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的邮编是80002。
高雄市,位于台湾本岛西南部,由原高雄“直辖市”与台湾省高雄县于2010年12月25日合并而来。市中心位于东经120°19'32",北纬22°37'29" 。
其辖域东北至中央山脉以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岛、中洲岛,以及东沙群岛。顺时针方向与台南市、嘉义县、南投县、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等县市相邻。面积达2947平方千米;总人口278万人(2017年),位居台湾省第二位。
台湾地区邮递区号簿的地区邮递览表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连揭阳市、西接惠州市、北靠河源市、南濒南海。东西相距132千米,南北相距90千米,总面积5271平方千米。总人口315.36万人(2005年)。居民主要为汉族。初看到“汕尾”的名字,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和汕头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实不然。汕尾原名“汕美”,因“汕”的意思是海滩的高处,而这里又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名“汕美”,“美”与“尾”谐音,后来就把“汕美”叫做汕尾。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小香港”之称。汕尾市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 “湖、岛、湾、岬”独特,“峰、泉、岩、洞”迥异,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汕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贝雕场产地”之一。
市人民政府驻城区,邮编:516601。代码:441500。区号:0660。拼音:Shanwei 。
[编辑本段]基本概况
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2005年末,汕尾市户籍人口总户数64.96万户,总人口315.3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36万户和3.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6.54万人,增加1.22万人;非农人口158.82万人,增加2.47万人。全市人口密度为598人 / k㎡。(汕尾市统计局) 民族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属于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2%,其他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8%。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侗族,其余少数民族人口甚少;其中,畲族属本地世居,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其余各少数民族均属省内外迁入,省外迁入者居绝大多数。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海,陆丰的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地级市。辖海丰、陆丰,陆河三县和市城区,共设置3个办事处、40个缜、10个乡,13个农林场。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总人口213万。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百万人。
汕尾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海丰沿海一带聚居生息 。公元前221年,海陆丰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丰县,陆丰属东海郡海丰县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从海丰县析出陆丰县。清初以来,汕尾开埠,沟通海外,逐渐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海陆丰是彭湃烈士的故乡。本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南濒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北接河源市,与紫金县相连;东邻汕头市,同惠来县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东县接壤。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度。水陆交通方便,广汕公路横贯境内,市区距广州市316.5公里、汕头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运四通八达,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仅81里,往广州、汕头、厦门港也十分方便,成为粤西与粤东、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
汕尾市依山面海,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拥有间名全省的波罗基地、红椎林基地、毛竹基地、对虾基地、原盐出口基地。渔盐业资源取之不尽。全市长达302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十10个渔港九个海湾。中深海渔场35万平方公里,鱼品种达14类107科、173种。浅海滩涂面积18万亩,适宜开展对虾、鳗鲡、石斑、牡蛎、江蓠、鲍鱼等海水养殖。盐田总面积17.5万公亩,年产原盐6万多吨,是该省主盐区和最大原盐出口基地。矿产、水力资源潜力很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计93处,主要有锡矿、硫铁矿、高岭土稀土、石英沙、花岗岩、矿泉水等。水力资源装机容量可达14.34万瓦,尚有6万多瓦未开发。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常见植被种类11O多科、4OO多种,主要有松、杉、红椎林等。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白鹤、山猪、红脚水鸟等。旅游资源颇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
汕尾市,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最为著名的风景区首推陆丰县玄武山——观音岭海滨旅游区,以其“神、海、沙、石”兼备的风韵,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前往观光。从沿海的玄武山、观音岭、龟龄岛、得道庵,品清湖、沙舌摊,到腹地的莲花山、准提阁、上护温泉,象颗明珠,串成神奇瑰丽的旅游热线,被誉为粤东旅游的“黄金海岸”令人流连忘返。这里,还有纪念抗元英雄张世杰、陆秀夫护宋少帝的待渡山,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饭亭”,纪念农民领袖彭湃进行革命活动的红宫、红场,以及周恩来、叶挺抢渡碣石湾遗址等,各具特色。目前,主要旅游景点已建起了一批宾馆、商店,配套设施初具规模,为游客吃住玩乐、避暑度假,提供周致的服务。 汕尾市区巴黎半岛酒店
历史沿革
