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邮政编码是511400。
根据查询邮编资料参考得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的邮编是511400,前两位的51代表广东省,第三位的1代表广州市,第四位的4代表番禺区,最后两位的00代表具体投递区域。
番禺区,广东省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州市中南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毗邻港澳,北与广州市海珠区相接,东临狮子洋,与东莞市相望,西与佛山市南海区和顺德区相邻,南滨珠江口,与南沙区接壤。
邮编:510000
南沙天后宫
百万葵园
大角山海滨公园
十九涌
东涌水乡风情街
南沙区总面积803平方千米。
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代码:440115。区号:020。拼音:Nansha Qu。英文:Nansha District。
气候较为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1647.5毫米。
基本概况
南沙处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以南沙为中心,周围60公里半径内有14个大中城市。南沙地区是区域性水、陆交通枢纽,水上运输通过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国内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门41海里。航空方面,周围有广州、香港、澳门等国际机场。
1993年5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广州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快南沙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立了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
按照广州城市规划,南沙规划区范围包括广州番禺沙湾水道以南的所有地区,总面积约7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575平方公里。由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统一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的南沙开发区范围包括其中的黄阁镇、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镇东南角、横沥镇、珠江管理区、万倾沙镇、番禺区围垦公司等区域,总面积约536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按照规划,南沙地区将发展为集物流产业、邻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基地。
南沙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自然环境优美,北部大多为农田耕地,南部入海口地区大多为围垦填地,自然生态保持完好。南沙地区依山环水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也使南沙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南沙现已拥有南沙蒲洲公园、南沙天后宫、苏州水乡一条街、南沙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旅游景点和设施。
经济状况
2007年南沙区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围绕临港经济圈建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使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68亿元,同比增长45.48%;工业总产值853.28亿元,同比增长78.82%;税收总额76.73亿元,同比增长1.0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71.44%;进出口总额48.6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1%。
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显雏形。全年新引进外资项目31个,合同利用外资7.17亿美元,同比增长41.57%;实际利用外资5.2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1%。世界500强企业在南沙投资项目已达40个。汽车、钢铁、造船、机械装备、港口物流、高新技术以及石化等七大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1.63倍,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4.75%。小虎石化码头已投产,年吞吐量可达1236万吨,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石化专业码头。南沙港区已投产的深水泊位达10个,已开通国内国际航线近30条。全区集装箱吞吐量达4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0.19%。龙穴岛物流园区首期和南沙出口加工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中船龙穴岛造船基地的民船和修船项目已进入筹建的最后阶段,可分别于今年3月和8月建成投产。房地产、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4亿元,同比增长15.17%。
经济发展质量好、后劲足。财税收入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销售增速快于生产增速,利税增速快于销售增速的良性循环,工业经济运行总体上呈现生产和效益协调发展的健康态势。除汽车整车、发动机项目外,造纸9号机组、广汽丰通二期、东曹化工、久泰能源、新日石润滑油等17个近两年新投产的项目,去年共实现产值70多亿元。高压输变电设备项目、180万吨冷轧项目已启动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数控机床、园林机械、电动工具、造纸机械等项目的筹建工作正按计划推进,将成为推动南沙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科技创新工作迈出新步伐。核电设备研发中心的3个实验室已建成。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及其12个研究中心和3个公共实验室已正式运作。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新启动了2个研究中心的建设。建成南沙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期实验楼。免疫组化诊断试剂项目在全省率先取得该类别的生产许可证。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项目已入驻南沙。新引进激光显示芯片、晋升科技、新华南方软件外包、鑫南数控、龙沙生物制药和晶科电子等一批项目,全区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已达35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8.09亿元,同比增长1.15倍[1]。
投资环境
目前,南沙地区的投资环境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区内水、电供应充足,饮用水从沙湾水厂引水;区内建有珠江电厂,并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南沙是国家一类口岸,货物聚散快捷便利,区内已建成南伟码头、东发码头,分别有2个2.5万吨级和1个1万吨级泊位;珠江电厂建有二个4万吨级煤码头,黄阁镇小虎岛东南端建有3万吨级和千吨级石化码头。南伟码头和东发码头2001年货物吞吐量170万吨。南沙地区已建成了十分方便和通畅的公路交通网,区内还设有直抵香港的高速客轮,每天12个班次往返,只需75分钟。而且,南沙地区对投资活动提供支撑性服务的相关性产业也日趋完善,目前,在南沙的蒲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已建成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科学馆、书店等,能提供会议、办公、商业展览以及旅游服务等一系列的服务。
