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的特产是什么
宣城地处江南,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宣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中国鳄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江南通都大邑,江南鱼米之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宣城的十大特产,希望能帮到大家!
宣城的十大特产1、宣纸
关于宣纸的起源在泾县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造纸家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 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就是为了纪念孔*,一直流传至今。 胡侍的《珍珠船》中说到在唐高宗时,宣州有个修行和尚,为了抄佛经《严华经》,曾奉旨栽培了许多楮树,用以制造宣纸。宣纸的原料是檀树皮。楮树类似檀树,可能是这个和尚或 者作者把檀树误认为楮树了。《新唐书.地理志》载有:唐代“安徽宣州府产宣纸,年年进 献皇帝。”可见,宣纸那时已有名声了。
2、宣笔
安徽著名特产。由泾县宣笔厂生产。宣笔制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相传秦始皇时,蒙恬将军南伐楚之中山(泾县一带),始以免毫竹管为笔,称“秦笔”;隋开皇九年(809),改宛陵为宣城(今宣州市)后,“秦笔”亦改称为“宣笔”。因泾县旧属宣州(治今宣州市),泾县宣笔亦名“宣笔”。因品质优良,曾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选料精审,工艺要求严格,主要以免毛、羊毛、狼毛、鸡毛与獾毛为原料,要经过选料、修笔、套装、刻字等工序。宣笔有“装潢雅致、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其种类较多,有260个品种,其中“古法胎毫”、“玉管宣笔”、“安吴遗训”、“黄山烟雾”、“梦笔生花”等为珍贵名笔。而“古法胎毫”、“梦笔生花”、及“莲蓬斗笔”等品种,别具风格,为国内独一无二,深受书画家好评。大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为了取得宣笔,曾向宣州笔工陈氏和诸葛氏写过“求笔贴”。
3、宁国山核桃
宁国市山核桃具有粒大壳薄、核仁肥厚、含油量高、商品性佳的特点。 目前全市山核桃面积已达9300公顷,最高年产量3249吨。 而且随着山核桃基地规模扩大,运销、加工业应运而生,初步形成山核桃加工、销售体系,加工产品有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和山核桃仁、山核桃油等系列产品,已形成超亿元的产业。1996年宁国市被授予“中国山核桃之乡”的称号。我国山核桃主要分布于皖浙交界的西天目山脉,属于稀特产品。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地域范围 ? 宁国山核桃生产区域为天目山北麓乡村,以南极乡为最,其次有万家、庄村、胡乐等乡镇,分布范围达20个乡镇,海拔100-700米范围内。高产林多分布于山的中下部300-700米之间。
4、涌溪火青
涌溪火青茶产于皖南泾县黄田乡涌溪,生产历史已有五百余载,曾为历朝之贡茶,现为馈赠之佳品;产地风景秀丽,层峦叠嶂,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常年云雾缭绕,泉水潺潺。鲜茶叶如碧玉,味似花香;采摘标准,制作精良;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声;色如墨玉,油泣显毫;汤色杏黄明净,滋味醇正甘甜;质优形美,耐泡持久,携带方便,实乃茶中之珍品。清代“扬州八怪”大诗人王士慎,号巢林老人,饮尝涌溪火青后,顿觉六腑芬芳,诗兴大发,挥毫抒情曰:“不知泾邑山之崖,春风茁此香灵芽,两茎细叶雀舌卷,蒸焙工夫应不浅;宣州诸茶此绝伦,芳馨那逊龙山春;一欧瑟瑟散轻蕊,品题认比玉川子;共向幽窗吸白云,令人六腑皆芬芳;长空霭霭西林晚,疏雨湿烟客忘返”。对涌溪火青之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据《宁国府志》记载:“宋时泾县有茶树四百万六千六百八十七株”。可知泾县产茶历史久远。
5、宣木瓜
木瓜之乡——宣城县宣木瓜为蔷薇科落叶灌木植物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公元420年,宣木瓜就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据考证宣木瓜的栽培历史1600多年,《本草纲目》记载:“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为宣木瓜的品质做了很好的诠释。 宣木瓜含多种氨基酸、矿物微量元素、大量维生素C,同时还含有皂苷、黄酮、苹果酸、齐墩果酸、柳叶橼酸、柠檬酸、酒石酸、抗坏血酸、反-二酸、鞣质等,含有-酶、酚氧化酶、氧化酶,特别富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齐墩果酸。宣木瓜具有平肝和胃,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滋脾益肺等功效,主治风湿麻痹、脚气肿痛、菌痢、霍乱、吐泻、腓肠肌痉挛等症。宣木瓜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之一。 宣木瓜历史品牌渊源流长,品质独特,在全国各地的木瓜品种中,一枝独秀,极富盛名,被誉为:植物黄金。
