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以及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推动下,全球经济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趋势。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信息、通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则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可贸易性,世界服务贸易也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1980—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扩大到37313亿美元,28年间增长了10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贸易总出口的比重从七分之一提高到近四分之一。
近10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增至2009年的2867亿美元。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却表现为持续的贸易逆差,贸易竞争力低下,现代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比重偏高,这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演变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界定
服务贸易规模指服务贸易总量,包括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服务贸易结构是某一类服务贸易的出口或进口额占全部服务贸易出口或进口额的比重。
目前,我国统计把服务贸易分为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音像及其他商业服务。本文将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按附加值高低分为三大类:传统服务贸易、现代服务贸易和其他商业服务贸易。现代服务贸易是相对传统服务贸易来说的,传统服务贸易附加值比较低,包括运输和旅游服务,现代服务贸易附加值较高,包括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和宣传、**和音像;其他商业服务贸易是除了上述两大类以外的服务贸易。从附加值高低的角度对一国的贸易结构进行研究,不仅可以考察一国的技术应用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情况。
二、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分析
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2867亿美元,增长了65.16倍;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也从0.6%增加到6.5%。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国中的排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5位。但是服务贸易自1992年进口额92亿美元超出出口额后,连续出现了近20年的贸易逆差。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更加扩大,2009年服务贸易逆差达295亿美元。
分阶段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进出口分别从1982年的18.7亿美元和24.8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580亿美元和1286亿美元,27年间分别增长84.5倍和51.9倍。期间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两个重要的分界点,一是以1992年为服务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的分界点,该年之前我国服务贸易均为顺差,本阶段我国服务总出口额达402.8亿美元,进口279.09亿美元,累积净外汇收入123.71亿美元。第二阶段自1992年起,除个别年份外,服务贸易均为逆差。该阶段年均保持29.3%的增长速度,其中进口年均增长32.4%,出口年均增速26.1%,进口规模和增速均超过出口,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另一个分界点是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正逢我国入世初期,我国开始履行入世承诺,大大降低了国内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使一向封闭的国内服务生产者置身于国际强手的竞争中,服务贸易此时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并被赋予了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任。至今该阶段平均增速为19.4%,其中出口平均增速19.45,进口平均增速为19.5%,服务部门逆差有增无减,传统服务贸易逆差由2002年的29.1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270.3亿美元,而现代服务贸易额逆差也持续上升,由2002年的76.2亿美元上升到2009年的83.9亿美元。但是此阶段现代服务贸易额比重出现持续上升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1.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类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除2003年和2009年外,表现为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从1997年的120.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高点408.4 亿美元,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97年的49.3%上升到2001年的高点54.1%,此后比重逐年下降。2009年又出现反弹,比重由2008年的27.9%升到2009年的30.9%,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5年后位居第三位,所占比重仍呈下降趋势,2009年为19.2%。运输服务比重基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在2006年达到了23%,跃居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部门。此外,建筑服务和咨询服务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9年占比达7.4%和14.5%。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但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附加值高低的出口结构来看,传统服务贸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是依然占据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从2001年的高点68.2%逐年下降,一直到2009年为49.2%。现代服务贸易基本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01年以后上升趋势明显,从2001年的9.7%上升到2009年的31.3%,9年间增长了近2.5倍,并在2008年比重首次超过其他商业服务。其他商业服务比重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期间偶有反弹,但幅度很小,2008年后已经居于现代服务贸易之后了。
2.我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
根据1997-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2003年之前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但是比重先升后降,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又降至2008年的22.9%,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的高点后又出现下降趋势,到2009年比重为29.5%。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但整体大致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
2015年—2017年中国印尼双边贸易额下降的原因