行政区划
南沙区辖1个街道、3个镇:南沙街道、万倾沙镇、黄阁镇、横沥镇。
万倾沙镇
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北距广州市区52千米,沿水路东南距香港23海里。200多年前,万倾沙一带称乌珠大洋。万倾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倾沙良田,万倾沙镇因此而得名。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划属珠海,为珠海县第四区。1954年,中山县析出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等地并入珠海四区。1955年秋改称为万倾沙区。1957年划属中山县,改称万倾沙乡。1958年10月,与珠江农场合并为万倾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农场,黄阁公社并入;4月,析出黄阁改属大岗公社;7月划属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为万倾沙区。1987年为万倾沙镇。2002年3月,原新垦镇并入万倾沙镇后,全镇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行政区域面积319.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16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50多平方千米,总人口4.04万人。2005年10月,万倾沙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
横沥镇
建置始于1977年10月,由大岗镇、万倾沙镇分出共12个行政村组成,因境内有上、下横沥两条主要河道得名。2005年10月,横沥镇成建制从番禺区正式移交给南沙区管辖,同时将原番禺区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庙贝农场划归横沥镇管辖,至此横沥镇辖1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和1个农场。全镇总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26541人。镇政府驻兆丰路3号。链接:横沥地图以及各村概况
历史沿革
1993年7月8日,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挂牌成立。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同意设立广州市南沙区:将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倾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南沙区人民政府驻黄阁镇凤凰大道。
从2005年10月12日零时起,番禺区人民政府将南沙街、黄阁镇、横沥镇、万倾沙镇、灵山镇的七一村和庙南村等成建制移交给南沙区人民政府接管。新设立的南沙区辖万倾沙、横沥、黄阁3个镇和南沙街道办事处。总面积544.12平方千米(不含海域面积),总人口14.14万人。区人民政府拟在黄阁镇与南沙街道办事处交界的蕉门河西岸进行规划建设,驻广州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凤凰大道1号。
2005年11月2日,番禺区灵山镇庙南村和七一村正式移交给南沙区横沥镇。2005年11月8日,南沙区黄阁镇、横沥镇挂牌成立;11月22日,南沙区南沙街道挂牌成立。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沙区辖1个街道(南沙)、3个镇(万项沙、黄阁、横沥)。
附:珠江管理区
珠江管理区的前身是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1949年12月,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倾沙接管处接管该示范场,改名为东莞县军事管理委员会万倾沙接管处农场。1950年底正式命名为东莞县万倾沙国营农场。1951年底,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根椐党中央关于安置被驱赶回国的归难侨的指示,在万倾沙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称为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办场初期有耕地3000多亩(分布在二涌东永安、中永安、西永安、新中、东安五个围),1952年扩场增加正安、旧宝安等8个围,耕地面积增至7000多亩,共安置归难侨1100多人。1953年初改名为广东省万倾沙集体华侨农场。1954年2月,万倾沙国营农场与万倾沙集体华侨农场合并,改称广东省万倾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土地面积扩大至14526亩。
1955年初,将南沙黄山鲁西波塘坑和大涌之间近万亩荒山划入珠江农场,建立南沙红岭作业区。1959年1月,珠海香洲渔民大队龙穴生产队并入,称龙穴岛。1959年2月,万倾沙国营珠江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1966年初,广东省轻工业厅属下的万倾沙甘蔗试验场并入,称红哨站,至此农场土地面积达53263亩,总人口10709人。
1989年6月,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1991年3月,又挂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牌子。1992年3月5日,广州市政府为扶持农场经济发展,批准成立“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并赋予县一级经济行政管理权限,保留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和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2002年12月31日,广州市政府批准珠江管理区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领导和管理,同时挂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牌子。
2003年底,珠江管理区陆地面积54平方千米,辖(一区、二区、三区、红岭区、龙穴区)5个分区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18367人(其中:归难侨4565人、水库移民521人),暂住人口3765人。
2020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名单,南沙区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南沙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44。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南沙区位列第44名。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南沙区排位第16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南沙区位列第91名。
2020年,南沙区上榜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名列第27位。
2019年10月,南沙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20名。
2019年10月,南沙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16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南沙区名列第2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