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 国家统计局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分季度看,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6年增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四季度增长18.0%。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市场销售增长平稳。2009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12月份同比上涨1.9%;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12月份上涨1.7%。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
解读2009中国经济“成绩单”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最为困难”的一年里,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通缩阴影逐渐消退。从这份亮丽的“成绩单”中,能看出2010年中国经济怎样的走势?
GDP增长8.7%
今年将增9%左右
在2009年中国经济的全部数据中,8.7%的GDP增速最引人注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年初提出的“保八”目标既振奋人心又充满挑战性,而全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则超出了预期。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中国经济向世人证明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不断提升的宏观调控水平。
“通过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一揽子计划效果非常明显,经济增速大大超过预期,为今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今年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一方面要花更多力气调整结构,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只要措施得当,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9%左右。
CPI年底上扬
物价有望温和可控
2009年中国物价呈现全年下降但年底上升的格局,其中CPI(居民消费价格)全年下降0.7%,但年底两月分别同比上涨0.6%和1.9%。
“CPI转正,一方面意味着我们成功避免了大家一度担心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也警醒我们要高度注意物价走势。”马建堂说,鉴于总供求的大格局和粮食连续6年丰收,相信经过努力,今年的物价上涨应该是“温和可控”的。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低温大雪使得12月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6.4%,成为拉动CPI上涨的首要因素。进入本周,国内蔬菜价格在连涨两个多月后首次持平,北京的尖椒、豆角等南方菜批发价每公斤下降1元左右,土豆、大白菜等秋冬储存蔬菜价格稳定。
马建堂表示,资产价格比如房价过快上涨是他的担忧之一,这对宏观调控特别是对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了挑战,使得货币政策既要推动经济增长,控制通胀预期,又要关注资产价格上涨。
投资增速超30%
期待民间投资发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快捷的手段,扩大投资在应对危机中挑起了大梁。2009年,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2009年投资总体加快增长,主要靠政府力量推动。下一步要逐步转向市场推动为主,这样经济增长才可持续,效率也更高。
祝宝良指出,当前要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首先应当打破垄断。在石油开采加工、铁路运输、通讯、电力等行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扩大民间投资的空间,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
车市房市红火
消费热点仍需巩固
2009年,在全球低迷的市场环境中,中国汽车、住房两大消费市场红火:全年汽车消费增长32.3%,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则高达42.1%。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这既是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的结果,也说明大家信心的提振。张立群也认为,2009年消费比预期活跃,特别是消费结构升级空前活跃,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表现甚至超过2008年。但也有些问题要解决,比如住房的供给还是偏慢,购买中存在投机行为,需要控制投机需求、增加供给,保持房价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依然是制约消费增长的最大瓶颈。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基本与GDP增速持平,明显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对此,马建堂建议,要在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上做文章。
出口首度“转正”
外需不确定性仍存
国际金融危机来袭,中国经济“受伤”最重的是出口。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后,出口在2009年第三季度末开始降幅收窄,12月出口首度“转正”,同比增长17.7%,当月出口值为历史第四高位。
“外需正在好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说,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复苏,部分发达国家失业率冲高回落,国外需求将适当增加;政府稳定外贸的各项政策、上年同期较低的基数,也都促进出口在2009年底转降为升。
“2010年中国出口增幅预计在10%左右。”赵晋平说,当前全球经济仍是恢复性增长,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危机前的水平。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是中国出口面临的主要难题。
在金融危机疯狂的席卷之下,国际市场剧烈动荡,股市暴跌,失业率剧增。 2005、2006年,人民币升值,同时原材料上涨,信贷缩水,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等,有上万家企业都被撤资,造成许多企业亏本经营,外贸订单大量减少,最后破产倒闭。这样的例子目前已经数不胜数!下面着重分析2009年的可能外贸状况。
目前,各国政府围绕金融危机采取的联合行动还没有明显的效果,金融危机引起实体经济衰退的强度还难以预测。但是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外贸进出口形势比较严峻,但也存在一定的变数,有困难,也有机遇。
1、影响明年外贸的不利因素:
(1)、世界经济将陷入低迷,不排除危机加深的可能。
尽管各国政府正采取协调行动筑起防波堤,使得这场金融海啸还不至于引起1929年那样的大萧条,但是市场信心的恢复、体制和结构问题的解决预计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乐观地估计,发达国家经济至少要等到2009年下半年,甚至更晚时候才能开始复苏。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还难以确定。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段较长的低迷时期。目前美国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显现出整体回暖迹象,次级贷款问题仍有可能恶化,使更多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浮出水面。因此,不排除金融危机加深的可能性。
(2)、初级产品价格继续处于高位并剧烈振荡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初级产品价格近期有一定回落,但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主要因素——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美国生物能源政策等并没有改变。而能源、资源类商品供给受到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农业生产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为了维持高价,近日OPEC已酝酿调减全球石油产量。各国为拯救金融市场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对美元等货币币值下跌的担心,将使得更多国际游资把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际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波动。
(3)、多哈回合前景暗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影响部分市场不同,这次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影响到了全球贸易的稳定运行。7月份多哈回合谈判破裂后,尽管许多成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希望重启谈判,但是一些根本分歧短期内很难弥合。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多哈回合取得突破的前景看上去更加黯淡。不仅如此,贸易量萎缩和失业率的上升,还将使一些国家和地区转而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
2、影响明年外贸的变数
虽然明年外贸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应该看到,目前世界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较好,我国国内经济基本面是健康的,我国外贸也没有出现大的滑坡。明年外贸的走势如何,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1)、市场需求。
国际市场需求是影响出口的决定性因素。当前,各国经济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缓,经济的不景气,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购买力和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没有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使国际市场需求不振。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直接和间接出口占出口总额的近60%,明年,美欧日等主要市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新兴市场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也在增加,这将直接影响明年国际市场需求情况,并决定明年出口的整体形势。
(2)、政策延续。
从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国家多次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到今年下半年调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表明我国政府已经逐步意识到出口到了困难的时期。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的举措除出口退税外,还包括通关便利化,进出口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以及支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出口,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出口企业贷款,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等。明年,国家能否进一步改善对外贸易环境,继续对外贸出口给予政策支持,将对企业信心和外贸走势产生较大的影响。
(3)、企业信心。
企业信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金融危机面前,悲观的企业会认为是末日,会关闭企业或者让企业破产;乐观的企业会认为是市场重新洗牌、站上制高点的难得机会,会采取一切措施度过难关。目前,我国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新兴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也没有出现根本性变坏。作为出口企业,一味看低世界经济发展前景是缺乏依据的。现在是需要树立信心的时候,企业要通过出口转内销、降低运营成本、开拓新兴市场等措施,积极应对困难局面,打赢这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