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肉类食品需要的证件有:
1、原产地证;
2、卫生证或兽医卫生证书;
3、屠宰日期证明,中文标签等。
对于国内收货人需要的资质有:
1、进境动植物检验检疫许可证俗称批文;
2、自动进口许可证;
3、进出口权,肉类收发货人备案。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向我国出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相关法律以及我国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
进口商应当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审核制度,重点审核前款规定的内容;审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口。
发现进口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召回。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收集、汇总下列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机构和企业:
(一)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食品实施检验检疫发现的食品安全信息;
(二)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进口食品安全信息;
(三)国际组织、境外政府机构发布的风险预警信息及其他食品安全信息,以及境外食品行业协会等组织、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其他食品安全信息。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对进出口食品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记录,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对有不良记录的进口商、出口商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进出口食品的检验检疫。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以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飞速发展,任何领域都是一日千里。改革开放的政策加上贸易全球化的时代主题使中国在这个大环境里几十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收入也是稳步上升。大部分国民已经结束掉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在物质上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肉类食品行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首先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的食品消费观念已经从最初的满足于温饱发展成为追求高品质、方便快捷的消费,因此对营养价值高、食用便利、安全卫生的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肉制品消费结构中仍以中高温肉制品为主。而日本市场中,家庭消费的肉制品中三大类低温肉制品,低温肉制品是主要消费对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饮食观念的强化,低温肉制品在肉制品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低温肉制品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且发展成为肉类制品消费的一个热点。
未来低温肉制品将更受消费者青睐。
肉类消费的消费升级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方向:
● 猪肉消费向牛羊肉等其他肉类消费的升级;
● 鲜肉消费向肉制品消费的升级;
● 中高温肉制品向低温肉制品的消费升级;
● 纯饮食消费向服务附加值的消费升级(如餐饮业等)。
其中,低温肉制品的高速增长带动的鲜肉向肉制品的升级、中高温肉制品向低温肉制品的升级是主要升级方向。目前新模式、新业态、新消费不断涌现,而现在市场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尤其是90后。这类人群在中国有4.5亿之多,约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具有活跃和强劲的购买力。80、90后在厨房劳作的时间由过去人均1个小时下降到20分钟,而且经常是加工半成品菜肴,许多人在家基本不做饭,在外就餐、叫餐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也呈现休闲化趋势。
所以由于国民收入越来越多,消费水平预期来越强劲,用户对于肉类食品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
这是肉类食品行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下面通过对比行业中最大市值公司来分析当下行业市场格局以及现状。
[if !supportLists]1.?[endif]双汇发展市值最大,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 ?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2] ?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销肉类产品300多万吨,拥有近百万个销售终端,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的产品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3]
2013年5月双汇拟71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生猪养殖企业美国 史密斯菲尔德 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双汇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
产业链布局全国,龙头效应明显。市值最大,赚钱能力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营业费用率大概8%,规模效应已经形成。运营能力优秀。现金流能力优秀。财务结构合理,偿债能力较强。
[if !supportLists]2.?[endif]上海梅林:上海梅林美达食品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罐头类中国传统点心食品、天然饮料食品、腌制食品、小吃食品、炒货食品、调味料;食品的批发、进出口。分别在四川绵阳、 浙江衢州 、山东荣成、湖北孝感、重庆市设立的食品原料和生产加工基地;公司又跨出国门,进军欧盟市场,组建了上海梅林( 捷克 )有限公司,在捷克设立了罐头生产加工基地。
上海梅林更倾向于食品加工。赚钱能力一般,运营能力优秀,现金流能力优秀,偿债能力一般,财务结构合理。
3龙大肉食:区域行业龙头
龙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食品加工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首批“出口食品农产品免验企业”.龙大集团布局完成了外贸出口(调理食品、冷冻蔬菜、水产品)、粮油制品、肉类制品三大板块,共500多个品种的规模化产业集群。企业经营涉及蔬菜基地种植,食品加工,包装制造等产业。其中,食品业为核心产业。系列精加工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同时逐步向亚洲及欧美国家和地区辐射;并在国内设立了35个办事处,在山东省内开设了3000多家龙大食品专卖店。
分析财报得出:赚钱能力太差,手上现金流越来越少,财务结构恶化.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双汇发展规模效应显现,龙头效应凸显.又因为食品行业对于国民生活来说属于刚需高频大市场的属性,决定了它大而不倒的地位.
