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利,别名王老七,1956年6月20日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75年知青上山下乡,祖籍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贡山乡贡东村,香港永久居民,文化程度初中,父亲是泰国归侨。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王长利先生于1964年就读于赣州市天竺山小学,1970年就读于赣州市第二中学,1971年在赣州市、信丰县和南康县等地区的公路桥梁建筑工地做小工、建筑工人和打临工工作,1973年进入赣州市贮木场家属连,做搬运工等工作。1975年7月,时值中国上山下乡年代,时年19岁的王长利被安排回老家揭西,进入揭西县第二建筑公司参加工作,任职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青春年少、充满创业激情的王长利毅然下海,创办了揭西棉湖昌利塑料厂和揭西棉湖昌利铸造厂,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自1984年始,王长利和兄弟一道创业,先后租赁了江西赣州塑料厂、江西赣州钢管厂、江西赣州化工厂,创办了赣州沙河钢铁厂并成立赣州沙河钢铁厂车队从事货车运输行业,此后收购了赣州酶制品厂,并在汕头、深圳、广州、海南和江西等地投资开发房地产业务。
而今迈步从头越
1993年5月,创业初成的王长利,移居香港,开始以中国智慧、国际视野重新审视自己走过的道路,并以全新的高度,规划新一轮的发展与跨越,于当年8月创立香港豪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德集团),任董事长。豪德集团主要投资经营商贸物流城业务,投资领域涉及房地产、工业交通、资源矿产、金融科技、文化旅游、建筑装修工程等行业。
1995年,香港豪德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由众兄弟共同发展的家族式企业,王长利任董事局副主席。此后,董事局的王氏兄弟姐妹们众志成城、携手奋斗,开始在国内进行多方位的战略布局和投资活动。其后在江西省的一连串投资行动中,豪德集团首开先河连续创下外资建设公路桥梁、外资收购租赁国有企业、外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与防洪工程、外资建设城市商贸物流市场四个第一。随着豪德集团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王长利于2005年5月18日创立香港豪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1年3月8日,王长利的子女成立豪德财富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5月14日王长利再创立香港长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13年 12月14日,家族进一步改制,豪德集团品牌、豪德集团有限公司及香港豪德集团有限公司权属归王长利所有。
三十年的风雨征程,三十年的辉煌成就。王长利本人和兄弟家族企业豪德集团及旗下公司积极投身于中国光彩事业的伟大征程,秉承光彩事业“义利兼顾,德行并重”的宗旨,践行豪德人“以德聚才,以财播德”的价值理念,豪德集团开创了一片辉煌的事业天地。豪德集团开发建设现代大型商贸物流市场,本着“建设一座商城,带动一批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经营理念,豪德集团摸索出一套大型现代商贸物流城从设计规划、开发建设到经营管理的全新商业运作模式,豪德集团及旗下企业和家族、兄弟公司先后在江西、河南、山东、山西、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福建、甘肃等16个省区,开发建设了40个大型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城,建筑总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米,国内投资总额累计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和间接解决了当地300多万人就业,每年为国家和地方财政增加税收200多亿元人民币。
天行健 君子以厚德载物
王长利先生钟情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结,于2005年以香港豪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河南省郑州市参与投资、建设、经营、管理中华炎黄坛(炎黄二帝塑像)项目,总投资超过1.2亿元人民币。中华炎黄坛位于河南省黄河之滨,这里南依五龙峰,北向黄河滩,邙岭逶迤,大河东流,是黄土高原与黄淮平原的结合部,是黄河中下流的分界点,是地上悬河的起点,也是5000年前中国最早的城池黄帝城和炎黄二帝结盟的所在地。中华炎黄坛是祭拜炎黄二帝的圣坛,是亿万炎黄子孙崇敬始祖,寻根问祖的圣地,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炎黄二帝塑像是世界第一雕塑,郑州市的城市地标建筑,更是独具魅力,体现文明源头的中华文化符号。二帝塑像前的中华炎黄坛广场,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广场衔山接河,汇聚灵气,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寻根和举行盛大活动的场所。主体“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从炎黄二帝塑像基础同盟山脚到广场南端衔接处是一级广场,名曰露台。露台的东、北、西三面有中国56个民族吉祥图腾浮雕环绕,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王长利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拓展和弘扬,完全是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责任。香港豪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一定尽心尽力,以对祖国的忠诚去创造无愧于人民的灿烂美景,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王长利先生情系桑梓,大力捐资光彩事业、公益事业和家乡建设。2005年,当王长利再次踏上揭西这片热土,看到老家贡东村的经济
发展和村容村貌还很落后时,再也坐不住了。他找来了镇、村干部,商谈该如何改变家乡的落后状况,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贡山资源,努力把贡东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楷模”的四个建议,并先后捐资200万元,作为家乡发展的启动资金。如今,贡东村已成为揭西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示范点,村两委办公楼、水泥村道、老人活动中心以及奖教奖学基金会等,都凝聚着王长利和豪德集团的殷殷心血和无私的爱。