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始置海丰县,隶属东官郡,辖地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及惠来、普宁、揭西之部分地区。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东官郡与梁化郡等并置为循州,海丰县改属循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析海丰且东部置安陆县,安陆县治设在大安屯(今陆丰大安镇辖地),辖今之陆丰市、陆河县及惠来、普宁、揭西之一部,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安陆县,并复海丰县,仍隶属循州。五代十国时期,循州改为祯州,汕尾随属祯州。宋开宝四年(971年)设广南东路祯州,天禧五年(1021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时海丰、博罗、河源、归善(今惠东)四县均属广南东路惠州。海丰县辖兴贤、金锡、杨安、石塘、石帆、吉康、坊廓、龙溪等8都。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丰、陆丰均属粤东江专员公署管辖;1953年改属东行政公署;1957年隶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12月划归汕头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9月,又归属惠阳地区专署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陆丰撤县建市(县级市),由省政府直辖,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1992年底,市城区设出田墘镇、遮浪镇,新建红海湾经济开发试验区。1995年,设原陆丰所辖华侨农场为华侨管理区。以上两区属市政府派出机构。(以上出处)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汕尾市总人口2453479人;城区 409677人、海丰县 649412人、陆河县 229633人、陆丰市 1164767人。
2001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47个镇、2个乡,118个居委会、758个村委会。
2002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6个街道、47个镇、2个乡,133个居委会、711个村委会。
2005年,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0个街道、42个镇。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今日汕尾 ,工业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资源加工工业和现代化电子工业并举、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总产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长了14.3倍,平均增长28.2%,目前,全市形成了以电子、家俱、饮料、服装、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拥有投资2.5亿港元的信利电子工业城等一批主要工业项目。
今日汕尾 ,农业依靠政策和科技,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了农业化进程,创建了粮食、林、果、菜、水产、畜牧、蔬菜等"十大"三高农业基地,新办了农副产品流通市场65个,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的流通体系,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1998年比1987年增长了183.3%,平均每年增长9.9%。自1994年起,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被评为全省粮食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水产品总值1998年比1987年增长2.7倍。目前,我营林造纸一体化项目。市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 工厂 化养鲍基地,已拥有全国农业最大外资项目----泰商营林造纸一体化项目。
经济贸易日益扩大。现与全国各地和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建市以来,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总额分别以平均32.9%和34.1%的速度递增,现拥有"三来一补"、"三资"企业1489家,1998年外贸出口额3.8亿美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建市以来,全市扩建和建设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124个,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1998年全市商品零售总额比1987年增长6倍。1998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职工人均货币工资分别是1987年的4.8倍和4.05倍,1998年地方财政收入达3.5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亿元。金融服务网点遍布城乡,金融业务交易方便快捷。
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交通、能源、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已有长足的发展,改变了过去"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饮水不清"的落后状况,交通方面,新建一批地方公路和上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2165公里,通车密度为46.1公里/平方公里,实现了100%的乡镇 和95%以上管理区通汽车;新建和扩建了两个5000吨级泊位码头,港口码头吞吐能力大幅度提高。通信方面,全市现有电话交换机32万门,比建市前增加了22倍,开通了10万多户移动电话和12万多门无线寻呼通信终端,1994年底,我市已进入全国邮电通信先进百强市行列。
能源建设方面,新建扩建一批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厂,全市发电装机总量1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9亿度。全市日供电量比1987年增长6.1倍。市政建设迅猛发展,从过支仅有3条马路、住宅多为无规划私建,到一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拥有汕尾大道等27条(段)高级道路。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汕尾市城乡面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建市之初,市区建设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现在市区建设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11年间市区从一个沿海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初具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一批批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市区和重点镇拔地而起,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已拥有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城镇居民住上了环境优美的生活小区,与功能齐全的购物广场、娱乐设施相配套。农村里大批优雅别致的小洋楼正在悄悄地代替昔日破旧不堪的农村平房,村容、村貌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建设长足发展
汕尾交通、通信、能源、供水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特别是建市11年,市区自来水日供能力由建市的0.6万吨增至9.5万吨,县城和主要城镇的供水能力也都大大提高;市年供电量从1988年的1.5亿度增至1998年的7.3亿度;全市现有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32万门,移动电话10万多户,无线传呼用户19万户,邮电通信进入全国通信"百强市"行列;改建和新建地方公路、上等级公路里程达到2165.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6.1公里/平方公里,市至县、县至镇、镇至管区的通车率达100%;建成一批1000---5000吨级码头。
工业经济欣欣向荣
