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是浙江省纺织工业大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该市纺织工业的发展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如何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提高绍兴纺织工业的竞争力,加快发展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绍兴纺织业现状分析 (一)纺织产业规模现状 绍兴县称得上是我国纺织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如今纺织业已成为绍兴县的支柱产业。正是纺织工业的持续繁荣,才使绍兴县经济二十年保持全省经济总量第一,两度跻身全国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绍兴县的纺织业,在全县经济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攸关全县经济的兴衰,其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以上,尤其以化纤面料的织造最为集中,年产量近20亿米。截至去年底,全县有纺织企业(仅指“织造、印染、化纤”下同)2166户,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98.39亿元,实现利润23.66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的49.29%、62.17%和56.43%。占全国纺织工业的8.3%、12.2%和11.84%。近年来,绍兴县纺织产业的规模围绕市场进行着自发的适度调整,与前几年相比,纺织企业个数占全县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由54.86%下降到49.29%,除化纤业企业个数增加外,其他行业如织造、印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企业人均规模看,去年全县织造行业平均每个企业为172.29人,印染行业平均每个企业为368.53人,化纤业平均每个企业为1115人,与1995年相比,三大行业的人均规模均有所扩大,反映出绍兴县纺织企业自发地向规模经济方面发展。 (二)纺织产业结构现状 绍兴县纺织业已成为拥有从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整个县域经济中涵盖了化纤、织造、针织、印染、服装和纺机六个重要的纺织领域。据对去年全县纺织行业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企业调查,从企业个数方面分析,织造业占绝对多数,达68.47%,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方面分析,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占70%以上的是印染前的部分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即织造加化纤。由此,不难看出,绍兴县纺织产业结构从总体上看,织造部分相对庞大,而纺纱和服装部分占的比重很小,显示以织造为主的单一结构。 (三)纺织产业职工队伍素质状况 全县纺织企业共有员工129213人,其中非本地员工为29306人,占全部员工数的22.68%。文化程度。绍兴县纺织业整体员工的文化程度偏底,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了80.37%,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其比例只占1.03%,平均每个纺织企业有员工375人,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3.875个。在管理阶层,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9.79%。 职业分布。一线生产工人(106841人)占总员工的比例最大,为82.69%,而技术人员(4632人),营销人员(2554人)的比例相对较少,分别为3.58%和1.98%。 技术职称。截至去年底,全县纺织行业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600人,其中初级职称4027人,中级职称1302人,高级职称271人,分别占了71.91%、23.25%和4.84%。 (四)纺织产品市场分析 绍兴县纺织产品的销售重点市场在国内,所占比例为87.80%,销往国外市场占12.20%。产品在国内市场流向依次为华东(64%)、东北(7.21%)和华北(6.39%)。国际市场重点是东南亚,其次是欧美市场。由此可见,绍兴纺织企业的产品流向较为集中,无论国内国外虽有一定的辐射,但其面不广。 从销售方式来看,内销方式主要有通过中间商、直销、加工接单方式,其中通过中间商的销售比例较大,如为轻纺城中间商经营户定单生产或由其包销;其次主要是接单加工,而使用直接面向市场的渠道比重较小。外销方式主要有县内外贸企业收购、供给其他出口商、自营出口。前两种属于间接出口,后一种属于直接出口。绍兴县纺织企业(除印染企业外)间接出口的比例较大,直接出口的比例较小。
以下供你参考:
除了义乌小商品市场,我去的最多的还是杭州的一些小商品市场。当然我是批发。
如果是自己家的摆设 如果是自己家 推荐给你环北小商品市场 特别是丝绸城楼下有家外贸尾单的小店 东西都很便宜 如果你是做软装的 那里就更适合了 东西蛮实惠的 以前买过一对水晶烛台才50多一个 在六度空间一某一样500多一个 市场里面也有很多家具小摆件 总之你去了环北 有好多地方可以逛的 家里的摆设小饰品类还不错的 价格实惠!!! 至于公交站 你就输入 环北小商品市场 就有站的 !
