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打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官网,在查询栏下面点击“信息公告”。
2、进入“信息公告”页面后,点击左边导航栏里的“经营异常名录列入公告”,会在页面下面出现已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名称,点击相关企业名称便会出现该企业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公告。
3、我们还可以在这个页面查询到“经营异常名录移除公告”和“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提醒”,当然还有“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公告”等。
4、如果我们想更精确查询的话,可以在“公告标题”栏中输入企业名称,点击查询。
扩展资料:
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
(2014年8月1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8号公布)
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保障公平竞争,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强化企业信用约束,维护交易安全,扩大社会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等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有经营异常情形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提醒其履行公示义务。
第三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其登记的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一)未按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的;
(二)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的;
(三)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列入决定,将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信息记录在该企业的公示信息中,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公示。列入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号、列入日期、列入事由、作出决定机关。
第六条 企业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当年年度报告公示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第七条 企业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书面责令其在10日内履行公示义务。企业未在责令的期限内公示信息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责令的期限届满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查或者根据举报进行核查查实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第九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并予以公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邮寄专用信函的方式与企业联系。经向企业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两次邮寄无人签收的,视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两次邮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5日,不得超过30日。
第十条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自列入之日起3年内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规定履行公示义务的,可以向作出列入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将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应当作出移出决定,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移出决定应当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号、移出日期、移出事由、作出决定机关。
第十一条 依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可以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第十二条 依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履行公示义务后,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第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更正其公示的信息后,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第十四条 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企业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移出决定。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届满3年前60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公告方式提示其履行相关义务;届满3年仍未履行公示义务的,将其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十六条 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予以受理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核实,并将核实结果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将不予受理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通过核实发现将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存在错误的,应当自查实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予以更正。
第十七条 对企业被列入、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职责的,由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九条 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相关文书样式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24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3号公布的《企业年度检验办法》同时废止。
参考资料:
江西
省会:南昌市
省政府地址:南昌市北京西路69号
邮政编码:330046
省政府电话:(0791)6224166;6224110
省政府网址:www.jiangxi.gov.cn
江西简称赣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江西省位于中国的东南部,在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处于北纬24°29'14"至30°04'40"与东经113°34'36"至118°28'58"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 貌江西常态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全省面积的36%,丘陵占42%,平原、水面占22%。主要山脉多分布于省境边陲,东北部有怀玉山,是本省铜储藏量最多的地区;东部有武夷山;南部有大庚岭和九连山,有钨都的美称;西部有罗霄山脉;西北部有暮阜山和九岭山。
气 候江西省年平均气温18℃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16℃到27℃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17℃到18℃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18℃到19℃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19℃到20℃之间。
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年均降水量多达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长江沿岸到鄱阳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则约为1350毫米到400毫米,其他地区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间。全年降水季节差别很大。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
江西省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子植物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苔藓植物有100种以上。在低等植物中,就大型真菌而言,有标率为依据的计300余种,实际大约可达500种左右。东北是整个欧亚大陆温带地区中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但种子植物仅为3000种左右;而江西省仅木本植物就在2000种以上,其中乔木有400种以上。在江西省分布着许多具有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有些是残存的活化石植物,如银杏等。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本省均有分布,并和世界各地植物有相似的科属。
动物资源:
江西水域面积广阔,山地峻峭延绵,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较为优越,特别是近年来环保措施的不断加强,丰富的动物资源日益得到有效保护。历年调查表明,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强;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鄱阳湖是闻名的世界性冬侯鸟良好越冬场所。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11种,其中鱼类171种,两栖类40种,爬行类74种,鸟类约271种,兽类55种。
森林资源
