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2006-11-27 18:23 文章来源:研究院商务信息处
文章类型:转载 内容分类:新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一、2006年前三季度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27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2亿美元,增长26.5%;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
1、出口增速回落、进口增速回升,进出口增速差距有所缩小
前三季度,尽管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8、9月份主要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预期的影响,出口增速有所加快,分别达到32.8%和30.6%。在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带动下,进口增速明显回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与出口增速的差距比去年同期缩小了10.5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基数差距较大,前三季度贸易顺差仍然达到1098.4亿美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018.8亿美元的水平。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
今年以来,科技兴贸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3884.2亿美元,增长29.9%,增速高于出口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34.6%,机械及设备出口增长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58.9亿美元,增长30.6%,增速高于出口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纺织品贸易环境趋于稳定,纺织品出口360.0亿美元,增长18.2%;服装出口695.9亿美元,增长27.6%。积极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贸易壁垒,降低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门槛,扩大承保范围,农产品出口增长9.3%。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成效明显,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得到抑制,原油、成品油、煤炭、未锻轧铝出口量分别下降21.8%、21.1%、11.9%和5.8%。
3、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
前三季度,由于国内需求强劲,国际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初级产品进口1416.5亿美元,增长31.6%。其中,原油、成品油进口量价齐增,原油进口1.1亿吨,增长16.3%,进口平均单价上升29.3%;成品油进口2916万吨,增长8.8%,进口平均单价上升58.7%。铁矿砂进口量增价跌,进口量2.5亿吨,增长24.2%,进口额155.1亿美元,增长15.2%。在国际市场价位较高、国家重点调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和氧化铝进口量下降,降幅分别为23.6%和1.5%。加大技术引进力度,积极推进国家重点项目的设备采购与技术引进,机电产品进口3105.4亿美元,增长25.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786.6亿美元,增长28%。另据商务部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引进技术8112项,合同金额180亿美元,增长45.2%。
4、一般贸易增长略快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放缓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54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3%,高于加工贸易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988.1亿美元,增长29.4%;进口2483.8亿美元,增长20.8%。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9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625.0亿美元,增长23.3%;进口2336.7亿美元,增长19.6%,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3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中,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314.1亿美元,同比增长62.6%;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出口499.2亿美元,增长23.6%;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116.5亿美元,增长27.1%。
2006年1-9月中国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商品构成(按SITC分类)
出口
进口
金额
增减(%)
金额
增减(%)
总值
6912.2
26.5
5813.8
21.7
一、初级产品
377.5
4.6
1416.5
31.6
0类 食品及活动物
179.7
11.5
751.4
4.1
1类 饮料及烟类
8.8
1.1
7.4
28.1
2类 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
57.3
2.6
616.1
9.2
3类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129.0
-3.4
689.8
51.4
4类 动植物油、脂及蜡
2.8
59.4
28.1
10.4
二、工业制品
6534.7
28.1
4397.3
18.8
5类 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
322.8
23.4
638.0
8.9
6类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
1244.3
30.0
634.0
4.0
7类 机械及运输设备
3214.8
30.4
2591.5
25.4
8类 杂项制品
1736.7
23.4
518.7
22.2
9类 未分类的商品
16.1
46.5
15.1
-4.4
2006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企业性质一览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
出口
进口
金额
同比(%)
金额
同比(%)
总值
6912.20
26.5
5813.79
21.7
贸易
方式
一般贸易
2988.05
29.4
2483.78
20.8
加工贸易
3624.98
23.3
2336.71
19.6
其他贸易
299.17
39.5
993.30
29.2
企业
性质
国有企业
1391.26
10.4
1698.35
16.6
外商投资企业
3999.13
27.7
3427.34
23.8
其他企业
1521.82
42.0
687.76
24.5
5、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集体私营企业出口规模超过国有企业
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426.6亿美元,增长25.9%,占同期进出口总值的58.4%。其中出口3999.1亿美元,增长27.7%;进口3427.3亿美元,增长23.8%。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增长强劲,出口1521.8亿美元,增长42%,出口规模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进口687.8亿美元,增长24.5%。国有企业出口1391.3亿美元,增长10.4%;进口1698.4亿美元,增长16.6%。
6、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自美日欧进口大幅回升
前三季度,对美国出口1468.6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对欧盟出口1283.9亿美元,增长24.2%,对香港出口1087.6亿美元,增长27.1%;对日本出口666.8亿美元,增长8%。自美日欧进口大幅回升,自美国进口446.5亿美元,同比增长23.7%,比去年同期回升16.4个百分点;自日本进口842.8亿美元,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回升11.6个百分点;自欧盟进口660.5亿美元,增长21.6%,比去年同期回升18.2个百分点。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和顺差来源地,日本是中国最大进口市场,台湾是大陆最大的逆差来源地。
2006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伙伴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国家或地区
出口额
增长(%)
进口额
增长(%)
贸易差额
全部国家和地区
6912.20
26.5
5813.79
21.7
1098.51
欧盟
1283.93
24.2
660.51
21.6
623.42
美国
1468.57
25.2
446.51
23.7
1022.06
日本
666.82
8.0
842.84
15.9
-176.02
东盟
512.55
26.5
650.79
20.5
-138.24
香港地区
1087.60
27.1
79.91
-12.5
1007.70
韩国
319.53
24.7
657.37
18.0
-337.85
台湾省
151.05
26.5
637.40
20.3
-486.35
俄罗斯
110.79
21.8
135.58
16.5
-24.79
澳大利亚
94.23
19.6
140.63
18.8
-46.40
印度
101.87
60.3
76.82
2.2
25.05
二、2006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当前,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利用外资保持一定规模,但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总体上看,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有望保持前三季度走势,连续第五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世界经济和贸易增势良好
今年以来,尽管受到油价高涨和主要经济体利率上扬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强劲增长态势,预计全年增长5%以上。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全年增长率仍然有望达到3.4%;在德、法等主要国家带动下,欧元区投资和消费快速增长,上半年经济增长3.4%,全年有望增长2.4%;日本经济稳步复苏,全年将增长2.7%。在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带动下,全年世界贸易量增长幅度也将高于上年。