汕尾市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汕尾建市以后,以"三资"、"三来一补"企业、乡镇企业为突破口的工业建设全面拉开。从此,汕尾的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时期。目前,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项目已在汕尾扎根、开花、结果,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服装、食品、饮料、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市工业产值103亿元,比1987年增长16.8倍。
海洋经济方兴未艾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水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内陆江河纵横,塘库密集,各类天然水域面积1.39万公顷,其中可供淡水养殖面积1.30万顷。有碣石、红海两大海湾,海岸线长达302公里,大小岛屿92个,岛岸线长45公里,面积2.92平方公里,大陆架内海域面积2.39平方公里,是海捕渔船的主要作业场所。10米深等深线内浅海、滩涂6.96万公顷,其中可供海水养殖面积3.30万公顷,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2.11万公顷。主要的海洋经济水产品种有20种。海洋渔业是汕尾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产业,全市拥有10个港 口,其中汕尾、甲子港是国家外贸口岸和国家一级渔港,碣石、马宫港是国家二级渔港。汕尾市海、淡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开发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水产养殖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已初具雏型,经济实体迅速发展,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20个海水养殖基地和18个淡水养殖基地,基地面积2.3万公顷。
海捕业发展迅速,年平均投入更新改造渔船等项目的资金近1亿元,渔船功率、吨位逐年增加,捕捞技术不断改进,捕捞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渔港后勤配套不断完善,渔港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为渔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洋综合管理也取得了较大突破,逐步走上法制轨道。
农业经济硕果累累
汕尾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虽以农业为主,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才得到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尤其是1988年以来,汕尾市按照"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农村经济要发展"这个目标,紧紧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这一主题,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建成了优质水稻、优质茶叶、优质水果、 "两鱼"(甲鱼、鲍鱼)、禽畜、蔬菜等集约化、规模化"三高"农业产品基地,形成了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摸索出"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1998年农业总产值比1987年增长183.3%,每年平均增长9.9%。
对外经济迅速发展
汕尾建市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大开发促进大发展"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实行"让利招商、优惠招商、以商招商、服务招商",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取得了显著成绩,至1998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协议2164宗,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22倍;外.贸累计出口总值14亿美元,是建市前历年总和的18倍;全市批准成立"三资"、"三来一补"企业1490家,外贸企业38家;巩固发展了130多个出口生产基地;利用外资的产业已由加工工业拓展到"三高"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外贸出口市场由 港澳地区扩展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加强了我市对外交流和合作,提高了 汕尾 知名度,促进了全市各项事业的发展。
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1988年建市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关决定,加强了组织、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放宽限制,并从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证登记程序、优化经营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大大促进了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 汕尾 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由初期的商饮服务业、手工业、资源型加工业逐步向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运输、建筑、房地产、“三高”农业领域拓宽,而且还延伸到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告、信息等领域,并在竞争中规模日益扩大。截至1998年底,全市有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3.05万户,注册资金3.64亿元,私营企业1580家,注册资金10.06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在职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有211家,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20.2万人,全年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9.8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2.21%,缴纳税金占税收总额的26.1%,经济总量已成为汕尾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汕尾市一批个体私营大户立足海洋、山区资源办实业,尤其是发展了“两鱼”养殖这一特色经济,建市10多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4.5亿元,发展鲍鱼养殖水体1.7万m3,投入甲鱼养殖资金4.3亿元,养殖面积293.3公顷。在“两 鱼”生产中80%以上属个体、私营成分。还有海产品加工、山区种养等个体私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益都非常可观,如目前利用海藻工业有限公司,其设备生产能力可达1亿元,是国内同行业中姣姣者。以造渔轮为主的万聪实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2000万元,能建造500t以上渔轮,成为汕尾市最大的确良私营机械制造企业。
