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
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的背景下,稳外贸已成为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0.7%,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开局稳”,为实现全年进出口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一季度外贸保持平稳开局,离不开我国宏观经济的坚实支撑。近年来,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再加上我国工业生产体系完备、配套优势明显,为外贸发展夯实了基础。
对稳外贸工作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外贸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特别是进入3月以来,疫情在国内多点散发以及俄乌冲突持续发酵,对部分外贸企业生产经营及供应链稳定带来了较大压力。
部分外贸产业链上的堵点、卡点从外循环转到了内循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直接体现在月度数据的变化上——3月当月,进出口增速整体均有所回落。
不过,我国外贸进出口自2020年第三季度起连续7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表明我国外贸韧性强、潜力大的优势仍然存在,外贸实现平稳增长仍具有坚实基础。有市场机构预测,尽管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我国外贸增幅可能有所降低,但整体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情况越是复杂,越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一方面,要密切跟踪形势、准确分析研判,加强对外贸领域重大问题和风险的分析研究,促进已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另一方面,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贸企业的服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帮助广大市场主体积极应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激发外贸企业的市场活力。
这方面,我们已经尝到甜头。据统计,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43.2万家,同比增长5.7%,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4.1%,较外贸整体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
在稳定市场主体、稳住外贸基本盘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提升我国外贸参与国际价值链分工与竞争的能力。客观地看,当前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都不少,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当前的困难挑战,也要坚定未来外贸稳增长的信心,把减税降费等政策落实到位,把金融保险等惠企举措用足用好,把贸易便利化措施抓实抓细,把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外贸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外贸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三大因素支撑2021年我国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24.9%和28.6%,消费品进口增长9.9%。
1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年内突破5万亿、6万亿美元两个关口,规模再创新高、质量稳步提升,“十四五”对外贸易实现了良好开局。
支撑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1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为外贸稳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中间产品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24.9%和28.6%,消费品进口增长9.9%。
二是全球经济保持复苏态势。2021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均预测世界经济增长5%以上,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0.8%。2021年,我国对欧盟、非洲出口增速均超过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过40%。从产品看,在上年高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我国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合计又增长了13.2%;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增长101.2%,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
三是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持续显现。去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稳主体、稳市场、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政策措施,比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延续并完善部分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等等。这一系列政策落实落细,效果持续释放,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大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成为外贸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2020年5月27日,人民币在岸汇率最低达到7.1775。此后人民币汇率节节走高,11月18日晚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报6.5590元,继续维持在高位,离岸人民币盘中则一度升破6.54。许多出口企业强烈感受到人民币汇率迅速走高的压力。但是,总体上看,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有限,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
首先,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带来的负面作用可以通过结算币种的调整加以抑制。人民币升值之后,如果交易采用人民币结算,则国内出口商的利润不会受汇率影响,但是国外进口商的成本会提高。这时候会抑制国外采购。如果交易采用进口国货币,则国外进口商的成本不会受汇率变动影响,但是国内出口商的利润会减少。一般情况下,出口商利润不会超过10%,甚至只有5-6%的水平。所以,人民币汇率只要上升5-6%,出口商就可能陷于亏损。但是,这个问题并非不能解决。
通常出口商可以倒逼自己的上游,通过提升国内整条供应链的效率,将汇率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提升由整条供应链共同分摊,从而保障出口。而且人民币汇率升值也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另外,进出口双方还可以约定以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外币加以结算,从而共同分摊人民币升值的风险。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9月份欧元自2013年以来首超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活跃货币;人民币全球支付份额有所下降,占比由8月的1.97%降至1.66%,这是今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进出口双方对于美元贬值及人民币过快升值风险的趋避。
其次,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有限。此轮人民币汇率升值属于出口带动。4月份以来,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较高增长。这是因为3月份之后,国内疫情控制较好,生产较快步入正轨。与此同时,国外多个地区则深陷疫情冲击,难以正常生产,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为保障必要的物资供应,不得不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这种进口具有较强的刚性,不可能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进口成本有所提高而大幅减少,因而影响力度有限。下一步,中国可以加快科研开发及国内产业链的升级增效,不断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第三、人民币汇率此轮升值周期不会长期持续。当前国际上疫苗开发进展较快,辉瑞(Pfizer)和默德纳公司(Moderna)皆宣称其疫苗有效率达到90%以上。美国宣布将在明年4月份之前完成全部国民的疫苗注射。随着疫苗的加紧生产和疫情得到控制,各国生产逐渐恢复,国际金融市场步入常态,人民币此轮升值周期也将结束,大概率会出现一定的调整。
当然,我们还必须要意识到,中国正在逐渐跨越有意识追求贸易盈余的发展阶段。中国是个大国,不适用国际贸易的“小国模式”,单纯扩大出口及出口盈余的发展空间有限,而且必将遭到严厉反弹。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模式正在逐渐让位于进出口并重,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模式,进口驱动的作用将逐渐超越出口驱动。作为国内的出口商而言,当然希望出口越多越好,增长越快越好。但就中国的长远发展而言,贸易平衡更加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当前,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周期的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人民币合理升值有利于鼓励进口,并且通过进口带动出口,长远来看对扩大出口,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