2、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7%。下半年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放缓,会对进口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但随着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自高位回落和近几年投资的大型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进口可能有所增加。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企业竞争力上升,高技术产业出口供给能力增强。
3、外商直接投资仍将推动进出口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426亿美元,预计全年仍然可以达到600亿美元左右,大体保持上年的规模。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前三季度实际使用外资273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64.2%,新增产能仍将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4、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影响逐步显现
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今年9月15日,中国取消或降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增补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同时提高了深加工农产品和部分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将会进一步抑制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出口,促进深加工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其政策效应将在第四季度显现。此外,自2005年7月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近5%,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出口、刺激进口。
三、2007年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从2007年的国内外环境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较为有利的条件,但考验和挑战也在增多,一些新的趋势和动向值得关注。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基本面仍然较好
据IMF最新预计,2007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9%,比2006年低0.2个百分点。世界三大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长受房地产降温的影响可能出现小幅回调。但目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都处于较高水平,投资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降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有限。美政府部门和投资机构大多认为此次调整是温和的,整体经济不会出现衰退,增长率将维持在2.7-3.5%。欧元区内需增长势头较好,失业问题有所缓解。虽然利率上升和欧元走强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预计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左右,处于近几年的较好水平。日本经济在出口带动下已走出通缩,私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稳健增长,经济复苏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尽管出口可能受美 国消费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但经济仍可实现2%左右的较快增长。
2、国际市场能源资源价格有望高位回落,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各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能源资源利用率继续提高,全球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将会有所回落。近几年需求和价格上升带动了产能和运力扩张,供给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从市场供求角度看,价格有望高位回落。目前,国际油价已回落到每桶60美元以下,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也有所下降。但是,由于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供应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未来能源资源价格走势仍不明朗。
3、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仍将继续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也在增加
2007年,国际贸易仍将继续扩张,跨国投资依然活跃,世界贸易量仍将增长7%以上。但是,由于多哈回合谈判中止,多边贸易体制受挫,许多国家在全球化冲击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增加,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摩擦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前三季度,共有23个 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
4、中国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中国经济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发展阶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都将增强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在加剧。总体上看,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5、中国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但吸收外资面临新考验
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容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成本较低、社会政治稳定等优势,近年来中国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当前中国吸收外资也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制造业产业转移趋势有所减缓,一些跨国公司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加大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中国一些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成本优势有所减弱;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也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在继续保持外贸适度增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加快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纲要》的深入实施,将推动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初步预计,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6年的增长速度略有放缓,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20000亿美元。
中国进出口增长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 金额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差额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金额
增速(%)
2001
5096.5
7.5
2661.0
6.8
2435.5
8.2
225.5
2002
6207.7
21.8
3256.0
22.4
2951.7
21.2
304.3
2003
8509.9
37.1
4382.3
34.6
4127.6
39.8
254.7
2004
11545.5
35.7
5933.3
35.4
5612.3
36.0
321.0
2005
14219.1
23.2
7619.5
28.4
6599.5
17.6
1020.0
2006.1-9
12726.0
24.3
6912.2
26.6
5813.8
21.7
1098.4
2006*
17700
24.5
9600
26.0
8100
22.0
1500
2007*
20000
15
*注:2006年、2007年为预测值。
作者:商务部综合司、研究院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秋季)课题组
(首发子站:山东临沂商务之窗)
(首发子站:山东商务之窗)
外贸需要学英语。
对于那些进入外贸行业工作的人来说,英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语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到工作是否可以顺利执行。下面整理了一些有关如何入门外贸英语 的方法。
一.听力和口语在外贸英语学习中极为重要
在对外贸易的日常工作中,离不开与外国人的沟通和谈判,此时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你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听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听力练习
因为与客户沟通的场所并不局限于办公室,可能在一线车间,在咖啡店,甚至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因此,为了充分理解顾客在说什么,我们应该在正常的听力练习中,在嘈杂的环境中做一些听力练习,从而培养我们在嘈杂环境中理解英语听力的能力。此外,在日常听力训练中,我们应该保证我们的听力效率,提高我们适应不同的口语速度和口音的能力。
三.书信是外贸工作中主要的沟通方式
这要求了外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通过外贸英语函电的学习,外贸从业人员可以掌握外贸实务中主要商务信函的书写,以及各种专业商务术语的表达,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三. 外贸相关词句的积累,有意识地运用练习
和普通的英语学习一样,单词和短语的积累也很重要。然而,应该注意的是,除了常用词和短语的积累,更应该注意与外贸、商业和其他行业相关的词汇和短语的收集。毕竟,应用的场景还是有一些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