首先,美国统计高估贸易逆差20%。美国声称其所采取具体措施就是要降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但美方的统计高估了至少20%的中美贸易逆差。根据中国统计,2017年中美之间的逆差是2752亿美元,而非美国宣称的3750亿美元,双方统计相差近1000亿美元。通过中美专门的工作组测算,美国官方统计的对华贸易逆差每年都被高估了20%左右。
其次,美国对中国服务业的贸易顺差全球第一。2016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高达370亿美元,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服务业顺差国,呈逐年扩大态势。
再次,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出口管制是导致其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美国一方面限制包括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向中国出口,另一方面限制华为等高科技企业到美国投资,此外还领衔瓦森纳协议,声称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禁止向中国出口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几乎所有高科技产品及军品。据统计,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水平只要降到对法国的水平,中美贸易逆差就能减少34%。
最后,贸易逆差数据的失真还源于对中间品贸易额的统计。目前全球贸易中大约有80%以上是中间品贸易,而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有超过44%的为“中间产品”,如果去掉中间产品价值,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将减半。中国出口给美国的最终产品里面有更多的部分并不是由中国生产,但却被统计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中,被特朗普当成了贸易逆差的靶子来打。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印尼非油气资源需求下降。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2015年为69%,创25年来新低,经济放缓减少了对印尼煤炭等矿产品的需求。2014年印尼对中国出口额最高的矿产品也只有65亿美元。2015年印尼对主要贸易伙伴的非油气产品出口额都出现下滑,按出口降幅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和新加坡。
2印尼自中国进口非油气产品
印尼自中国进口非油气产品主要有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钢材、贱金属及制品、有机化学品等。 2011—2015年,印尼自中国进口的非油气产品整体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3%。2012年增长最快,同比增长了137%。2013年之后,受国际形势和印尼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印尼自中国非油气产品的进口增速缓慢,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只增长了2%和3%。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进口额为29224亿美元,比2014年的30461亿美元减少了4%。
2006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印尼最大的非油气产品进口来源地,进口额为55亿美元,2010年增至19688亿美元,5年内增长了256%,2014年进口额达30461亿美元,2015年稍有下降,较2014年减少了124亿美元。反观印尼其他主要进口来源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大致处于负增长趋势。其中,从日本的进口额由2011年的19320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16938亿美元。2015年印尼自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额均出现下降,下降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日本、泰国、新加坡、美国和中国(见表3)。
二、两国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投资前景
(一)印尼对中国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两国贸易差额随着双方经济合作的深化而发生变化。最初两国贸易规模小,印尼在双边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但随着两国经贸合作交流愈加紧密,我国逐渐“转逆为顺”。2006年,印尼与中国贸易中,印尼贸易顺差为17亿美元,2007年为11亿美元,2008年后开始发生变化,印尼首次在两国贸易中出现逆差,而且逆差额逐步扩大,2008年为36亿美元,2010年为48亿美元,2014年达13018亿美元,2015年为14365亿美元。随着贸易逆差的逐渐扩大,引起印尼一些人的不满,并重新审视两国间的贸易关系,甚至质疑自由贸易协定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印尼人担心与中国的贸易逆差扩大会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商品大量进入印尼市场后,也引起印尼国内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商业团体的焦虑。不过也有人能比较客观地看待两国贸易中印尼的逆差问题,认为根源在于印尼本土中产阶级壮大,推动社会的消费能力增强。
(二)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规模偏小
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效果也是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我国对印尼的直接投资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占印尼吸引外资的比重也一直在低位徘徊,2011—2015年我国大陆对印尼的直接投资分别为1亿美元、1亿美元、3亿美元、8亿美元和628亿美元,占印尼吸引外资外资总额的比重为05%、04%、10%、28%和22%。2015年一季度我国首次进入印尼的十大外资来源国行列,之前仅位列第十三位,排在毛里求斯和中国台湾地区之后。目前,印尼的几大外资来源国分别是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美国、马来西亚、荷兰、英属维京群岛和中国香港。2014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亿美元,相比之下对印尼的投资规模明显偏小。尽管我国与印尼签署了一系列投资协议,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据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统计,2005—2014年十年间,中国计划在印尼总共投资2427亿美元,但最终只落实了18亿美元,为承诺的7%。
中国企业对印尼的投资兴趣不大,主要是因为印尼国内存在两大障碍,“(外国投资)商业项目要面对印尼国内的官僚主义,且大型项目还面临土地征用(困难)问题。”此外,问题还在于中国的投资者没有在印尼找到合适的商业伙伴,而印尼繁琐的申请投资程序也让中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三)未来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目前,印尼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政府债务适度。印尼政府债务与GDP的比率可操控,保持在60%以下。此外,印尼政府采用和实施了一项强调财政纪律重要性的政策,该政策规定预算赤字将由法律限定,最大不得超过GDP的3%。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空间,印尼新一届政府简化外商投资申请程序,并制定新的规章制度来简化土地征用。近年来,印尼经济发展迅速,国内政治形势渐趋平稳,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都明显提高了外资吸引力。2015年,印尼净海外直接和间接投资总额达232亿美元,投资潜力巨大。鉴于印尼国内岛屿的各项基础建设薄弱,建立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至少需要4600亿美元的投资,而目前印尼政府只能提供22%的预算,其余部分都得依赖外资支持,今后几年印尼将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吸引外资。而作为印尼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掌握着相对先进的技术,在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竞争时又具有价格优势,双方投资合作发展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