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426。
根据邮编资料参考查询得知,其中前两位51代表的是广东省,第三位7代表着河源市,第四位4代表紫金县着,最后两位26代表着敬梓镇的投递局。
黄塘镇的六。紫金第一侨乡
黄塘村是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440607103222,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440607。邮政编码为528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757 ,车牌号码为粤E。黄塘村与念德村、保安村、源潭村、三溪村、三江村、华布村、南联村、乐平村、范湖村、新旗村、大岗村、南边社区、竹山村、范湖社区相邻。
2020年8月24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首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黄塘村榜上有名(乐平雪梨瓜)。
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黄塘村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黄塘村附近有大旗头古村、陆伟东烈士纪念碑、三水荷花世界、南丹山森林王国、三水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乐平雪梨瓜、乐平大包、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乐平大包等特产。
河源紫金县的黄塘镇是个什么地方?
走进紫金县黄塘镇,在这个素有紫金第一侨乡之称的乡镇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当地村民安居乐业的氛围。完善的基础设施、热闹的圩街大道、平整的居民楼房,使黄塘彰显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聚集侨力 建设侨乡
黄塘镇位于紫金县西部,距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000亩,辖12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44616人。目前,黄塘镇有归侨侨眷10107人,港澳台眷属11822人。海外华人华侨28462人,香港同胞2830人,澳门同胞90人,台湾同胞262人。据介绍,黄塘镇华人华侨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波、越南、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我看到一座座崭新的学校和桥梁建筑分布在镇上,平整宽敞的水泥大道联通了全镇各个村落。黄塘镇的侨联负责人动情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那些在异国他乡事业有成、恋祖爱乡的黄塘籍海外华人华侨,或回乡投资办厂,或慷慨解囊捐助家乡公益事业,回馈桑梓,为黄塘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黄塘籍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黄塘镇教育事业、卫生、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建设捐款约300多万元。
“穿针引线”架起交流桥
在侨乡发展中,侨联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黄塘镇侨联自成立以来,本着一切为了归侨侨眷、一切依靠归侨侨眷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广大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凝聚侨心、集聚侨力,共同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据黄塘镇侨联的负责人介绍,加强海外联谊是侨联工作的一项永恒主题。近几年来,黄塘镇侨联克服“走出去”经费不足的困难,想方设法与海外侨胞取得联系,通过电话、写信等形式,加强与海外侨胞的联络,用满腔热情打动侨胞之心。并充分发挥侨联联系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当地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搭建新的平台。黄塘镇侨联始终坚持“强素质、树形象、聚侨心、促发展”的工作思想,不断推动侨联事业的发展,深受海内外侨界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与此同时,黄塘镇侨联时刻关心着该镇归侨侨眷中的困难群体,动员各方力量扶贫济困,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近几年来,黄塘镇侨联积极为困难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服务,到2009年底止为叶苑金、叶少棠等100多户特困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纳入政府低保补助。逢年过节还为杜玩军、曾苏娴等10多户特困户送上慰问金、慰问品,体现党和政府及侨联组织对归侨侨眷的关心和爱护。在2008年7·30特大洪灾时,黄塘镇侨联及时给全镇60多户的归侨侨眷、港澳台眷属全倒户送温暖,认真组织他们树立信心,做好灾后重建家园工作,发动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同时积极争取政府补助资金,使60多户受灾全倒户在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黄塘镇侨联充分体现侨界群众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发动侨界群众捐款5万元支援灾区。不仅如此,黄塘镇侨联还积极参与市侨联组织开展的“五个一百”实践活动,扩大了侨联组织的影响力,提升了侨联组织的知名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为了表彰黄塘镇侨联在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2010年河源市第五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黄塘镇侨联被评为“河源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
走进腊石探侨情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侨乡黄塘,记者来到了位于黄塘镇西部的腊石村。目前,腊石村居住了5800多位村民,其中,逾七成村民为归侨侨眷,是黄塘镇归侨侨眷最为集中的一个村落。据了解,腊石村的归侨多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腊石村众多海外侨胞、归侨侨眷中,当数港胞叶广华先生最为热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的发展。叶广华自幼便随祖辈移居香港,早在上个世纪,叶广华的祖辈就开始积极地为家乡募集资金修桥修路。从小受祖父爱乡情怀熏陶的叶广华,待事业有成后,便开始回报桑梓,累计已为家乡的建设募捐数十万元,其熏熏善心可见一斑。除此之外,侨胞叶远鸿、叶潭昌、叶利民、叶金海、黄观灵等都是热心支持家乡建设的善心人士。由侨胞们捐建的腊石学校、村道、桥梁等见证了浓浓的侨胞情。