6、广德毛竹
广德毛竹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之首,素有"毛竹之乡"之称。
7、苏岭山药
《泾县志》记载:“苏岭山药”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产自于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苏岭村,后传至云岭、茂林等乡镇。嘉庆《泾县志》记载,苏岭山药有千年栽培历史,其食用品质好,肉质白嫩,细腻香甜,汤色清而不混,多食不伤胃,久食不厌。1961年山药种植面积3125亩,单产890斤,是建国后山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70年后,种植面积下降到千亩以下,单产提高。1982年种植山药1299亩,单产1965斤,比1961年增长2.2倍。 《泾县农业志》记载:山药种植普及全县各地,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1961年山药种植面积3125亩,单产890斤,是建国后山药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70年后,种植面积下降到千亩以下,单产提高。1982年种植山药1299亩,单产1965斤,比1961年增长2.2倍。
8、黄花云尖
黄花云尖属绿茶类,是试制于1983年的新创名茶,在1985年的全国名茶评比中一举夺魁,成为中国茶苑中一枝新葩。黄花云尖茶产于安徽宁国市黄花山一带,产区属黄山余脉东段,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土质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茶树生态环境良好,茶园多分布在300米以上的`山坡地。黄花云尖外形秀丽,色泽绿翠显毫,品质超群,香气高而持久,滋味醇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肥嫩绿亮。黄花云尖茶设特级1等、特级,1级1等、一级。特级1等,鲜叶标准为1叶抱心;特级为1芽1叶初展;1级为1芽2叶初展;1级为1芽2叶。制茶分摊放、杀青、头烘、二烘、复烘等工序。杀青分生锅、熟锅,生锅完成“杀青”,熟锅结合做形。各次烘焙之间,结合摊凉,足干成品,趁热装筒密封。
9、宁前胡
宁前胡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自明朝以来,宁国县所产前胡均作为贡品上奉朝廷,清嘉庆《宁国府志》食货志记载,“土贡,宁国县,原编户部甲乙二库,本色前胡五斤二两”。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宁前胡一枝独秀,颇负盛名。 据《宁国县志》记载,宁国市所产前胡以具有“个大、皮黑、条长、内黄、香味浓”等优点而著称,因产于安徽省宁国市的前胡质量上乘,清代就享有“宁前胡”之称。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宁国生产的前胡就外贸出口港台,历来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和欢迎。
10、绩溪山核桃
山核桃,属胡桃科山核桃属,为落叶乔木,俗称小胡桃、小核桃。生长在气候优越、土壤肥沃、植被茂盛的山区,由灰岩风化形成的油黄泥土、黑色石灰土、钙质页岩等土壤,这些土壤透水性强、保水性好,深厚肥沃微酸性至中性。由于其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十分苛刻,故外地多次引种未能成功。主要分布于皖浙边界的天目山区、绩溪、宁国等,属于稀特产品。 山核桃每年白露前后成熟。属纯野生果类,集天地之灵气,真正无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也是众多中国干果中品味、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其壳亮薄、味香、松脆、鲜美,誉享全国各地。山核桃为国内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净果仁含油率高达69.8--74%,带壳出油率为28%,比油茶、油桐高出数倍。山核油,清澄透亮,色淡金黄胜似芝麻油,宜浇食,不耐煎熬,香味芬芳,为油中上品。一九五七年的市价为每市斤1元1角左右。
;毛笔的工艺产地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关键集团公司地区,这两个地区从所在位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等层面都极其类似,例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全是归属于沿海城市,并且其全是紧紧围绕一线城市创建的经济带。