以下是批发的小商品市场,请参考:
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
中国小商品城坐落于浙江省义乌市,创建于1982年,现拥有营业面积400余万平方米,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商位6.2万个,从业人员20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是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展示中心,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联合国、世界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权威机构称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国际商贸城一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于2001年10月奠基,2002年10月22日正式投入营运,市场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分为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商位10000余个,经营户10500余户。一楼经营花类、玩具;二楼经营饰品;三楼经营工艺礼品;四楼开办了中小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台商馆,东铺房为外贸企业采购服务中心。
国际商贸城是一个集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商品交易市场。自开业以来,一是实现了由传统贸易向以商品展示、洽谈、接单和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的转变,被国内外客商誉为“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二是实现了国际贸易超过国内贸易的转变,每天客商达4万人次,外商达5000人次,商品外贸出口率达60%以上,90%以上商位承接外贸业务,商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实现了市场硬件的智能化,整个市场人流、流、信息流畅通,场内安装电梯、自动扶梯37座,汽车可直上二、三、四层,整个市场安装了13000多个宽带网络接口,每个商位都可上网交易和查阅信息。
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是省旅游局指定的购物旅游定点单位,被省工商局授予全省首个“五星级市场”称号。
国际商贸城二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于2004年10月22日开业,市场占地483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拥有商位8000余个,经营户逾万户。一楼经营箱包、伞具、雨披·袋;二楼经营五金工具·配件、电工产品、锁具、车类;三楼经营五金厨卫、小家电、电讯器材、电子仪器仪表、钟表等;四楼设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及香港馆、韩商馆、四川馆、安徽馆、江西九江馆、新疆和田馆等精品交易区;五楼设外贸采购服务中心;市场中央大厅二、三楼设旅游购物中心、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东辅用房配套有工商、税务、派出所、银行、餐饮、物流、邮政、电信等职能和服务机构。市场配套有商务楼、写字楼、四星级酒店及东、西两个广场,开通环线观光旅游车。2005年市场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评审。
国际商贸城三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国际商贸城三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一至三层拥有14平方米标准商位6000余个,四至五层拥有80-100平方米商务商位600余个,四楼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入场行业为文化用品、体育用品、化妆品、眼镜、拉链·钮扣·服装辅料等行业。 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宽带网络系统、网络电视、数据中心、消防安全监控中心。市场内人、货流畅通无阻,汽车可达各个楼层,设有多个地面停车场和屋顶停车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以及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义乌国际商贸城竭诚欢迎中外客商、生产企业、外贸服务机构加盟,共促发展。
宾王市场简介
中国小商品城宾王市场于1995年11月29日建成开业,为中国小商品城的三大主体市场群之一。市场坐落于义乌市宾王路158号,占地面积约209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由5个交易区块和出版物中心、国际贸易中心7个部分组成,拥有8000余个商位,从业人员2万余人,主要经营服装、针织内衣、领带、毛线、毛巾、皮革、纺织品、花边、床上用品、副食、干果、糖果、炒货、杂货、出版物等16个行业的商品。
该市场硬件设施一流,消防安全和水电供应系统健全。设有消控中心3个,消防设备有58余台(套)及干粉灭火器等配套设施1万余只(套),其中消防设施彩用了智能化火灾报警控制连动系统、智能化烟感报警系统、自动喷淋系统和水幕分隔系统;供电设施彩用双回路系统,有10KV高配所二个,其它主要设施75台。
国际商贸城四区简介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于2008年10月21日正式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拥有商位16000余个,现有经营主体19000余户。市场一楼主营袜类;二楼主营日用百货、手套、帽类、针棉;三楼经营鞋类、线带、花边、领带、毛线、毛巾;四楼主营文胸内衣、皮带、围巾。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餐饮服务等市场配套服务齐全,市场还拥有4D动感影院、旅游购物等特色商业服务。
整个四区市场借鉴运用当前国际大型商业中心先进的设计理念,融多项高科技于一体,市场内设有中央空调、大型电子信息屏、宽带网络系统、液晶电视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雨水回收器、自动天窗及平行扶梯等先进的高科技硬件设施,是目前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同时,也是义乌市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
1、基本情况
