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篇 引言和概论
第1章 全球化
1描述在过去30年中世界经济所发生的转变。这些转变对总部设在英国、北美、中国香港的国际企业各意味着什么?
答:(1)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60年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可用四个事实来描述:第一是美国主宰了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第二是美国支配了当时的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第三是在国际商务舞台上,美国的大型多国企业占统治地位;第四是地球上大约一半的计划经济国家对西方国际企业的排斥。在过去30年中,这四个事实都已发生了变化或正在迅速地发生变化:
是这个吗?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
4.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与中国货物贸易相比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ABCD 2、D 3、C 4、ABCD 5、ABCD 6、A 7、B 8、ABCD 9、C 10、B 11、ABC 12、A 13、D 14、C 15、A 16、D 17、AC 18、D 19、ABCD 20、A 21、B 22、ABCD 23、ACD 24、D 25、ABCDE 26、ABC 27、C 28、ABCDE 29、A 30、ABCD 31、D 32、B 33、ABCD 34、C 35、ABC 36、A 37、ABCD 38、C 39、B 40、AD 41、ABCD 42、D 43、ABD 44、B 45、A 46、ABCD 47、B 48、BD 49、C 50、C 51、C 52、B 53、BCD 54、C 55、ABD 56、ABCD 57、ABCD 58、ABCD 59、D 60、B 61、AD 62、BC 63、A 64、B 65、B 66、BD 67、A 68、A 69、A
《中国对外贸易》随堂随练 返回目录
第一章
1、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哪些项目()
A、国际分工理论
B、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
C、国际价值论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新中国贸易思想的发展阶段?
A、新中国贸易思想初步发展阶段
B、新中国贸易思想停滞发展阶段
C、新中国贸易思想全面发展阶段
D、新中国贸易思想成熟发展阶段
3、 以下哪个属于我国最早公开出版的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学著作?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商业经济》
D、《商业经济》
4、 下列哪些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涌现出来的为我国贸易理论服务的著作和刊物?
A、《财贸经济》
B、《商业经济研究》
C、《国际贸易问题》
D、《价格理论与实践》
5、 我国贸易经济研究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有:
A、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开拓
B、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外国贸易经济研究的成果
C、不断进行研究方法上的革新
D、贸易经济学科快速发展
6、 明确提出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党的十四大
B、改革开放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7、 影响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各国自然条件的差异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加深
D、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
8、 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显著特点包括:
A、群体型
B、快速型
C、复合型
D、智能型
9、 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这突显了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
A、快速型特点
B、复合型特点
C、群体型特点
D、智能型特点
10、 技术革命和科学革命紧密相连,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的现代生产力不仅可为科学理论提供先进的测试手段,而且能够将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这体现了新的世界科技革命的:
A、快速型特点
B、复合型特点
C、群体型特点
D、智能型特点
11、 新的科技革命对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新产品将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将发生急剧变化
B、新能源将代替传统能源
C、各种新型材料将被广泛采用
D、发达国家的竞争力发展低于发展中国家
12、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从()形态论证了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A、实物
B、价值
C、货币
D、使用价值
13、 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国际价值是由()决定的。
A、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
B、比较差异
C、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一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必要性,是由于()
A、国际交换能使贸易双方国都从中获利
B、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是等价交换的
C、在一国范围内不可能在实物形态上达到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
D、在一国范围内不可能在价值形态上达到扩大再生产所要求的平衡关系
15、 对外贸易双方都可以通过出口优势产品,进口劣势产品,从而实现()
A、社会劳动的节约
B、使用价值的转换
C、实物形态的平衡
D、国内价值的增值
16、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
A、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理论
B、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C、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D、国际分工理论
17、 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分析中双方获得贸易利益的表现有:
A、直接贸易利益
B、第一次贸易利益
C、间接贸易利益
D、第二次贸易利益
18、 国内外价值差异的载体是()
A、比较差异
B、进出口商品结构
C、货币因素
D、市场机制
19、 国际贸易双方实现互利的条件为()
A、竞争为价值规律发挥作用开辟道路
B、两国各有一种商品的国内价值低于国际价值
C、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D、两国要达成分工协议
E、两国都要出口剩余产品
20、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的合理内核是:
A、劳动价值论
B、世界主义经济学
C、增值价值学说
D、货币学说
21、 不同种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在程度上的不同,称为()
A、绝对差异
B、比较差异
C、国别价值差异
D、国别价格差异
22、 现代比较利益理论的动态发展理论有: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产业-贸易结构理论
C、雁行理论
D、产业内贸易理论
23、 研究国际价值的现实意义有:
A、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和平等互利的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B、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理论依据