从经营规模上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三角是珠江入海口,包括“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莞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等三个新型都市区,率先实现一体化。大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即粤港澳大湾区。土地面积合计4.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300万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市,区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面积的2.2%,总人口达到了1.5亿人。
从经营规模上看来,长三角更胜一筹。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特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亚洲地区最具魅力的经济开发区之一,它以广东省70%的人口数量,造就着我省85%的GDP。是有全世界知名度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服务业产业基地,沿海地区扩大开放的门户网,中国参加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行为主体地区,全国各地自主创新与技术研发产业基地,全国各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模块,辐射源推动华南地区、华东和西北发展趋势的水龙头,是中国人口聚集数最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整体实力最强的三大地区之一(此外2个是长三角、京津冀一体化),有“南海明珠”之称。
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关键交汇处地区,在中国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意识和对外开放布局中具备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参加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服务平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关键模块、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者,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基本最好是的地域之一。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腹地宽阔,有着智能化新海海港群和飞机场群,高速路网较为完善,公铁交通出行主干线相对密度全国各地领跑,立体式综合性道路网基本上产生。
经济实力是相当的本人觉得珠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实际上是相当的。可是长三角是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三个省、市辖区最比较发达的地区拼一块,GDP规模确实太大。珠三角只用广东省广州、深圳市为主导。三个省最强的地域群殴一个省,珠三角不足打。要较为总体应该是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一起较为。假如将粤港澳大湾区装进去一起较为,实际上2个城市群的差别基本上几乎为零。可是单论范畴的珠三角城市群而言,或是长三角城市群更胜一筹。
此外长三角是百花争艳,基本上没有脱队的,每个大城市都很有特点。包含历史时间积淀,文化教育,所在位置,环境优美水平,地理位置优越水平,收益,都是在一个靠前的部位。没有缺陷。
长三角都比珠三角优不论是资源优势或是政冶要素,长三角都比珠三角优,长三角城市群也是现阶段中国唯一一个世界认可的国际级城市群。相相对而言长三角每个城市发展趋势的相对性均值许多,而粤港澳大湾区更突显,更出头,中国香港700多万元人,深圳市也就1000多万出头,经济发展的聚集水平是十分发生爆炸的。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大湾区具体的平均GDP和全部的GDP的数据信息针对这一点地区而言,实际上是很巨大的一个数据。
因此假如只是是单论经济发展而言,广义的珠三角城市群其实是不虚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的城市群。可是比照拥有久远历史时间的长三角城市群而言,理论的珠三角城市群的积淀显著没有长三角城市群的丰富。作为后来居上的珠三角城市群或是必须更为勤奋的发展趋势。
毛笔是用兽毛扎成笔头,再粘结在管状的笔杆上制成的。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矫健。