据悉,为了更好地开展为侨服务的工作,腊石村于2008年12月成立了紫金县黄塘镇归国联合会腊石村分会,是我市第一个村级侨联组织。紫金县黄塘镇归国联合会腊石村分会自成立以来,热情接待寻根问祖、回乡探亲、旅游观光的海外侨胞,充分发挥了侨联联系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为腊石的经济发展牵线、搭桥。
黄塘镇位于紫金县西北部,东连附城,西接柏埔,南毗青溪, 北邻东源县康禾。其前身是1958年10月成立的黄塘公社, 1983年9月改为黄塘区,1987年4月改称黄塘镇。 镇政府驻地黄塘圩,距县城29公里。 1998年全镇总面积230.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94. 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79公顷, 下辖13个管理区和1个居委会,总户数7171户, 人口37794人。交通便利,省道河汕线穿过境内, 公路可通往各管理区。已开通程控电话、传真、移动电话、 无线寻呼。 1989年以来,认真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三高” 农业和小水电企业,全镇经济持续发展。 199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485万元,财政收入114万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2670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70.7%、 1.9倍、4.3倍。 农业 经济以农业为主,全镇有水田面积1116公顷,1993年起, 大力推广良种杂优稻和塑料软盘育秧技术,至1998年全镇95% 以上的农户使用了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新技术。1998年, 全镇水稻播种面积2207.8公顷,总产14143吨,平均1/ 15公顷产量比1989年增产96公斤。同时大力发展“三高” 农业,1996年起,按县委、县府“三大”区域规划, 重点种植三华李、柑桔、柿子等优质水果和肉桂、佛手等药材。 1998年全镇有水果面积367.8公顷,收获面积295. 4公顷,总产1468吨。 乡镇企业 1991年冬镇投资144万元兴建双下二级电站, 装机容量500千瓦,1994年5月建成投产。 1995年冬镇投资448.4万元建造长岌电站, 装机容量500千瓦,1997年11月建成投产。 1997年6月,锦口管理区投资56.61万元,建造锦口电站, 装机容量125千瓦,1998年5月建成投产。投资400万元, 装机容量500千瓦的拱桥电站于1998年开始筹建。 1998年,全镇小水电总装机容量1625千瓦, 年发电量480万千瓦时,总产值207万元。 较大的私营企业有锦口红砖厂,年产值42万元;庙前红砖厂, 年产值42万元;锦口村冼健兴表带加工厂,年产值30万元; 澄田冼达强铝合窗厂,年产值20万元。 199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461万元,比1989年增长4. 6倍。 基础设施建设 黄塘圩镇1989年建成区面积为0.12平方公里, 1994年圩镇规划面积扩至0.88平方公里, 至1998年底建成区面积为0.40平方公里。交通方面: 1989年冬, 由县投资的紫河线黄塘路段26公里上等级改造工程动工, 1992年竣工通车。1993年镇投资12.5万元, 开通腊石管理区长2.5公里、宽7米的硬底村道。 1997年投资22万元,开通腊石刁坑至铁嶂管理区长3. 2公里、宽7米的硬底村道。通讯方面: 1993年9月县邮电局投资135万元, 开通容量为512门的程控电话,放号187户, 1997年扩容2000门程控电话,建成锦口接入网站1座, 1998年建成拱桥光环站1座,电话用户增至1671户; 镇内13个管理区全部通电话,每百户电话拥有率为23%。 商业 黄塘粮所,1989年有门店3间,干部职工39人, 购进粮食690吨,销售690吨,销售额13.52万元。 1992年起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机制。1998年, 有门店11间,在册33人,在岗6人,购进粮食3680吨, 全部转为国家库存。 黄塘镇供销社,1989年有干部职工105人,门店32间, 采取承包制经营,定期上交款额,是年总购进121万元, 纯销售178万元,上缴税金3万元。 1998年全社有干部职工96人,在岗35人,有门店18间, 全年购进234万元,纯销售244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 财税金融 财税收入逐年增长。1998年黄塘镇本级财政收入114万元, 税务收入89万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1.9倍、5倍。 金融机构有农业银行营业所和信用社,服务网点3个, 1989年城乡存款余额600万元,贷款余额270万元, 1998年存款余额2810万元,贷款余额1520万元, 分别增长3.6倍、4.6倍。 个体私营经济 1989年,有个体户28户,从业人员69人, 主要行业有加工业、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全年上缴税费9. 3万元。1998年,个体户增至207户,576人, 全年上缴税费56万元。 教育 镇办中学1所,小学17所,1998年有中、 小学教职工29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达标率分别为90%、 100%;有中、小学生5357人。 1990年黄塘镇被县评为扫盲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经省、 市验收为“普九”达标镇。10年间,投资607.03万元, 新建钢混结构校舍26幢,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 基本实现校校有楼房。1992年被省政府评为“ 广东省中小学校校舍危房改造先进集体”。中心小学办有“ 四室一场”,1995年11月被县教育局评为县一级学校。 1989年9月黄塘小学教师张新田被省教育厅、省人事局、 省高教局、省教育工会评为省优秀教师, 1996年中学教师谢泗通被省教育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 10年间,被评为市先进的教师有32人, 学生获全国各项竞赛奖有61人次。 文化体育 镇建有文化站1个,13个管理区均办有文化室, 并积极配合镇中心工作,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1994年圩镇开通有线电视,至1998年, 全镇有2个电视差转台、7个有线电视转播站, 可收看10套电视节目。镇不定期组织蓝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 组织学生在国庆、元旦、春节进行文艺汇演等活动。 卫生保健 镇有卫生院1所,下伸门诊11间,有管理区卫生站10间, 乡村医生10人。1998年黄塘镇卫生院有病床10张, 医务人员37人,其中医师4人。10年间,共投资120万元, 新建、扩建镇卫生院工作用房1200平方米, 生活用房1800平方米;配有250毫安X光机、B超、 心电图机、手术床、产床、九孔无影灯、电动吸痰机、 胎心监护仪等医疗设备。院内实行“一院两制”的经济管理。 1998年全院门诊52951人次,业务总收入76.9万元, 比1989年增长2.7倍。 全镇儿童计划免疫如期实现了三个85%目标,计划免疫“四苗” 接种率均为95%以上,保偿80%以上, 1995年起连续4年被县评为防保工作先进单位。 人民生活 198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04元, 1998年提高到2670元,比增4.3倍。 人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至1998年, 全镇新建钢混结构楼房1986户,人均楼房面积6平方米。90% 以上农户拥有电视机,部分农户拥有彩电、音响、液化炉具、 摩托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