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50.9%,木材蓄积量2.5亿立方米,毛竹蓄积量10亿根,均位于全国前列。全省林地起源多属天然次生,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松木、马尾松是全省主要树种,所产杉木历史上通称"西木"。油茶、油桐、乌柏均为江西省经济林主要树种,分布遍全省。
矿产资源:
江西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种矿产中,江西就有14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9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3种。黑色金属有铁、锰、钛、钒等四种;有色和贵金属有铜、铅、锌、金、银等13种,稀有、稀土有铌、钽等29种,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江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铜矿和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地。
水资源:江西全省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其中常年有水的160多条,总长约18400公里。赣江、抚河、信江、修河和饶河为全省五大江河。江西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416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和耕地亩均占有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水资源是江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江西山清水碧,景色诱人,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主要旅游景区: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鄱阳湖区、南昌市和景德镇市。其中,庐山已被联合国作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井冈山、三清山的名山峻岭之秀;圭峰、龙宫的险岩幽洞之奇,鄱湖、赣水的湖光川景之美,龙虎、青原、东林的宗教庄严祖庭,滕王阁、八境台的千古名楼,临川、九江的名人故里,都是著名的旅游胜景。井冈山、八一起义纪念馆、红都瑞金等更是独具特色的革命胜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11处,省级旅景区、景点2406处。由南昌、庐山、九江、鄱阳湖、龙虎山等景点组成的赣北三角旅游区是全国14条主要国际旅游线路之一。江西山水美,笑迎天下客。
人 口
人口统计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2003年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254.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7.29万人,占34.02%;乡村人口2806.94万人,占65.98%。全省男性人口为2180.72万人,女性为2073.51万人。0—14岁人口比重为23.72%,15—64岁人口比重为69.5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1%,老年人口达到285.46万人。全年全省出生人口59.64万人,出生率为14.07‰;死亡人口25.34万人,死亡率为5.98‰;全年净增人口31.80万人(含净迁出2.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9‰,与上年相比,下降0.63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率200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09‰。
民族及人口江西共有38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为回族和畲族;还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难族、纳西族、锡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维吾尔族、僳僳族、达斡尔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独龙族、拉祜族、景颇族、布朗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铅山太源畲族乡和贵溪樟坪畲族乡等地以及永丰、吉安、兴国、武宁、德安、资溪、宜黄、乐安等市县的30多个畲族乡村;瑶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瑶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人。
经 济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8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增幅同比加快2.5个百分点。
GDP比重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560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3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6677元,比上年增加848元,增长12.1%。全省生产总值中的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1.9:38.8:39.3调整为19.8:43.4:36.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4.6个百分点,超过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卫生、教育等新兴行业增长势头较猛。
工业产值和增长率2003年全年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2003年全省农业总产值841.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7%。
外贸状况2003年全省海关进出口额25.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9.2%,其中:进口额10.22亿美元,增长59.1%;出口额15.05亿美元,增长43.1%,进、出口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28.5个和41.8个百分点。受出口退税力度加大、世界经济回升的影响,除对日本出口略降外,三大贸易伙伴的出口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对香港增长67.5%,对美国增长39.5%,对欧盟增长40.0%。
外资利用
状况2003年全省合同引进境外、国外资金23.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0%;实际利用境外、国外资金16.64亿美元,增长33.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6.12亿美元,增长48.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759个,增长28.4%。全省新登记注册的“三资”企业62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448家;年末实有“三资”企业2939家,比上年增加461家。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2595万美元,增长49.1%;实际完成营业额14825万美元,增长10.0%。
财政收入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85.8亿元,同口径增长21.9%;占GDP的比重已达10.1%,是15年来首次突破两位数。
贫困人口和扶贫计划江西省贫困人口数为89.5万(2000年末统计数)
2002年1月10日,在江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上确立今后扶贫工作计划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原则。
1、将江西1997--1999年3年平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300元的563个乡(镇)定为本省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
2、十五期间在563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中,重点扶持1200个村。其中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重点乡中扶持720个村,在非重点县的重点乡中扶持480个村。
3、财政扶贫资金80%用于重点村。其中60%用于重点县的重点村,40%用于非重点县的重点村。主要帮助重点村改变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
4、在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0%,专项用于科技扶贫。其中,5%用于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5%用于科技培训和科技推广。
5、在财政扶贫资金中专项安排10%用于机动支出。
电 讯
电 台2003年全省共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2.66%,比上年增加0.74个百分点;电视台12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43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4.49%,比上年增加0.38个百分点。
电 话2003年电信业务总量128亿元,增长18.5%。住宅电话发展迅速,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10.8万门,总容量达到548.3万门。年末全省市内住宅电话用户224.2万户,与上年持平;移动电话全年新增用户9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35.1万户,增加17.8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27.6部/百人。邮电通信服务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交 通
铁 路江西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有浙赣、向(塘)九(江)、鹰厦、皖、赣等主要干线,通车里程2241余公里,营业车站200个。
公 路公路以南昌、赣州、吉安、上饶、抚州、宜春九江等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通车里程37318公里。总里程中,有30.48%的公路是高级和次高级路面。江西县县基本实现了路面油路化,100%的乡镇通了公路。
水 路水上交通以鄱阳湖为总汇,长江为出口,五河航道错纵各地,通航里程共5537公里,九江港可直接与国外通航。有年吞吐万吨以上的港口56个,码头泊位712个。
民 航民航有从南昌出发的国内和省内班机直达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长沙、西安、宁波、厦门、温州、福州和赣州等地。此外,从庐山还可直接飞北京及广东惠阳.