绍兴中国轻纺城起步于80年代中期,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全国轻纺产品交易中心。市场占地面积40.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2万间,有经营户2万余人,经营纺织面料万余种。1998年市场成交额为151亿元。绍兴县是闻名全国的纺织大县,历史上就有“日出万丈绸”之美誉。全县现有纺织骨干企业2500多家,三资企业510多家,企业集团100多家,国家大中型企业130多家,固定资产200多亿,拥有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2万余台及一大批世界先进的印染整理设备,形成了以化纤原料、纺织、印染、整理等完善的现代化轻纺工业体系。市场商品质优价廉、辐射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占国内销量的三分之一多。1998年在广西东兴成功地创办了绍兴中国轻纺城东兴分市场,并先后四次成功举办中国轻纺城博览会,有力地开拓了城乡市场,扩大了国内需求,促进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中国轻纺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1999年度被省工商局评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2、发展目标:
全国第一家以大型专业市场为基础改组的规范化股份公司──中国轻纺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上市公司的多方面优势,在加强市场资产和物业管理,拓展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商业流通领域中的作用,使之发展成为内外贸结合的大型商贸集团。争取用五年或更长的时间,把中国轻纺城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国际的纺织品交易中心、纺织品信息中心。拟投资8000万元,新建中国轻纺城科技中心、展示接待中心。发展重点:①以纺织面料市场为主,原料、服装、纺机、信息等市场相配套,调整市场结构;②在国内外建立纺织价格、技术信息网,增强轻纺城对全国纺织业的导向和辐射功能;③实现经营主体由个体化、分散化经营逐步向组织化、公司化转变,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④成立中国轻纺城科技中心,加快新产品开发,依靠科技,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档次;⑤利用绍兴县的产业优势,以纺织业和纺织品为主线,建立纺织业的链式结构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分市场。
3、扶持政策:
绍兴县委、县府对轻纺市场的发展非常重视,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并成立“二次创业”领导小组。具体扶持政策是:①利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杠杆推动市场发展和繁荣,实施区别性税收、规费政策,改变场外无序经营状况;②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市场经营者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包括经营风险、人身安全、户口迁移以及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后顾之忧,稳定经营队伍;③大力鼓励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对有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④积极扶持出口创汇企业和经营户扩大对外贸易业务,政府给予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定点服务等一系列支持。
浙江台州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建于1982年6月,是全国最早的小商品市场之一,浙江省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浙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综合实力名列台州贸易市场第2位,浙江百强市场第12位,全国百强市场第48位(据2004年中国交易市场统计年鉴),是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联络会理事单位、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浙江省三星级市场,台州市龙头市场,多次被评为省、市、区“文明集贸市场”和浙江省十大工业品市场,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目前,市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固定摊位3030个,经营户达 4500余人,年成交额58亿。市场分东、西、鞋类、综合四大交易区,主要经营百货、鞋类、箱包、针织品、棉布、窗帘、床上用品、玩具、工艺礼品、毛线、服装等15大类2万多种商品。2003年1月8日,在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1984年)市场诞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聪明勤劳的路桥人如鱼得水,大批经商人才,能人巧匠脱颖而出,自发在路桥老街南栅居街道上经营小商品,并呈良好的发展势头。1982年6月,原黄岩县工商局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兴建了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每逢农历三、八为交易日。至1984年,市场摊位由建场初的376个增加到1400个。
第二阶段(1985年—1987年)市场开始飞跃。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和市场发展需要。 1985年,扩大场地18000平方米,投资120万元。至1987年底,市场摊位增加到3800个,成交额由1984年的1400万元增加到2.45亿元,上市品种由200余种增加到6000余种、近万个不同型号,集市日由原来的农历三、八增加了农历二、七日,并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广大客商,开始跨入全国重要工业品市场行列。
第三阶段(1988年—1989年)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随着市场的发展,商品结构逐步改善,为了适应商品行列结构变化,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促进市场的发展。1988年,投资120万元,专门建立了占地9000平方米可容纳1380 个摊位的服装大厅,并先后单独分开鞋类交易区、棉布交易区、百货交易区等,集市日又增加了农历一、六日。可以说:此时的小商品市场已成为以服装为龙头,棉布、鞋帽、小百货、箱包、零头布等组成的大型工业品批发市场。
