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直以来奉行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学界对此争论很多。其中的一个争论是,中国的外贸是出口导向型,还是进口替代型?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贸易战略的人提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外汇非常短缺,为了解决自力更生的问题,需要进口技术、进口设备,为了进口设备,需要鼓励出口,获得外汇,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开放的逻辑。
在这个逻辑中,政策的着眼点是出口,因此很多人士认为中国那时是出口导向型外贸战略,也获得了出口导向的好处。这话说对了表面的一层意思。其实中国外贸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希望通过出口创汇来进口设备,通过贸易促进中国产业的发展。所以,这种贸易政策并不是出口导向,更准确地说是一种进口的战略。其关键之处在于,是通过进口而不是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
实际上,这种贸易战略隐含了进口战略:在这种方针指导下,进口主要是两种东西,一是基础设备、先进技术和工艺等,另外一种就是用来发展加工贸易以换取外汇的进口。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逐渐认识到对外贸易并不仅仅是通过技术引进来促进经济增长,它的终极目标还是提高福利水平,促成财力增长。所以从1996年开始,贸易战略有了调整,不过调整之后的战略主要针对出口。具体表现在:一方面约束性的环境产生了变化,比如中国外汇约束减少甚至消失,出口能力大大扩张,对技术的需求不以设备为载体,市场越来越开放,规则约束增多等。另一方面,进口本身也产生了变化。过去出口资源类产品、换取设备和产品,现在是出口产品、进口资源类产品。
经过30年的发展,进口贸易已经突破了“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阶段,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已经不是中国的弱势产业了。此外,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中国面临着三个主要的贸易问题:一是内需不足,储蓄高于投资,贸易不平衡,产生大量顺差。二是顺差的结构也是不平衡的,加工贸易产生的顺差并不意味着总体顺差,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能源需求已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三是由于受到国外高技术的出口管制,高技术的进口受阻。 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安全发展”的进口战略。安全不仅仅是能源安全,还包括宏观经济方面的安全,一个良好的进口体系可以缓解外部冲击的影响。
同时提出实施“抓住两头,放开中间,促进平衡”的贸易战略。所谓两头、中间,主要是指产业的发展顺序,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业喻为两头,中间是指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具体措施是六个方面。第一,分步骤、分阶段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关税水平,削减非关税措施约束,并在多边和双边领域中,积极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第二,为实现初级产品的进口保障,对能源和矿产品等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进口,要加强国内的协调,实现进口多元化和强化集中管理。第三,建立能源和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第四,在高技术行业的开放和保护之间寻找平衡,避免过度开放和过度保护造成技术创新激励不足和限制高技术行业发展,积极运用WTO允许的贸易保障措施进行保护。第五,努力突破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的管制和限制,同时大力推动和鼓励国内企业和产业的自主创新。第六,鼓励企业“走出去”,在第三国建立中国企业分布集中的出口加工区,促进贸易平衡。
新中国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什么
我省企业在出口自主品牌国际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涌现了一批国际知八戒知产牌。但同时,也存在起步较晚、品牌意识不够等问题。为了更细致地掌握我省出口品牌建设现状及趋势,有效引导和帮助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出口,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省商务厅向1844家抽样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全省44个外贸基地和广交会参展企业进行了调研。
自主品牌出口企业逐渐增多,出口比重不断提升
在1844家抽样企业中,2000年以前拥有国(境)外注册商标的企业(以下简称境外商标企业)只有14家。2013年,境外商标企业达到182家,其中,107家境外商标企业实现自主品牌出口,占抽样企业5.8%、占境外商标企业58.8%。涌现出长城汽车、惠达陶瓷等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自主品牌企业数量的逐步增加,自主品牌出口比重也不断提升。抽样统计,2000年,14家境外商标企业出口占抽样企业出口总值的2.3%。2013年,182家境外商标企业出口占比22.9%,其中,107家境外商标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到12.9%。也是说,在全省8292家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中,1.3%的品牌企业实现了全省7.2%的出口份额。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了98%。
区域品牌向国际品牌发展
我省44个外贸基地依托特色产业聚集了众多企业,诞生了一批国内知八戒知产牌产品,形成了同行业知名度较高的区域品牌。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区域品牌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在基地内有出口实绩的2229家企业中,拥有境外注册商标2165件,平均0.97个企业拥有1件。
白沟箱包基地连续10届组织基地内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不断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境外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32件,出口到130多个和地区。辛集皮革基地连续3年组织百家企业赴意大利米兰国际裘皮展参展。安平丝网基地连续3届在广交会开展区域品牌宣传推介活动。
国内品牌向出口品牌转化
在1844家抽样企业中,2000年以前,拥有国内注册商标的企业(以下简称国内商标企业)6家,2013年达到799家。在352家商标企业中,境外注册商标的企业达到26.4%,在98家企业中,境外注册商标的企业达到44.9%。据统计,在182家境外商标企业中,商标企业占比51.1%,企业占比24.2%。
调研表明,注重国内商标管理的企业,同样重视境外注册商标的保护,注重国内品牌建设的企业,同样重视品牌国际化发展。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之前主要从事国内业务,拥有国内注册商标110件,后来逐步提升自主品牌出口能力,陆续在境外注册商标14件,2013年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超过了30%,已成为亚洲规模大的索具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
贴牌出口向自主品牌出口过渡
外贸企业创建出口自主品牌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从OEM(原始设备生产商,简称贴牌生产)到ODM(原始设计制造商)再到OBM(原始品牌制造商)。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出口企业主要为国际跨国公司贴牌生产。随着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企业开始或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或购买国外品牌拥有自主品牌。
唐山梦牌瓷业有限公司过去10年在贴牌生产领域确立了好的口碑,目前60%的出口订单转为原始设计制造领域,每年产品更新率达到20%-31%,与贴牌生产的比较销售额提高14%,产品平均售价提高15.1%,已在14个和地区注册了monopy商标。保定华艺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帽子企业,2009年之前完全是贴牌生产,2010年收购法国MOSSANT品牌,开始打造出口自主品牌,2013年,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达到了31.42%,今年又推出了5大明星系列产品,不断扩大出口自主品牌份额。
1、采取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并进口相应技术设备,实施物资分配、税收和利率等优惠,组建出口生产体系:实行外汇留成和复汇率制度:限制外资企业商品的内销: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建立进出口协调服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
2、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通过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进口商品分类经营管理、国营贸易等措施实施进口限制。
3、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鼓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引进先进技术。与改革开放前相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政策是在对外开放前提下,更注重奖出与限入的结合,实行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称之为有管制的开放型贸易保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