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一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整理:孙景民博士助手 吕敏之
一、存在的问题
1. 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严重扭曲,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中。
2.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3. 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
4. 高增长行业的地位尚不突出和稳定。
5. 服务业发展滞后。
6.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
7. 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
二、原因分析
1. 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生产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技术结构以及三次产业结构等方面。一是生产结构不够合理。二是产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三是产业技术结构不够合理。四是高技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相对落后。
2.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一方面,由于人均耕地少,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农民从事种植业的收入不能增加,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还很普遍。
(2)另一方面,农民收入增长慢,限制了农民扩大购买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能力。
3. 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4. 加工工业水平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5. 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服务业的产业化不足,影响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长期以来处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不分的状态。
(2) 中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严重不足,垄断经营限制了其竞争力的提升。市场在服务业的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
(3) 管制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晚于制造业,开放的程度也低于制造业。
(4)城市化滞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也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服务业的需求较小,现存制度中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
(5)人才缺乏。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层次服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
6. 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居高不下。
三、对策与措施
1. 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
(1)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2)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化。
(3)因地制宜适当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结构优化。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2.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3.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 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工工业调整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工业消费品。
(2)适应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促进机电轻纺产品的出口创汇。
(3)采用先进技术,努力开发重化工业产品和轻工业原料产品、大型成套设备、精密机械、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纸浆等产品。(4)要以节能降耗、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重点,改善原材料产品和结构。钢铁、水泥、化工等产品,目前生产能力较大。关键是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耗能大,产品质量差。因此,要加强原材料工业的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减少污染,节约用水用地。
(5)要突出重点,发展一批高技术产业及产品。
要根据市场需要,选准方向,通过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节能环保、航天航空等领域,发展一批目前市场急需,又力所能及的新产业。
5. 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6. 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根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要求。
(1)当前,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2)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体制机制。
7.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2)新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工业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但工业化必须建立在更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技术手段和重要标志。
(3)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要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简单劳动力大量富余、虚拟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且风险较大的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特点和必须注意的问题。
(4)新的工业化战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术基础,要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撑力。
四、参考文选1
立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今的工业化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15%,而工业化进程中却消耗了世界60%的能源和40%的矿产资源。专家测算表明,如果中国也像美国当时那样实现工业化,那么三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因此,立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我国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研究和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规划与方案时,我们要结合实际,努力贯彻如下这些原则: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时,要在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要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结合起来。打破条块分割,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产品真正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更加符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形成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需要集中经营的,要按规模经济的要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实行规模经营。需要专业化分工的,要按专业化的要求,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要与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合起来。这次产业结构调整,正面临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时机,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对改变产业和经济的面貌将产生带根本性的影响。要不失时机地跟踪和了解这些技术发展趋势,根据实际需求,适时引进和开发这些技术。这对于我国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需要认真对待,趋利避害,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要与各项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投融资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体制的改革,住房制度改革等,都要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必然带来大量职工岗位的调整,人员的流动和职工下岗再就业是难以避免的,是结构调整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因此,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社会救济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在结构调整中流动和下岗职工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是顺利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措施。
最后,优化产业结构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提出调整规划和方案。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不同。因此,各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和任务也会存在不同的差别。我们需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本地区的问题,充分考虑本地区的需要和可能,确定本地区调整的规划和方案,而不能搞一刀切,一哄而起。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立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选2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根本上说,工业化过程就是伴随科技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做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部署,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这就为我们推动工业化、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具体说来,比照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及我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行信息化,走得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这是符合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的,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亦步亦趋显然不合适宜。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并以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结合,大大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效率,有效地改进了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催生了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这一新的技术背景,为我们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重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新的技术起点上实现高层次的工业化。
(2)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我们的工业化,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3)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处理好工业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大多实行增长第一的战略,走的是一条件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尽管这些国家充分享受到了工业化的繁荣,但也较早品尝到了增长第一战略下工业化的苦果。我们在新的世纪实现工业化,这条老路不能再走,我们实现工业化必须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做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够作出的正确决策,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哪些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8.3%,增长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是对中国出口的需求增加及内部供给也吃紧的双向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出口的需求国家在面对疫情时有大范围的躺平共存的心态,使得内部生产力不足,价格上涨,此时对价格更有优势的国内商品需求就上升了;
当前欧美高通胀,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出口金额提升,这使得我们国内对进口业务需求的下降;海外通胀是推动5月进口规模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近期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取得效果。
请点击输入描述
面对目前的良好出口市场,它是海外通胀给国内出口增速带来较大机会,受此影响预计未来几个月国内出口还将保持增长,进而期望国内的出口商们可以考虑适度增加商品价格,少些内卷,让大家都多些利润,以备让公司内部福利更加好一些,现在的情况是业务再增加,可各个商家都在说利润低,很难生存,有怎么给员工涨工资的问题;另外,也要认识到出口高基数、海外复工、国际形势等抑制国内外贸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对于未来出口增长不宜过于乐观,保持良性经营才是首选;还有,5月进口增长主要为价格因素导致,未来在关注海外通胀变动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内生产和需求的恢复情况。
面对外部需求,愿意且能够供给才能实现出口业务的大幅增加,我们都知道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因为我们的制造业供应链非常丰富。可能就是太多了,使得内部竞争也大。我自己目前就在一家做出口的公司任职,当我们供应链部门的同事可以每天都找到几十家新供应商做询价,然后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厂家合作,我们为什么要那么高频的去更新供应商呢,主要原因是公司的业绩在增长,可成本太高,想要更加多一些的利润呗,因为电商平台的同类商品价格也存在内卷现象,你涨价了,别人就会更加倾向于买其他家产品,这样你的业绩又会受到影响。因此,会更多的选择优化生产端的成本问题。这个内卷现在在工厂之间也是存在的,这就使得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太低,中国经济有流水,可利润少。
面对这个问题,看很多都再说失业率上升这个事情,岗位的需求其实是足够,可情况就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待业者说没有工作可上。这或许就是因为企业利润低,给出的工资低,待遇差,没人愿意去。人民没钱,哪来的内需?因此,要想走出内卷,是我们未来必须要做好的事情,外贸商品需要涨价,劳动者需要涨工资。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有以下重要作用:
推动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外贸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例如,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得中国企业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与境外客户进行交易,拓展了海外市场,推动了外贸方式的转型升级。
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外贸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例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通过整合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外贸服务,推动了外贸方式的创新发展。
增强中国外贸的竞争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使得中国外贸在竞争中的优势更加明显。例如,跨境电商的兴起,使得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化水平,从而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这有助于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例如,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与国际物流、国际支付等相关领域进行合作,这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和经济增长。例如,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