许多个体私营企业日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上水平、上效益、逐步由资源粗加工向科技型、外向型转变,向省外地人、国外市场进军。有相当一部分的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采用不着先进技术,使产品达到国内、国际水平。如陆丰甲子海产速冻厂原只是个粗放型的海产加工作坊。近几年来,企业加大投入,引进美国、日本先进设备,采用“高压、真空、快速、灭菌”等先进技术,聘请专家当顾问,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远销国外市场,近5年来,年均产值分别在1亿元以上,每年缴纳税金近500万元,年均创汇1257万美元。同升鞋厂的运动鞋被指定为24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专用鞋,大哥大西装被指定为26届奥运会中国记者团“唯一指定着装”。华帝山矿泉水成为首届世界女足赛唯一指定矿泉饮料,汕尾市陆洋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镍合金玻璃船获得国际帆联国际OP级帆船的技术认证。据1996年调查,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24.7%,科技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1.2%。1998年月日,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中,已有6户被科技部门认定为科技企业。
汕尾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拓宽了财政收入。1998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向国家交纳税金8976.8万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26.1%,其中每年交纳税金100万元以上的有10多户。广大个体私营业主致富不忘国家和人民,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8—1998年,汕尾市个体私营企业捐资社会公益事业达数千万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6.73万个别,其中1996—1998年3年就为社会待业下岗职工提供了超万个就业岗位,从而大大减少了社会就业的压力,为汕尾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汕尾市全球通大厦
[编辑本段]地理气候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在北纬20.27—23.28度和东经114.54—116.13度之间。东邻揭阳市,同惠来县交界;西连惠州市,与惠东县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县相连;南濒南海,与香港隔海相望。陆域界线南北最宽处90km,东西最宽处132km,总面积5271km2,(不含东沙群岛1.8km2)占全省总面积2.93%。大陆岸线长302km,占全省岸线索长度9%;辖内海域有93个岛屿、10个港口和3个海湖。汕尾市沿海200m等深线内属全市所辖海洋国土面积 2.3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海洋国土的14%。
汕尾地貌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平共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汕尾地质年代最早是三叠系上统,继而侏罗系第四系。岩石主要有花岗岩、砂页岩及第四系列化冲积砂砾层出不穷等组成。经过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作用,构成复杂的土壤类型。土壤类型有:水稻土、南方山地草甸土、黄壤、红壤、赤红壤、菜园土、潮沙泥土、滨海盐渍沼渍土、海滨沙土、石质土等10多种土类,40多个土属,70多个土种。
由于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造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复杂地形地貌。全区位于莲花山南麓,其山脉走势为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莲花山脉由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跨惠阳到香港附近入海。地形为北部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m,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全市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在,约占总面积的43.7%。
汕尾境内主要河流有螺河、黄江河、乌坎河和赤石河4大水系,总长252公里,流域面积3613.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9.2%。汕尾境内河水流量大,汛期长,平均径流深1495毫米左右,全市年均产水量达78亿立方米。汕尾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海洋性明显。年均降水量2000毫米。年均温21.8度。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为多种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语言文化
除陆河外,通用海陆丰福佬话(又称海陆丰话),属闽方言闽南次方言。其中海丰和城区口音基本一致,但与陆丰口音有所区别。陆河大部分地区,陆河以外部分地区使用客家话,属客家方言粤台片新惠小片。由于汕尾毗邻珠江三角洲,又毗邻香港,加之香港电视节目的影响和省内人口流动,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一辈,大多具备粤语交际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响又保持着海陆丰传统习俗。
戏剧: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
民间文化: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
* 5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陆丰皮影戏、河田高景
* 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炉 汕尾9项目全入选
物产资源
水产、矿产、水力和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
汕尾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广东省著名的渔场之一。龙虾、膏蟹、鲍鱼、鱿鱼等名贵水产种类繁多,渔业产值居全省之首。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般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园参(池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 (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主要有花岗岩石料、石英玻璃砂、高岭土以及硫铁矿、铁、钨、锡、铋、铜、铝、锌、硅石、水晶石等。高岭土储量达8000万吨,其三氧化二铝含量大于 40%的约4000万吨以上。优质石英砂资源更为丰富,储量达 2000万吨以上,含硅量达98%,均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海运四通八达,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
土特产品 [汕尾市区] 海鱼、海盐、龙虾、膏蟹、鲍鱼、鱼钩 [陆丰市] 海鱼 [海丰县] 海鱼、海盐 [陆河县] 柿饼、青梅、黄榄
饮食文化
海陆丰地区的饮食习惯与闽南接近,同时又受广州地区的影响,渐渐地汇两家之所长,风味自成一格。近年来新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华,声名大振,成为闻名中外的菜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以焖、炖、烧、炸、蒸、炒、泡等法擅长。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味尚清鲜,郁而不腻。爱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醋等调味品。风味名菜有烧雁鹅、护国莱、清汤蟹丸、油泡螺球、绉纱甜肉、太极芋泥等...