我国最有名的笔是出自浙江湖州的湖笔,河南的太仓毛笔,河北的侯店毛笔以及湖南湘阴的长康毛笔江西的文港毛笔。
湖笔:湖笔它挥洒自如,经久耐用,素有“笔颖之颖技甲天下”之称,湖笔的产地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
湖笔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之一。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湖笔之乡在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毛笔。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笔选料讲究,工艺精细,品种繁多,粗的有碗口大,细的如绣花针,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尖:指笔锋尖如锥状;齐:笔锋撮平后,齐如刀切;圆:笔头圆浑饱满;健:笔锋挺立,富有弹性。湖笔分羊毫、狼毫、兼毫、紫毫四大类;按大小规格,又可分为大楷、寸楷、中楷、小楷四种。湖笔,又称“湖颖”。颖是指笔锋尖端一段整齐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这是湖笔最大的特点。这种笔蘸黑后,笔锋仍是尖形,把它铺开,内外之毛整齐而无短长。这一带的山羊,每只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也只有六钱。一支湖笔,笔头上的每一根具有锋颖的毛都是在无数粗细、长短、软硬、曲直、圆扁的羊毛中挑选出来,具有尖圆齐健,毫细出锋,毛纯耐用的优点。
“黑子”的深浅,体现锋颖的长短。湖笔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善琏湖笔的成名,与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密切关系。号称“日书万字”的湖州人赵孟頫,他对当地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载:他曾要人制笔,一管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和繁复。湖笔具备尖、齐、圆、健的特点,称为湖笔的“四德”,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中国的毛笔,起源甚早,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苏东坡、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元以后,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据《湖州府志》记载:“元时冯庆科、陆文宝制笔,其乡习而精之,故湖笔名于世。”“湖州冯笔妙无伦,还有能工沈日新。倘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如珍珠。”人们愿以千金重价求买湖笔,足见其声誉卓著。
湖笔的故乡在浙江湖州的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采兔羊之毫,“纳颖于管”,制成后人所称之“湖笔”。改制湖笔成功后,便将技艺传给善琏百姓,使之当地几乎家家出笔工,户户会制笔。2000多年的历史,汉、晋、隋、唐、宋、元时期及当代笔工各领风骚,湖笔已深深融入了这块土地。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
蒙恬去世后,善琏笔工不忘笔祖恩惠,捐银在永欣寺旁建造“蒙公祠”,又称蒙溪。每当蒙恬和笔娘娘生日(相传为农历3月16日和9月16日)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千百年来,在善琏集会膜拜笔祖,企盼笔业兴旺,这类民俗活动一直沿续着。
湖笔又称“湖颖”,这是它的最大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黑子”的深浅,就是锋颖的长短,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毫”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湖笔的成名,与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有关,他对当地的湖笔制作技艺,十分关心和重视,据《湖州府志》记载:他曾要人替他制笔,即使一支不如意,即令拆裂重制,要求非常严格,这种严格的质量要求,一直流传至今。现发展有羊毫、兼毫、紫毫、狼毫四大类、近三百个品种。1983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日本,曾带数百套湖笔作礼品赠送给日本朋友。
湖州历来是东南形胜之地,历代才子迭出、文风不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米芾、苏轼、王十朋等都曾为官或寓居湖州;更有曹不兴、张僧繇、贝义渊、朱审、释高闲、徐表仁、燕文贵等湖籍书画俊才;王羲之七世孙释智永居湖之永欣寺三十余年,用败的笔头积满五簏,葬之“退笔冢”。他们的书画活动,带动了湖州的制笔业的兴起。