此后,王长利感恩家乡、回报社会的爱心善举开始如蚕吐丝,先后捐资揭阳市侨联大厦建设60万元、揭西县协贤大桥建设30万元、揭西县棉湖侨联公益事业基金85万元、揭西县棉湖云景湖公园建设28万元、揭西县棉湖镇乐心互助协会45万元、揭西县棉湖华侨医院10万元、揭西县慈善总会80万元……据初步统计,王长利及豪德集团已累计向家乡慈善公益捐款超过700万元。王长利先生被揭阳家乡人民称为“大德王长利”。
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多年来,不仅王长利先生本人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豪德集团也积极投身于光彩事业、慈善福利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文化教育事业以及革命老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对社会慈善、公益、文教以及抗洪、抗震、救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捐助。豪德集团及旗下公司现已捐建39所希望小学,历年累计向社会公益、教育等慈善事业捐款超过1.2亿元人民币。
为褒其善举,中央统战部向豪德集团颁发了中国光彩事业奖;2005年王长利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了“中国光彩事业突出贡献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为彰其义举,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向豪德集团颁发了“人民不会忘记”的荣誉牌匾;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豪德集团“光彩之星”的最高荣誉;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宣教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天下潮商传媒集团共同授予王长利先生 “2011年最具社会责任潮商”荣誉大奖。除此之外,王长利及豪德集团在全国各地所荣获的各项表彰嘉奖,多达上百项,不胜枚举。
王长利先生和豪德集团及旗下公司,乐善好施热衷于慈善,承载感恩回馈于社会,真可谓是:“山高水长,利物无声;赤子情怀,流芳千古啊!”
粤东的经济规划
驾车路线:全程约321.1公里
起点:杨苏扬槎桥第五卫生...
1.揭阳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环市南路行驶220米,左转进入榕华大道
2) 沿榕华大道行驶2.6公里,直行进入榕华大道
3) 沿榕华大道行驶200米,在第2个出口,朝普宁方向,左转进入S236
4) 沿S236行驶14.7公里,直行进入S236
5) 沿S236行驶150米,在第2个出口,朝棉湖/揭西方向,右转进入S237
6) 沿S237行驶2.8公里,右转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90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潮惠高速公路
3.沿潮惠高速公路行驶61.5公里,直行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700米,直行进入沈海高速公路
5.沿沈海高速公路行驶204.4公里,朝盐田/横岗/G25/S2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排榜立交
6.沿排榜立交行驶1.0公里,过排榜立交,直行进入长深高速公路
7.深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长深高速公路行驶210米,朝福田/S28西/南山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2) 沿匝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水官高速公路
3) 沿水官高速公路行驶7.1公里,直行进入南坪快速路
4) 沿南坪快速路行驶10米,直行进入南坪快速路
5) 沿南坪快速路行驶13.8公里,朝S33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南坪快速
6) 沿南坪快速行驶5.3公里,朝石岩/沙河西路/深圳湾/北环大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7) 沿匝道行驶240米,过南头立交,稍向右转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510米,直行进入沙河西路
9) 沿沙河西路行驶500米,左转进入茶光路
10) 沿茶光路行驶2.2公里,直行进入中山园路
11) 沿中山园路行驶1.5公里,右转
12) 行驶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深粤物流基地
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粤东地区人民福祉,事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
——有利于形成粤东地区发展合力。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有利于形成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缩小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全省整体竞争力。
——有利于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进一步加快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与闽西南、赣东南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对台经贸合作,有利于强化闽粤赣经济联系,促进三地融合发展,形成东南沿海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建设全省重要的能源石化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打造我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品牌,充分发挥粤东地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临近港澳台的区位优势以及侨乡优势,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深化与港澳紧密合作,积极拓展对台经贸合作,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建设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立足海陆统筹,充分发挥粤东地区沿海港口优势,积极布局建设粤东沿海工业经济带,深度开发和集约利用海洋资源,优化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建设全省海陆关系协调示范区域。