第四阶段(1990—2000年)市场的稳定发展。1990年10月,在市场东面征地 21.64亩,投资2000余万元,建造了配有自动扶梯、客货两用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可容纳1400个固定室内摊位的东交易区,使市场的管理、设施、规模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94年,根据上级部署,小商品批发市场行业调整,服装经营者分流到中国日用品商城。为了继续保持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兴旺,市场积极拓宽服务广度,正确处理规范与繁荣的关系,确定坐标,找准龙头,挖掘潜力,使市场迅速得以恢复,重振了市场雄风。 1998年—2000年,市场投资1200多万元,对西交易区鞋类交易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大棚结构全面改造成轻钢结构,使市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阶段(2001至今)市场管理走上了新的台阶。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的激烈竞争进一步加剧,给路桥小商品市场带来空前压力,使这个传统集贸市场的劣势越来越明显,并逐渐落后于其他兄弟市场。
2001年11月,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关于集贸市场实行管办脱钩的文件精神,对路桥小商品市场实行体制改革。2002年8月,在政府及管理部门的支持下,开始筹建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经过4个多月协商、评估,2003年1月8日,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由永跃村、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共同组成,永跃村占股份的65%,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占股份的35%。改制后,公司将完全按企业化机制运作。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是一个以产销为主、经销为辅,批发为主、批零兼营的市场。产销户摊位占总摊位数的50%以上,以花色品种多、价格低、更新换代快、信息灵通、竞争力强、辐射面广、销售量大等特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是台州市以及浙东南地区著名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崛起,带动了路桥及周边地区市场群体的迅速形成,使路桥发展为全国市场的大区,并与义乌、柯桥成为浙江市场三雄。如今,在整个路桥区,就有以中国日用品商城、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为龙头的专业市场70多个,路桥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日用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组成的门类齐全的市场城。
市场的兴旺,大量人流涌进路桥,路桥成为许多人的“淘金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加快了路桥城区的建设和开发,加快了以路桥民营企业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基地的形成和发展,解决了农村闲散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可以说,正是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路桥成为中国沿海的商贸中心,从而为路桥从一个建制镇升格为台州市主体城区之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自身良好的主观条件外,还与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的支持、关注分不开。现在,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成立,给市场重振辉煌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把路桥建设成为中国沿海现代化商贸城,路桥小商品批发市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浙江萧山商业城
1、市场概况:
萧山商业城地处杭州钱塘江南岸,区位优势独特,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五十强市场之一,并荣列浙江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二十强市场。该市场始建于92年10月,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副食品、五金、百货、建材、服装、旧货、粮油、汽车、家电、床上用品十大专业市场。市场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市场经营户 3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累计成交额达580多亿元。
萧山商业城服装皮革市场于1994年10月开业,市场建筑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拥有标准营业房650余间,各类经营户540余户。市场一、二层为营业用房,三至九层为写字楼,是萧山商业城的最高建筑,为一家经营服装、鞋帽、床上用品为主的星级专业市场。
2、配套设施:
市场整体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上市商品种类多、品种齐、价格合理,面向广大中低层消费群体,商品辐射浙江本地及周边省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一、二楼主要经营贝蒙、百爵、路易杜彭、千族等诸多名优服饰,开业十年来商品年成交额逐年增长。2003年虽然受春季“非典”、夏季“高温”及冬季“电荒”的影响,但市场成交额仍达5.69亿元,2004年1-7月受“电荒”影响,成交额为2.54亿元,并安置20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和社会闲散人员在市场就业,为政府和社会分担了一定的责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萧山商业城服装市场三层以上为写字楼,适宜筹办各类公司、办事处等机构,现有公司及办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