南宋时期,湖州是士大夫们息影山林的首选之地,他们及附庸的文士们哦咏苕霅之间,唱酬青卞之下,带动了文房用具的发展;书风的流变和泼洒写意的文人画影响了毛笔的笔料由以兔毫为主转向以羊毫为主;宣州地近宋金边境,在元兵入寇前的一二百年间,可能已有部分笔工已南迁至宋都临安左近的湖州。这一切,为湖笔的孕育准备了外部环境。
宋元在安徽中南部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地处江南的宣城为之凋敝,而与宣城接壤的湖州则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宣城的部分笔工徙居临近的湖州,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湖笔就此诞生。
湖笔的蜚声四海,当始于元。钱舜举(钱选)的画、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朝野交誉,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妙笔”,令名便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有元一代,湖州制笔能工迭出,冯应科、沈日新、温生、杨显均、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湖笔”之名就此奠定。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成祖朱棣再迁于北京。文化中心的北迁,使力图善价而沽的湖笔能工们驾起一叶扁舟,入京售笔。当时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等人,对陆颖、陆文宝、徐原珪、施廷用等人的佳制激赏不已,纷纷为之赋诗作文加以咏赞。其后,善琏笔工便逐渐散布于大江南北、京师通衢,虽离土而犹重迁,“湖笔”之名,世代不易。对有关文献记载进行粗略统计,先后开肆外埠的湖笔名店计有:北京戴月轩、贺莲青、李玉田;上海杨振华、李鼎和、周虎臣(一说属宣笔)、茅春堂;苏州贝松泉;扬州兴散寺;天津虞永和等。源源输出各擅绝技的笔工和各色等第的湖笔、笔胚,维系着“毛颖绝技甲天下”的胜名。
湖笔能够取代宣笔不仅是历史的原因,关键还在于它的内在品质,也就是制作技术标准和书写效果上的质量标准。总括起来就是“三义四德”。
“三义”: “三义”指精、纯、美。这是从技术说的。“精”指拣、浸、拨、梳、结、配、择、装72等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纯”指选料严格细腻,以“千万毛中选一毫”的态度进行;“美”指形、色及配合的毛杆、刻书、装潢等高度统一。
“四德”:“四德”指“齐、锐、圆、健”。这是从从书写效果上说的。“齐”指笔头饱满浓厚,吐墨均匀;“锐”是笔锋锐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圆”指圆转如意挥扫自如;“健”指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有弹力而显书者笔力。
湖笔第二个特点是坚持传统书法操作。明代方以智认为一支好笔必须具有“心、被、柱、副”,这和《笔经》里说的“桀者居前、毳者居后,强者为刃、耎者为辅”是一致的,也就是一支毛笔头,心内要有锋,必外要被以颖毫,心内的顶峰处要有最好的颖毫作柱,副是指辅助衬托的毫毛也不能不讲究。
湖笔的第三个特点是品种多。以用途可分书写绘画、工业、特用三大类用笔;以性能分有软、硬、兼三类。这三类所用的笔料就有十多种兽毛及其它禽羽等为原料,像硬毫中的黄鼠狼(鼬尾)、石獾、马尾、猪鬃、山兔以富强性,落墨劲有力流利见长,软毫的羊毫长而颖锐,运软圆浑圆含墨饱满,枯润适用得当则墨色笔意变化无穷。兼毫则刚柔相济宜书宜画。如似大小长短粗细来分那就有数百种之多,这和中国许多毛笔产地品种都类似的。
太仓毛笔:位于河南孟津平乐镇的太仓村的“太仓毛笔”。太仓村,因古为皇家粮仓所在地而得名,全村1100人中潘姓占了95%以上。太仓毛笔制作历史有据可查是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的,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达到鼎盛。当时,太仓村制作毛笔的有几十家,比较有名的是潘友文、潘云升、潘太生等几家,这些名字也成为他们各自的号。有两家还在西安设立毛笔商铺,专营太仓毛笔。太仓毛笔的特点是笔锋锐利,饱满圆润,吸墨性强,使用起来柔而不软,婉转流畅,富有弹性。那时的太仓毛笔销往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等诸省(自治区),在北方地区久负盛名。其中以小楷笔最为著名,成为商家不可缺少的记账工具。太仓毛笔还受到清廷吏部的青睐,成为日常公文的书写用笔。太仓村制作毛笔者多为潘姓人,所以在鼎盛时期有“南湖北潘”之说。
