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流是基于交换主体在经济利益上原因所形成的经济运动过程,过程纳结果,是按一定方式在等价交换基础上完成交换客体在所有权上的转移。因此,商流中涉及到大量社会经济问题和物质利益问题。商流与物流的互相分离,一般地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商流在前,物流在后;物流是在商流之后完成的。商品的预购就是如此,实行商品预购,首先是买卖双方的一系列交易活动,如商务谈判、签订合同,交付订金或预付货款等。这时商品可能还没有生产出来,当然也不会有物流,经过一定的时间,等商品生产出来以后,才从产地运送到销地的购买者手里,从而这时也有商品的包装、装卸、运输、保管等物流活动。
(二)物流在前,商流在后。商品的赊销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商品赊销的条件下,买者不是先付贷款,而是先取得商品。商品实体首先发生包装、装卸、运输、储运等物流活动。过一个时期,才实行付款和结算,商流是在物流之后完成的。
(三)商流迂回,物流直达。例如在商流中,产品的所有权多次易手,但产品实体可能从最初的售卖者直接送达最终的购买者。在这种场合,商流是曲线迂回地进行,但物流则不需要迂回进行,而是直达供货。
(四)只有商流,没有物流。只有商流没有物流。至少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建筑物、房产的买卖。一所大楼,可以经过许多卖主与买主的交易,反复地发生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所在权出现多次的转移,但这所大楼依旧巍然不动,根本没有物的流通。第二种情况是商品的投机活动。在投机活动中,由商品变为货币和由货币变为商品可以进行过多次,由一个投机者手里转移到另一个投机者手里,商流不断地进行,但商品却可以沉睡在仓库里。这就是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除此以外,也还有只有物流而没有商流的现象。
商品流通(Commodity circulation) 编辑本段商品流通的概念 商品流通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相对于商业的概念而言,商品流通的概念有了很大延展,将其由过去的行业的概念上升为产业的概念,并成为第三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导构成部分,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仓储业等。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成由商品到货币和货币到商品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涉及到商品价值形态的转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又涉及到商品实体的位置移动。商品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的价值形态变化和所有权的转移,叫做商品的价值转换,简称“商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实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和在流通领域内的停滞,叫做商品的实体运动,简称物流。 商品的流通过程,实际上是商流和物流的统一。一个个商业经营组织,构成商流与物流的主体,促进商流与物流的顺利完成。如果从纵向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这些商业经营组织形成一个个的商品流通环节,环节与环节之间,形成商品流通渠道。正确认识商业环节、商品流通渠道的本质特征,对于合理地设置商业经营组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又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趋于成熟。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商品流通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商品流通的技术水平也随着国家经济质量的提高在不断提高。这一点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商品流通业发展史可以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