只有胡公(胡则)的庙额。
胡则在杭州任官时,带领黎民治理钱塘潮水,变潮患为水利,为几十年后苏东坡治理西湖水系打下了基础。胡则任河北路贝州节度不都雅察看判官时,朝廷下令建造该州的新乐、蒲阴两县城防,每县抽调五万民夫。
老黎民苦不堪言,交口称誉。胡则为民请愿,奋笔上书,力劝歇工。皇上最终准奏,十万民夫得以回家,农耕得以恢复。
胡则为老黎民做了许多好事,七十七岁时再杭州西湖逝世。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应黎民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往后,胡公被黎民敬若神灵,并于每一年家历八月十三日胡则生日那天,举办各类民风风情活动,以示祭拜。
扩展资料:
缙云的胡公庙宇,东、南、西三乡广布,估计有近四十处之多。一般为三开间带围墙,俗称“胡相公殿”。除县志记载外,还有几处较为有名的胡公庙和胡公堂,大多始建于元明清时代。
一、三都(廿七、廿八、廿九,这三个都的合称。)胡公案、胡公总堂历来在白竹,所属七个分坛,各有胡公堂,每年的八月中下浣迎案,九月初四上方岩,在胡公神像前举行案事交接。2008年,经磐安县上报,批准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公总堂移到大皿村建殿。
二、横塘案大岩背胡公殿,有胡公案,九月十四迎神胜会,清道光初年就见诸记载。
三、雁门山胡公殿,在金竹村和左库村之间的雁门山顶,金竹朱氏在明代建,文革初期拆毁。
四、宫泽胡公堂,在今姓汪村,元至正丁酉年,陈氏十四世陈权为躲战火,避居到方岩,并卒于斯,后其诸子迎来胡公,建堂祭祀供奉。
五、胡坦地胡公殿,在胡坦地溪边。
六、岩坑胡公殿,在岩坑村口,佛掌岩下。
七、大黄胡公殿,元代即有,并就尊称为“胡公大帝”,二十年前庙宇已倒塌成废墟。
八、岩门胡公殿,在舒洪镇岩门洞口。
九、八叠岭头胡公殿。
十、南岩胡公殿,又称八保庙,在兰口村对面的南岩山顶上,为板举、金湖、雅宅、兰口、东渡、雅村、浪汝、詹山,这八村所合建,文革中期拆除瓜分。
参考资料:
-胡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