蒙笔:中国侯店毛笔产于河北省衡水市侯店村,古称蒙笔,又称“蒙恬精笔”、“侯笔”,古称象笔。侯店毛笔选材精良,笔长杆硬,刚柔相济,含墨饱满而不滴,行笔流畅而不滞。主要产于“衡水毛笔之乡”桃城区侯店村,品种多达二百七十多种。侯店毛笔制笔工艺分水盆、零活、干作、刻字、色装等三百多道手工操作工序。整个流程全部执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使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李先念、杨成武、高占祥、王任重、姬鹏飞、方毅、刘志坚等国家***到侯店村视察,并试笔题词。启功、范曾、刘炳森、肖劳、沈鹏、范曾、孙墨佛等著名书法家及末代皇帝弟弟爱新觉罗傅杰,为侯店毛笔泼墨赞绝。侯店毛笔,蜚声异域,名扬海外,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三百多万支。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部优产品证书及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天津外贸出口免检证书。毛笔中“风云”、“水月”、“小狼毫”等多种毛笔被天津口岸定为“信得过的免检产品”。侯店毛笔十分重视毛笔的装饰,以适应国内外用户的要求。侯店村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是靠做毛笔为生,到1952年村里成立了侯店毛笔厂,这才告别了以前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走上了工业化之路。侯店毛笔最红火的上世纪80、90年代,每年来自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海外订单络绎不绝,那时为了完成订单,厂里经常要加班加点,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几百万元。侯店毛笔古朴、典雅、精美是广大书画家及艺术品收藏家的首选佳品,也是单位或个人交往、馈赠的上等礼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长康毛笔:美丽古老的长康镇座落在中国湖南北部,洞庭湖畔,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这里庙灵毓秀,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如左宗棠、夏尚书等;奇山异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制笔技师。因长康自古属湖南所辖,故长康所产毛笔称为“湘笔”。在历代能工巧匠和书画名家的共同努力下,长康湘笔赢得了“湘颖之技甲天下”的美誉,并为“文房四宝”之首。长康镇,也因此被称为“湖湘笔都”。然而,时代在发展,书画艺术也不断变化,传统湘笔(尤其是纯羊毫)笔颈易扁、笔腰较软、弹性不强,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喜欢用有弹性特别是喜爱用笔颈易转、笔腰较健、弹性较强的书画界人士的要求。
多年来,长康笔业根据众多书画名家的建议,根据书写不同字体和不同绘画技法对笔性能的不同要求,选用优质的山羊毛、山兔毫、东北、华北黄鼠狼尾毛、松鼠、灰鼠、貂鼠、石獾、箭毛、猸子尾毛、香狸、猪鬃、牛耳毛、山马毛、进口尼龙毛等原材料,采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制作技术,改变配料比例,生产八大书画系列和六大旅游、馈赠、情侣、寿星、胎毛纪念品等,其中有传统的羊毫、狼毫、兼毫,还有更为广泛适用的混合型加健羊毫笔、齐头笔、石獾笔、狼毫笔和油画笔、水粉画笔等各种类型的新湘笔,使长康笔业成为真正做到了具有“圆、尖、齐、健”四大特点的优质湘笔。同时有很多书画家试笔赞誉,如老书法家史穆题:“有笔一支,元气淋漓;万古之艳,千秋之资;藻擂作赋,葩吐成诗;太白而后,几人得之”。老书法家颜家龙题:“一枝独秀”。老书法家杨炳南题:“妙笔生花”。老书画家张弓题:“横扫千军”。湖南省书协副主席李潺题:“湖南笔艺,湘阴元魁”和“湖南一笔,毫端生花”。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刘云题:“惠风和畅”。岳阳市政协主席、书法家张治雄题:“方家求上品,好笔在长康”。老书画家巢善宝题:“长康特产笔中英,书法长锋最上乘,墨海游龙腾巨浪,一支在手扫千军”等。
如今,长康笔业的湘笔,不但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还能怡神鹤岁,长康笔业的湘笔,不但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书画界人士的首选用笔,还被广大旅游爱好者、收藏家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界人士喜爱,并成为上等佳品,美化家居和馈赠师友的礼品。
毛笔的品种有200多种。根据选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兼毫、紫毫和狼毫。有些毛笔还是由两种兽毛制成的,比如兼毫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的;紫羊毫则根据两种毛的比例,有“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也有用山兔毛与黄鼠狼毛合制的紫狼毫。紫羊毫比紫狼毫软些,羊狼毫的软硬程度则在两者之间。兼毫一般适合初学者练字时使用。
另外,毛笔的大小尺度也有不同。最大的叫楂笔,笔杆比碗口还粗,有几十斤重;其次是提斗、条幅;再次是大楷、中楷(寸楷)和小楷。最小的是“圭笔”。初学者写大字可用大楷,写小字用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