——宜居宜业的特色城市群。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发展,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投资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滨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努力打造文明富裕、充满活力的宜居宜业特色城市群。 到2015年,具有粤东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基本实现“十年大发展”的目标。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粤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8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150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比例达到6∶52∶42,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镇化水平达65%,初步实现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交通建设大会战成效明显,消除区域内省道以上公路“断头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500公里,新增铁路通车里程约22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超过1.8亿吨。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电源、电网、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初步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地级市市区防洪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防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12%左右。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达到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职业教育有较大的发展。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三项医疗参保率达到98%.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目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森林覆盖率达到52.6%.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合理划分空间功能,加强空间联系和组织,建设形成点圈一体(市区、重要城镇及“汕潮揭”都市圈)、块带结合(产业园区和沿海工业经济带、休闲旅游产业带)的空间发展布局。
(一)构建点圈一体的城镇发展格局。
以汕头中心城区为中心,潮州、揭阳市为副中心,提升重要城镇发展品位,打造特色品牌名镇,推进“汕潮揭”同城化,构建“汕潮揭”都市圈,形成协调发展的粤东城镇群。
强化汕头市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地位,加快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形成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效益农业基地。建设中部珠港新城、南部濠江海滨新城、东海岸新城、沿海产业新城和西部牛田洋生态新城。汕尾市以城区和红海湾经济开发区为全市中心发展区,建设成为“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积极参与“汕潮揭”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打造粤东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建设国家级海洋渔业基地、广东重要的电力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潮州市形成中心组团、潮安县城组团、饶平县城组团和柘林湾临港组团四大发展组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滨江临海城市,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广东重要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揭阳市按照“粤东水城”的要求建设成为山海工商城市,能源石化及制造业基地、粤东航空物流基地。
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加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的对接,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专栏1 粤东地区的中心镇
汕头市:外砂镇、东里镇、莲下镇、隆都镇、谷饶镇、关埠镇、和平镇、两英镇、陇田镇、陈店镇、后宅镇。
潮州市:庵埠镇、彩塘镇、古巷镇、黄冈镇、三饶镇、钱东镇。
揭阳市:渔湖镇、炮台镇、新亨镇、白塔镇、棉湖镇、五经富镇、靖海镇、葵潭镇、洪阳镇、占陇镇、里湖镇。
汕尾市:海城镇、公平镇、可塘镇、梅陇镇、河口镇、河田镇、螺溪镇、甲子镇、碣石镇、南塘镇、
深汕特别合作区:鲘门镇、鹅埠镇。
(二)形成块带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深圳(潮州)、深圳(汕尾)、珠海(揭阳)和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建设对台经贸投资合作园区。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园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形成集聚发展的块状经济区,逐步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经济带。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积极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建设沿海电力能源基地和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汕尾红海湾开发区—揭阳大南海工业园—汕头沿海产业新城—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海产业带。依托自然环境和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带。以发展高附加值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加工型蔬果、茶叶、花卉、水稻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借鉴台湾精细农业的经营模式,在汕头、潮州建设粤台精细农业合作发展示范园区,在揭阳、汕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园区。