交通环境
交通以海上航运和公路为主。汕尾港为粤东南主要进出口港口之一,航线达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深汕高速公路及广汕公路(324国道)横贯市境。规划中的厦深铁路亦在汕尾设站。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汕尾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10个街道、42个镇。
汕尾市 面积4838平方千米,人口307万(2003年)。
城 区 面积 421平方千米,人口 46万。邮政编码516601。区人民政府驻香城路。
陆丰市 面积1681平方千米,人口157万。邮政编码516500。市人民政府驻东海街道。
海丰县 面积1750平方千米,人口 76万。邮政编码516400。县人民政府驻海城镇。
陆河县 面积 986平方千米,人口 28万。邮政编码516700。县人民政府驻河田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编辑本段]
台湾自1998年7月,寄信件封面未书写收件人邮递区号或书写错误者,邮局将延后处理或退回寄件人补写。台湾邮递区号是五位数,前三位是行政区(市、乡、镇、区)编号,其中第一位号码为台湾分区编号,即:1为台北市;2为台北县、基隆市、宜兰县;3为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4为台中市、台中县;5为彰化县、南投县;6为云林县、嘉义县;7为台南市、台南县;8为高雄市、高雄县、澎湖县、金门县、南海诸岛;9为花莲县、台东县、屏东县。第二至三位是市(县)下辖的区、乡、镇的编号。后两位是“投递区段号码”或大宗“投递专用号码”。
书中另绘有邮递区号行政区划图及前三位码的对应的街道地址一览表和邮局名一览表。 台北市100─116(原为100─117)
中正区 100 原城中区,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城中区与古亭区合并为中正区。
*延平区 101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停用,现为大同区103。
*建成区 102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停止使用,现为大同区103。
大同区 103
中山区 104
松山区 105
大安区 106
*古亭区 107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停止使用,现为中正区100。
万华区 108 原龙山区,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龙山区、双园区合并为万华区。
*双园区 109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停止使用,现为万华区108。
信义区 110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新增。
士林区 111
北投区 112
*阳明山 113 停止使用。
内湖区 114
南港区 115
文山区 116 原木栅区,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木栅区与景美区合并为文山区。但只用于文山区木栅部分,现在已经停用,改用文山区。
*景美区 117 1990年行政区调整后,木栅区与景美区合并为文山区。但只用于文山区景美部分,现在已经停用,改用文山区116。 基隆市200─206
仁爱区 200 该区号原用于七堵区以外的基隆市各区。
信义区 201
中正区 202
中山区 203
安乐区 204
暖暖区 205
七堵区 206
连江县209─212(即马祖)
南竿 209
北竿 210
莒光 211
东引 212
台北县207─208、220─253
万里乡 207
金山乡 208
板桥市 220
汐止市 221
深坑乡 222
石碇乡 223
瑞芳镇 224 *
金瓜石 225 停止使用。
平溪乡 226
双溪乡 227
贡寮乡 228
新店市 231
坪林乡 232
乌来乡 233
永和市 234
中和市 235
土城市 236
三峡镇 237
树林市 238
莺歌镇 239
三重市 241
新庄市 242 五股工业区使用248(五股乡)区号。
泰山乡 243
林口乡 244
芦洲市 247
五股乡 248
八里乡 249
淡水镇 251
三芝乡 252
石门乡 253
宜兰县260─272
宜兰市 260
头城镇 261
礁溪乡 262
壮围乡 263
员山乡 264
罗东镇 265
三星乡 266
大同乡 267
五结乡 268
冬山乡 269
苏澳镇 270
南澳乡 272
钓鱼台列屿290 新竹市300
新竹市 300 含东区、北区及香山区。
新竹县302─315
竹北市 302
湖口乡 303
新丰乡 304
新埔镇 305
关西镇 306
芎林乡 307
宝山乡 308
*香山乡 309 停止使用,现在为新竹市香山区,区号300。
竹东镇 310
竹东区号原为311,与五峰同号 五峰乡 311
横山乡 312
尖石乡 313
北埔乡 314
峨眉乡 315
桃园县320─338
中坜市 320 *
内坜 322 停用。
平镇市 324 区号原为320,与中坜市同号。
龙潭乡 325
杨梅镇 326
新屋乡 327
观音乡 328 区号328原为新坡,后改为观音乡。
桃园市 330
龟山乡 333
八德市 334
大溪镇 335
复兴乡 336
大园乡 337
芦竹乡 338
*中正机场 339 本不在1970年初编内,1979年中正机场建成后方编码,现在已经停止使用,改用大园乡337
苗栗县350─369
竹南镇 350
头份镇 351
三湾乡 352
南庄乡 353
狮潭乡 354
后龙镇 356
通霄镇 357
苑里镇 358
苗栗市 360
造桥乡 361
头屋乡 362
公馆乡 363
大湖乡 364
泰安乡 365
铜锣乡 366
三义乡 367
西湖乡 368
卓兰镇 369 卓兰镇区号原为424。 台中市400─408
中区 400 区号400原用于全台中市。
东区 401
南区 402
西区 403
北区 404
北屯区 406 区号406原为台中县太平市。
西屯区 407 区号407原为台中县大里市。
南屯区 408 区号408原为台中县乌日乡。
台中县411─439(原为406─439)
*大雅乡 409 区号停用,该行政区的区号改为428。
太平市 41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406。
大里市 41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407。
雾峰乡 41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431。
乌日乡 41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408。
丰原市 420
后里乡 421
石冈乡 422
东势镇 423
和平乡 424 和平乡的区号原为423,与东势镇同号。424原为苗栗县卓兰乡。
新社乡 426
潭子乡 427
大雅乡 42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409。
神冈乡 429
*雾峰乡 431 区号停用,该行政区的区号改为413。