一、中国农业具备出口优势吗?
中国农业不仅关系到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8亿多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基本来源。但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数的43%,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耕地资源紧张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如此严酷的资源条件,将始终约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在根本上使中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研究表明,中国粮、棉、油料等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从9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下降,目前已基本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如从资源成本角度看,1997年中国每生产1公斤小麦亏损0.15元,到2001年,进一步亏损0.39元,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而与此相反,大米、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表1和2以及附表1、附表2)。
研究进一步显示,90年代以来农产品生产国内资源机会成本的上升,是导致比较优势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目前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土地密集型的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明显缺乏比较优势,不具备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基本条件。与此相反,由于中国具有丰富劳动力资源,劳动力价格低廉,因此畜产品、园艺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潜力(程国强等,1999年,2003年)。
按照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一国如果对生产要素进行最佳组合,在某种商品中密集使用资源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就能够在该种商品上具有较低的比较成本,从而具有出口优势。显然,从理论上观察,中国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加工食品等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具有能够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资料来源:程国强、彭廷军,2000年。
资料来源:程国强、陈俊红,2003年。
二、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源泉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实绩印证了这一理论判断。表3显示,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在中国农产品出口占76%以上的份额,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注:a.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农产品加工品。
b.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表3也表明,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最近5年才得以快速增长。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阶段与结构特征,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为特征的出口优势还可以保持相当长的时间。
第一,中国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为出口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服务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提供低成本、充裕的劳动力供给。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需要劳动力的合理数量为1.96亿人,但2002年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口达3.25亿,剩余劳动力1.29亿人,农业部测算到“十五计划”期末,农业剩余劳动力将进一步增加到1.8亿人(农业部课题组,2000年)。
第二,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目前城市化速度缓慢,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即使今后20年内中国城市化率到达50%(按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人口15亿估计),农村人口依然还有7.5亿,农村劳动力3.75-4.5亿(按50-60%的比率估计),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至少为2亿。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第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比较少,初中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9.04%,其中,文盲比重为9.56%。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为34.4%(兰徐民等,2002),难以适应城市工商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村劳动力具有无限供给的特征,这决定中国农产品出口必须实施充分发挥中国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战略。不仅如此,中国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还有下述三个有利条件:
第一,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中国跨越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多种多样,能够生产各类农产品,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食品需求。中国正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施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重点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南粤东柑橘主产区;渤海湾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区;中原和东北肉牛优势区;中原、内蒙古、河北、西北、西南肉羊优势区;东北、华北及京津沪牛奶优势区;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中国大部分地区饲养畜禽、种植蔬菜均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市场区位优势。如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也是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2002年亚洲市场进口的农产品占世界的22.7%(1323.4亿美元),其中,日本、韩国、香港、台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农产品进口位居世界前十五名。这些地区也是中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中,中国农产品占日本农产品进口的10%,韩国占16%,香港占20%,印尼占11%,且中国对这些地区农产品的出口呈扩大趋势。中国对亚洲市场出口农产品,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由于运距短、运销便捷,适宜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等高价值农产品出口,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第三,大国效应与后发优势。规模巨大且富有增长潜力、日益开放的中国市场,既为中国农产品提供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空间,推动中国农业逐步提高竞争力,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也将促进世界农产品贸易发展和贸易格局的调整。中国作为WTO成员,正在对国际多边贸易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农业贸易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推动与东盟等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将进一步改善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由于坚持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正在形成技术、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将逐步缩小中国农产品与世界市场的差距,促进出口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扩大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综合而言,现阶段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潜力,但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相对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产品出口国,既有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加工、技术、管理和营销等方面持续投资和创新的高端竞争优势,中国和这些国家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既有合作分工和优势互补,也有明显的竞争和利益冲突。但是,中国如果不尽快调整目前的这种低成本竞争战略,一旦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结构出现弱化趋势,就很有可能在国际分工中失去自身的位置。
三、影响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问题
尽管从长期看,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逐步调整低成本竞争优势战略,但近期仍然是中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还有一系列问题影响到中国农产品出口优势的发挥,使中国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还不能有效的转化为竞争优势和出口现实。
中国农产品出口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环境,如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越来越高,反倾销、“特保”调查在今后几年有可能频繁发生,“知识产权壁垒”、“舆论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也呈上升之势,不利于中国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将成为今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