专栏2 粤东地区的产业带
沿海工业经济带:范围西起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向东经揭阳(惠来)石化基地、汕头南部工业经济带,东至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等粤东沿海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定位为我省重化工业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对台经贸合作重要区域,我省新经济增长极。依托海岸资源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石化、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提升发展电子信息、玩具、陶瓷、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纺织服装、音像制品、海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走自主创新创造名牌的发展道路,积极承接珠三角及国内外产业转移。
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滨度假游、地质遗址游、特色工业游、绿色生态游和革命老区红色游,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
专栏5 产业发展重点
工业:装备制造、高级游艇;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数字化超声仪器;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产业。
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总部经济。
精细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海洋牧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等基地。
特色产业: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陶瓷;婚纱晚礼服;纺织服装;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水族器材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传统工艺、五金塑料、印刷包装、音像制品。 专栏3 粤东地的产业
汕头市:凤翔街道办事处(玩具制造)、永祥街道办事处(包装印刷)、两英镇(纺织服装制造)、外砂镇(潮式毛衫制造)、谷饶镇(针织内衣制造)、达濠街道办事处(工艺包装品制造)、石炮台街道办事处(包装机械)、新津街道办事处(包装印刷制造)、澄华街道办事处(工艺毛织制造)、和平镇(文化制品制造)、峡山街道办事处(精细化工制造)、同益街道办事处(食品制造)、鮀莲街道办事处(水产养殖)、东里镇(五金制造)、礐石街道办事处(建筑)、陈店镇(电子制造)、贵屿镇(废旧电子信息产品拆解处理)、乌桥街道办事处(电源控制设备制造)、岐山街道办事处(纸塑制造)、海安街道办事处(医药化工)、莲下街道办事处(日用化工)、河浦街道办事处(海水养殖)、珠池街道办事处(电力电器制造)、深澳镇(海水养殖)、龙祥街道办事处(日用化学产品制造)、大华街道办事处(塑胶制品)。
潮州市:新圩镇(水果)、城西街道办事处(服装)、高堂镇(高堂菜脯)、凤塘镇(陶瓷)、新丰镇(日用陶瓷)、浮滨镇(茶叶)、三饶镇(日用陶瓷)、汫洲镇(海水养殖、水产加工)、金石镇(花卉种植)、古巷镇(卫生陶瓷)、黄冈镇(水族机电)、凤凰镇(茶叶)、彩塘镇(五金不绣钢制品)、庵埠镇(食品及印刷包装)。
揭阳市:锡场镇(食品及食品机械)、玉湖镇(淮山、芋头)、河婆镇(电子琴)、棉湖镇(电线电缆电器、印刷包装)、仙桥街道办事处(鞋业)、梅云街道办事处(五金、不锈钢)、榕东街道办事处(微电机产业)、炮台镇(汽车轮胎模具)、地都镇(石材和石材机械)、京溪园镇(旅游)、惠城镇(服装)、凤美街道办事处(模具工业产业) 、占陇镇(纺织服装)、军埠镇(服装产业)、里湖镇(茶叶产业)。
汕尾市:公平镇(服装)、可塘镇(珠宝)、东海镇(海马养殖与加工)、东坑镇(青梅种植与加工)、
碣石镇(圣诞礼品)、甲子镇(家具配件)、梅陇镇(首饰)。
专栏4 粤东地区的各类园区
汕头市:汕头经济特区保税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汕头金平工业园区、汕头龙湖工业园区、深圳龙岗(汕头潮南)产业转移园、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
潮州市:潮州经济开发区、潮安经济开发区、饶平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潮州(饶平)台商投资试验区、深圳(潮州)产业转移园区。
揭阳市:揭东经济开发区、揭阳经济开发区、揭阳榕城工业园区、揭阳(惠来)大南海国际石化综合工业园、珠海(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揭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普宁英歌山工业园区、广东(粤东)纺织产业生态园、广东(普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园。
汕尾市: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海丰经济开发区、汕尾星都经济开发区、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陆丰东海经济开发区。
专栏5 产业发展重点
工业:装备制造、高级游艇;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电子信息、金刚特种玻璃、数字化超声仪器;印刷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塑料机械和输配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产业。
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总部经济。
精细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渔港经济区;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特色畜牧养殖基地;海洋牧场;茶叶、水果、药材、蔬菜、花卉等基地。
特色产业:玩具、食品加工制造、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陶瓷;婚纱晚礼服;纺织服装;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水族器材产业基地;医药制造、传统工艺、五金塑料、印刷包装、音像制品。
此外,就历史概念而言,整个广东省都曾被称为粤东,与之对应的是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曾被称为粤西,但这种解释已被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