住宿:江西的五星级宾馆并不多,但一般三星级和四星级宾馆的设施和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三星级宾馆的价格一般在二三百元左右,四星级宾馆一般在六七百元左右。
美食:江西菜点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及井冈山等地区的特色风味,总地来说,江西菜善烹山珍野味和水产,菜品色重油浓,喜好辣椒,口感肥厚。
南昌、九江等地的菜肴讲究配色、造型以及多样化的烹调方法,口味也较丰富。而边远山区的烹调则讲究火功,菜肴朴实量足,注重原味,尤其是各地的土产制馔,口味淳厚,充满乡情。江西的风味小吃和面点的品种也较多,制法各异,颇有特色。
江西著名的风味菜点有:三杯子鸡、香质肉、冬笋干烧肉、藜蒿炒腊肉、原笼船板肉、浔阳鱼片、炸石鸡、兴车豆腐、米粉牛肉、金线吊葫芦、信丰萝卜饺、樟树包面、黄元米果等等。
娱乐:江西的大城市象别的地方一样,有歌舞厅、游艺厅等娱乐活动。除了这些,江西比较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观赏奇鸟的活动,南昌等地有专门的旅行团会组织到森林公园去观鸟。
购物:江西自古以来是我国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宁州红茶、婺源绿茶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名茶。景德镇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开始生产陶器,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的代表性产品,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以数十件至172件配套组成。青花玲珑瓷,光洁透明,不褪色,在工艺上,碧绿透明的玲珑和淡雅清翠的青花巧妙地揉合在一起,被称为“嵌玻璃”瓷器。手工艺品还有共青城的羽绒制品、余江木雕、吉安樟木箱、河口竹编等。
此外,江西有让人垂涎欲滴的南丰蜜桔、广昌白莲、南安板鸭、泰和武山乌骨鸡、都昌银鱼、安福火腿、南康辣酱等土特产。
交通:
江西民用航空运输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南昌为轴心,自北向南,以九江、樟树、泰和、吉安、景德镇、赣州连接全省和全国各地及香港的航空运输网,除南昌机场外,江西还有九江、赣州和景德镇3个民航机场。
铁路
全省铁路以京九、浙赣、皖赣、鹰厦、武九5条铁路为骨干,另有横南、向乐、分文、弋樟、张塘、张建、新泰等支线。
公路
江西省公路四通八达,省会城市南昌北往九江、南至樟树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梨温高速公路业已通车,沿320国道进江西省就能上高速公路,直达南昌市和庐山等地方。此外,省内还有6条国道,分别是东西向的316国道(福州至兰州)、319国道(厦门至成都)、320国道(上海至云南瑞丽)、323国道(瑞金至云南澜沧)和南北向的105国道(北京至珠海)、206国道(烟台至汕头)。其中105和206国道双双纵贯江西。
水运
江西水路运输发达,水运干线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赣江和信江为两纵,长江和昌江为两横,全省通航里程493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