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品的底层逻辑
1、因地来制宜:不同市场要差异化选品
跨境卖家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市场,但这些市场也是各有各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要清楚每个市场是有不同的消费能力的。
欧美市场通常用户对客单价较高的产品接受良好,并且愿意在网上购买各种用品,包括基础用品和其他用于装扮或玩乐的产品。
但如果是新兴市场,就要考虑用户对于网购的接受度。就像我们国内电商刚开始的那几年,大家都很少在网上购买贵重物品,一些客单价较高的产品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觉得不太敢相信。
2、开源先节流:尽量少花不该花的钱
不论任何行业,作为卖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成本问题。
影响产品成本的问题一定要优先考虑,尤其是刚起步的卖家。
比如确定目标市场之后,可以先不急着考虑要做什么类型的产品,可以先圈定产品的体积大小。
因为我们需要考虑自己的物流成本,FBA的卖家还需要考虑库存成本。
体积太大的产品会大大增加成本,有那些钱可以留着解决更多问题,对吧?
3、先稳再求进:尽量选择刚需商品
顾名思义,刚需产品就是必须人们要有的东西,比如说生活用品。我们都知道,选品要尽量选择市场和需求量都比较大的产品。而刚需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要价格合适,成交会比较容易。
我们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许多商品在一定时期销量会十分可观,所以也会想着去做一些季节性的产品来赚一笔快钱。
但是这里面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比如在这种时期往往会出现流量高峰,可能会带来库存和资金上的一系列问题。
而刚需产品销量稳定,市场需求量很大,不会出现销量突然剧烈波动,影响供货和仓储的情况,也不会出现被用户和平台突然挤出局的情况。
4、独辟蹊径:发掘利基市场
对于新手或者中小卖家来说,相比于热门市场,运营利基市场的产品会更容易一些。
很多人会把利基市场和冷门类目的产品混淆。其实,利基市场并不等于冷门产品,指的是那些有发展前景,市场可以进一步拓展的小众类目。
一般来说,大卖都会把重心放在大众热门品类,利基市场的门槛和竞争烈度都会比较低,没有品牌效应,用户在选择产品时更加愿意尝试新的品牌,普通卖家打入市场没有那么困难。
这样一来初期选择利基市场避开与行业大佬的正面冲突,充分挖掘利基市场的消费潜力,完成品牌积累的第一桶金。
等做成熟之后,可以考虑开发更多的小众市场或进一步向上发展。
5、恰到好处:选品要折中
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有个非常智慧的思维叫持中守正。
强调的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个度,不要太极端。
在客单价的选择上,我们虽然要考虑用户的接受度,也可能有的朋友还会觉得说利博无所谓,可以走量取胜。
但是这里面还是那个问题,低利润的产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给物流和供应链都造成压力。
而且还得保证整个流程把控得非常到位才能真正实现薄利多销,对新手极不友好。
而高客单价的产品利润更高,虽然在销量和转化上会稍稍逊色,但至少出一单就有利润,容错空间更大。
同时也不要去选择一些比较新奇的、比较奇特的产品,尽量前期维稳为主。
6、借力打力:善用数据分析工具
相信卖家基本都有一些数据分析工具,选品决策做一些参考。
这一点非常好,毕竟工具总是能够让人提高效率,并且节省很多的精力,用来思考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而且现在随着跨境市场越来越成熟,市面上的各种分析工具也是层出不穷,功能也日趋完善。
在使用工具的人越来越普遍的大环境下,大家可以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不求快人一步,至少不要被甩的太远。
当然,工具只是辅助,我们还是需要去多关注市场变化。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特点非常明显:
一、重产品 轻店铺 亚马逊平台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品牌的知识产权,这也是老外购物的长期习惯密不可分,国内平台广告推广形式在亚马逊平台是不受用的,国内老店就是优势,在亚马逊不论是新店老店只要产品描述完善质量有保障,介绍刚好是客户所需,就会被受到平台的流量支持,提高产品曝光率提升订单量。
二、重展示 轻客服 产品展示页面详细描写出产品的特性、材质、颜色等特征,直观清晰的展示给客户,了解产品是不是为自己所需,不用像国内电商一样需要客服长期维护浪费时间,客户只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与店铺卖家进行沟通即可,所以在店铺运营中节省了大部分人力。
三、重推荐 轻广告 亚马逊平台针对新入驻的卖家给予三个月的保护期,对新入驻店铺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不用大量资金进行广告直推,直白说只要产品质量好满足老外需要就会给店铺足够的曝光量,增大成单率。
四、重客户 轻卖家 亚马逊平台的买家客户较注重购物体验及产品性价比,比较注重生活质量,平台也一再强调产品与的符合性,不能出现夸大和美工特性,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售后麻烦。与国内电商平台相比亚马逊产品拥有独立的页面展示,内容详细其中包括了商品详情、客户评论、卖家报价及其他信息。而且在客户搜索一样产品时,只会出来一样的产品,这种单一产品页面,不需要支付任何推广费用的,就能增加曝光,卖家只需要专注商品的销售量,可以好好的享受新手保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