大肚乡 432
沙鹿镇 433
龙井乡 434
梧栖镇 435
清水镇 436
大甲镇 437
外埔乡 438
大安乡 439 彰化县500─530
彰化市 500
芬园乡 502
花坛乡 503
秀水乡 504
鹿港镇 505
福兴乡 506
线西乡 507
和美镇 508
伸港乡 509
员林镇 510
社头乡 511
永靖乡 512
埔心乡 513
溪湖镇 514
大村乡 515
埔盐乡 516
田中镇 520
北斗镇 521
田尾乡 522
埤头乡 523
溪州乡 524
竹塘乡 525
二林镇 526
大城乡 527
芳苑乡 528
二水乡 530
南投县540─580
南投市 540
中寮乡 541
草屯镇 542
*中兴新村 543 停止使用。
国姓乡 544
埔里镇 545
仁爱乡 546
*雾社 546 停止使用
名间乡 551
集集镇 552
水里乡 553
*日月潭 554 停止使用
鱼池乡 555
信义乡 556
竹山镇 55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644。
鹿谷乡 55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645。 嘉义市600
嘉义市 600
嘉义县602─625
番路乡 60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600,与嘉义市同号。
梅山乡 603
竹崎乡 604
阿里山乡 605 该行政区原称吴凤乡,最初同时编有阿里山及吴凤两地,惟区号相同。
中埔乡 606
大埔乡 607
水上乡 608
鹿草乡 611
太保市 612
朴子市 613
东石乡 614
六脚乡 615
*蒜头 615 停止使用。
新港乡 616
民雄乡 621
大林镇 622
溪口乡 623
义竹乡 62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738。
布袋镇 62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739。
云林县630─655
斗南镇 630
大埤乡 631
虎尾镇 632
土库镇 633
褒忠乡 634
东势乡 635
台西乡 636
仑背乡 637
麦寮乡 638
斗六市 640
林内乡 643
古坑乡 646
莿桐乡 647
西螺镇 648
二仑乡 649
北港镇 651
水林乡 652
口湖乡 653
四湖乡 654
元长乡 655 台南市700─709
中西区 700 原称中区,区号700原用于全市(不含安平),后为中区专用。同西区合并为中西区后沿用区号700。
东区 701
南区 702
*西区 703 因中、西区合并为中西区而废止。
北区 704
安平区 708
安南区 709
台南县710─745
永康市 710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711。
归仁乡 71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707。
新化镇 712
左镇乡 713
玉井乡 714
楠西乡 715
南化乡 716
仁德乡 717
关庙乡 718
龙崎乡 719
官田乡 720 昔划分为隆田、官田,共用720区号。
*隆田 720 今停止使用,昔划分为隆田、官田,共用720区号。
麻豆镇 721
佳里镇 722
西港乡 723
七股乡 724
将军乡 725
学甲镇 726
北门乡 727
新营市 730
后壁乡 731
白河镇 732
东山乡 733
六甲乡 734
下营乡 735
柳营乡 736
盐水镇 737
善化镇 741
大内乡 742
山上乡 743
新市乡 744
南部科学工业园区台南园区使用741(善化镇)区号。
安定乡 745 高雄市800─813、817─819
新兴区 800 该区号原适用于楠梓区、左营区及小港区以外全高雄市各区。
前金区 801
苓雅区 802
盐埕区 803
鼓山区 804
旗津区 805
前镇区 806
三民区 807
楠梓区 811
小港区 812
左营区 813
南海诸岛817─819
东沙群岛 817
*中沙群岛 818 停止使用。
南沙群岛 819
高雄县814─852
仁武乡 814
大社乡 81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811,与楠梓区同号。
冈山镇 820
路竹乡 821
阿莲乡 822
田寮乡 823
燕巢乡 824
桥头乡 825
梓官乡 826
弥陀乡 827
永安乡 828
湖内乡 829
凤山市 830
大寮乡 831
林园乡 832
鸟松乡 833
*九曲堂 840 停止使用。
大树乡 840 昔日分为九曲堂840、大树841;今共用大树乡840。
旗山镇 842
美浓镇 843
六龟乡 844
内门乡 845
杉林乡 846
甲仙乡 847
桃源乡 84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844,与六龟同号。
那玛夏乡 849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847,与甲仙同号;原称三民乡,区号相同。
茂林乡 85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3,与高树同号。
茄萣乡 85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709。
澎湖县880─885
马公市 880
西屿乡 881
望安乡 882
七美乡 883
白沙乡 884
湖西乡 88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880,与马公同号。
金门县890─896
金沙镇 890 该区号原用于乌丘乡以外全金门县各行政区。
金湖镇 891
金宁乡 892
金城镇 893
烈屿乡 894
乌丘乡 896 屏东县900─947
屏东市 900
三地门乡 90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0,与屏东市、雾台乡、玛家乡同号
雾台乡 90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0,与屏东市、三地乡、玛家乡同号
玛家乡 90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0,与屏东市、雾台乡、三地乡同号
九如乡 90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1
里港乡 90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2
高树乡 90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3,与茂林乡同号
盐埔乡 90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4
长治乡 90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5
麟洛乡 909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6
竹田乡 91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7
内埔乡 91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8