C、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关系服务
D、有利于推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改进
24、 按照西方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发展中国家应该:
A、不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B、小范围的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C、按时间段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D、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25、 对于国际不等价交换的含义,我国理论界的解释包括:
A、按国际价值交换就是等价交换
B、按国际价值交换形式上等价,实质上不等价
C、既有等价也有不等价的情况
D、按国际价值交换仍不等价
E、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际交换,形式和实质上都不等价
26、 自力更生的基本含义是()
A、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B、充分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和智慧
C、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D、积极吸引外来资金
E、一切依靠自己的力量,拒绝外援
27、 明确提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是在:
A、1982年将对外开放政策正式写入我国宪法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D、十四大
28、 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有:
A、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B、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
C、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D、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E、发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
29、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为:
A、调剂余缺的辅助地位
B、重要的战略地位
C、一般意义的主导地位
D、特殊意义的主导地位
30、 社会主义国家在正常政治关系条件下,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贸易经济关系,可以促进()
A、和平友好的政治关系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平等友好
C、文化沟通
D、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
E、经济扩张
31、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大提高,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
A、40%
B、30%
C、55%
D、60%
32、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
A、主要设想
B、根本出发点
C、一般要求
D、基本措施
33、 我国利用国际分工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平等互利的原则
C、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则
D、经济效益的原则
34、 我国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
A、国际市场条件
B、国际价格规律
C、贸易利益
D、国民经济发展利益
35、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的步骤。
A、沿海地区的首先开放
B、沿周边地区的全线开放
C、沿江地区和其他内地的纵深开放
D、全中国全面开放
36、 目前,我国沿周边国家的对外开放地带已设立了()多个国家重点口岸。
A、20
B、30
C、40
D、50
37、 下面哪些属于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A、对外开放从顺向推进向双向推进发展
B、开发区建设从个体向群体发展
C、国际经济合作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D、对外开放从经济方面向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38、 二战结束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实现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A、综合国力的提升
B、人民收入的提高
C、实现工业化
D、实现农业现代化
39、 实现工业化的的主要措施是:
A、完善经济体制
B、制定适宜的贸易战略
C、制定合适的经济发展战略
D、完善市场体制
40、 按照安妮。克鲁格的分类,贸易战略分为:
A、进口替代
B、进口导向
C、出口导向
D、出口促进
41、 世界银行从4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采集了数据资料,将贸易战略细分为:
A、坚定外向型
B、一般外向型
C、一般内向型
D、坚定内向型
42、 通过采用鼓励或保护措施,发展以制造品为主要的生产和出口,这种战略称之为:
A、初级内向型
B、次级内向型
C、初级外向型
D、次级外向型
43、 坚定外向型贸易战略的内容包括:
A、对商品的进口和出口采取中性的贸易政策
B、对对外贸易的限制程度较低
C、偏重于进口替代
D、保持汇率的稳定
44、 一般内向型对于本国市场的保护率比坚定内向型的保护率高,这种说法:
A、正确
B、不正确
45、 在一般外向型战略中,进口贸易的实际汇率相对于出口贸易的实际汇率: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没有任何联系
46、 坚定内向型贸易战略的内容包括:
A、坚决实行进口替代,强调发展本国工业
B、对本国市场有较高的实际保护率,保护的商品范围很广
C、普遍实行直接的贸易限制和许可证制度
D、高估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47、 根据世界银行针对41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绩所做的比较,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要比采取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
A、慢
B、快
C、相等
D、二者没有联系
48、 在发展经济学中,贸易战略等同于工业化战略,通常包括:
A、进口内向型
B、进口替代
C、出口导向
D、出口外向型
49、 进口替代产业实现保护下发展的基本手段是:
A、配额管理
B、许可证管理
C、高关税
D、汇率高估
50、 出口导向战略下的首要政策采取:
A、出口信贷
B、出口信用保险
C、出口补贴
D、周期性的货币贬值
51、 我国于()实现了早期的初级工业化。
A、20世纪初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52、 上世纪70-80年代初我国的出口贸易收汇的主要来源是:
A、工业制成品
B、农产品及矿产品
C、技术输出
D、服务贸易
53、 围绕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的选择在20世纪80年代展开的讨论,大致形成的观点包括:
A、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该按照与我国有相同或类似体制的国家的战略进行
B、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以进口替代为主
C、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以出口导向为主
D、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采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互补的综合性模式