万丹乡 91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09
潮州镇 920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0,与泰武乡、来义乡同号
泰武乡 92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0,与潮州镇、来义乡同号
来义乡 92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0,与潮州镇、泰武乡同号
万峦乡 92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1
崁顶乡 92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2
新埤乡 92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3
南州乡 92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4
林边乡 92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5
东港镇 92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6
琉球乡 929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7
佳冬乡 93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8
新园乡 93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19
枋寮乡 940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0,与枋山乡、春日乡、狮子乡同号
枋山乡 94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0,与枋寮乡、春日乡、狮子乡同号
春日乡 94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0,与枋寮乡、枋山乡、狮子乡同号
狮子乡 94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0,与枋寮乡、枋山乡、春日乡同号
车城乡 94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3,与牡丹乡同号
牡丹乡 94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3,与车城乡同号
恒春镇 94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4
满州乡 94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25
台东县950─966
台东市 950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0,与绿岛乡、兰屿乡同号
绿岛乡 95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0,与台东市、兰屿乡同号
兰屿乡 95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0,与台东市、绿岛乡同号
延平乡 95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3,与关山镇、海端乡同号
卑南乡 95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1
鹿野乡 95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2
关山镇 95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3,与延平乡、海端乡同号
海端乡 95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3,与关山镇、延平乡同号
池上乡 95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4
东河乡 959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5
成功镇 96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6
长滨乡 96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7
太麻里乡 96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8,与金峰乡同号
金峰乡 96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8,与太麻里乡同号
大武乡 96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9,与达仁乡同号
达仁乡 96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39,与大武乡同号
花莲县970─983
花莲市 970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0
新城乡 97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1
*太鲁阁 952 停止使用
秀林乡 97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2,与太鲁阁同号
吉安乡 97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3
寿丰乡 974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4
凤林镇 975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55
光复乡 976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1
丰滨乡 977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2
瑞穗乡 978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3,与万荣乡同号
万荣乡 979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3,与瑞穗乡同号
玉里镇 981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4,与卓溪乡同号
卓溪乡 982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4,与玉里镇同号
富里乡 983 该行政区的区号原为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