54、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模式选择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
A、进口替代
B、出口导向
C、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的综合性观点
D、中性战略
55、 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以进口替代为主时考虑的国际市场因素包括:
A、资源自给率较高的国家较适合采用进口替代战略
B、实施出口导向必须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背景,但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力仍很强大
C、经济生活的国际化要求
D、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从客观上阻碍了产业结构在世界范围内的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
56、 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包括:
A、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
B、有利于在国际竞争压力下促进国内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C、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57、 认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应采用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综合性模式的主要理由有:
A、战略的选择应首先适应我国的具体国情
B、沿海地区的部分工业部门竞争力较强可实行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战略
C、内地等幼稚工业部门可采取进口替代予以保护给予充分的时间发展 D、两种模式相结合有利于取长补短
58、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有:
A、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
B、经济效益低
C、资源配置效率低
D、经济运行的质量低
59、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以()为主。
A、集约型
B、增长型
C、渐进型
D、粗放型
60、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认为一国可以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观点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61、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自由化模式包括:
A、渐进的贸易自由化
B、短期贸易自由化
C、长期贸易自由化
D、激进的贸易自由化
62、 渐进的贸易自由化模式的特点是:
A、过程短
B、过程长
C、改革措施相对温和
D、改革幅度大
63、 从短期看,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失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前三项都不对
64、 从长期看,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失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前三项都不对
65、 贸易自由化政策实施后,短期内一国的进口会急剧增加,而出口则会因为()作用不会迅速增加,从而产生国际收支逆差。
A、反向
B、时滞
C、正向
D、时差
66、 贸易自由化对政府税收的影响表现在:
A、直接增加税收
B、直接减少税收
C、课税范围缩小
D、课税范围扩大
67、 我国实行的贸易自由化战略的模式是:
A、渐进的贸易自由化
B、短期贸易自由化
C、长期贸易自由化
D、激进的贸易自由化
68、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将对外开放政策写入我国新宪法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C、邓小平接见外宾时的讲话
D、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69、 改革开放的最根本内容是()
A、发展对外贸易
B、利用外国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D、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参考答案:
1、ABCD 2、ABCD 3、B 4、D 5、ABCD 6、D 7、A 8、C 9、ABCDEF 10、ABCD 11、B 12、D 13、ABD 14、ABCD 15、ABCD 16、BCD 17、C 18、ABC 19、BCD 20、A 21、ABC 22、ABCDEF 23、ABCD 24、A 25、B 26、ABCD 27、B 28、ACD 29、BCD 30、ABCDEF 31、B 32、ABC 33、C 34、C 35、A 36、ABCD 37、B 38、B 39、D 40、B 41、D 42、ACD 43、AC 44、D 45、BCD 46、C 47、ABCD 48、ABCD 49、B 50、A 51、ABCD 52、ABCDE 53、ABD 54、BC 55、ABCDE 56、A 57、CD 58、ABCD 59、D 60、AD 61、A 62、B 63、B 64、AC 65、D 66、C 67、C 68、ABCDE 69、B 70、ABCDE 71、ABC 72、ABCD 73、D 74、B 75、D 76、ABCD 77、BC 78、B 79、C 80、D 81、AC 82、ABC 83、C 84、B 85、A 86、ABC 87、AB 88、ABCD
试述扩大内需与发展对外贸易的关系。
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如下几个特点:
1.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近2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2.服务贸易主体不断壮大。服务贸易的主体逐渐由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等转变为民营企业。
3.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结构逐步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重有所提高。
4.服务贸易区域格局渐趋均衡。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国比重逐步提高。
与中国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物贸易比服务贸易规模更大。中国货物贸易规模远大于服务贸易,这是由货物贸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2.货物贸易比服务贸易结构更单一。中国货物贸易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而服务贸易涉及领域更广泛,包括运输、旅游、金融、通讯等行业。
3.货物贸易比服务贸易的区域格局更集中。中国货物贸易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服务贸易则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
总的来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与货物贸易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两者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扩大内需与大力发展对外经贸的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绝不能把两者孤立起来。在当前国际环境困难情况下,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扩大内需为主是为了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扩大内需需要资金、技术和先进设备及管理经验,就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以保证扩大内需政策能够取得预期效果。要使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