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要有所发展,最关键的出路是由“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这些年,因工作关系,次到牌。 目前,我市的服装加工行业中只有少数企业建立了研发设计中心,而有的企业虽然建有“研发中心”,但形同虚设,仅限于对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简单分析,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如果企业不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一直靠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企业怎么能获得更大的利润,又怎么能把企业做大做强呢团提出对服装加工进行全面升级的发展战略。目前公司开发的医疗服务特种服装,成为该公司畅销欧美市场的主打。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在欧美市场所占的比重,由2001年的20%发展到现在的70%以上。 出口转内销”也是服装企业可以借鉴的一条路子。针对欧美市场对纺织品特保、设限等带来的影响,由原来100%出口“做外贸”,转向“做品牌”。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销售收入现已占到企业总收入的三成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求大神帮助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摩擦、贸易壁垒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法国纺织工业联盟主席吕西安德沃日曾表示,应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至2008年底。“以便向中美之间签署的此类协议看齐”。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至今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甚至干预中国的金融政策。从纺织层面上来说,他们这样认为是由于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且在进口国零售市场上的份额增长较快,已对进口国的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甚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下降,我国纺织业将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焦点。
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正成为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又一大障碍,因为虽然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在价格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劳动力很多是在不被提供任何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工作的。面对进口国实行越来越严格的“劳动壁垒”措施,纺织行业虽然也开始积极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也按照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公约开始实施了符合国际惯例以及我国国情的行业自律性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但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初期,肯定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
2.2 纺织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纺织企业自主生产性不强。我国的纺织行业生产以大量的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由于我国纺织品的加工能力和加工规模只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所以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率比较低,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微薄的利润,出口多以定牌、贴牌为主,50%以上的服装出口是来料加工,30%以上是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纸样稿来进行加工,自主品牌服装仅占10%左右,而且设计开发水平不高,不能自主设计、生产适合销路的产品。
出口成本增大,且品牌竞争力不强。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成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大利空因素,一般一票出口订单的周期是三个月,而人民币汇率又不趋于稳定,几乎一个月内就会有较大的变化。由于纺织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上海著名经济学家石士均教授在宁波举行的2007年出口形势报告会上指出从去年中期开始,人民币就不断向上攀升,到现在累计升值近3%,加上去年12月起部分纺织品退税率下调2百分点。这大大加剧了纺织企业的困难。
当前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中的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对措施
3.1 纺织行业协会殛商会的应对之策
纺织商业行会协会应该努力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要求,开展积极有效的信息服务,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性,引导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快速稳定发展。
(1)深入开展国际纺织方面的公共信息服务。由于生产企业自己搜集信息方面的渠道比较狭窄。所以纺织商会要帮助他们拓展信息槊道,挖掘信息资源,保证纺织企业及时了解纺织动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建立定向的信息采集,为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原料、产品、技术装备、价格等行情信息。
(2)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及商会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小组及企业专家队伍的作用,对于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应该采取价格协调和增强行业自律性等措施,监督进出口企业的守法经营情况,以保证纺织品进出口企业内的公平有序竞争;同时,建立并推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提高专业市场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行业自律机制。要求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进行相关指导,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3)推进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我国的纺织企业与发达国家比较在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所以多开展纺织企业特别是进出口纺织企业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活动,扩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交易渠道,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4)开展行业培训、品牌推广等服务工作。开展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管理业务培训、行业知识培训、从业人员素质培训,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建设规划、经营管理、改造升级提供咨询服务,为提高专业市场的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相关服务。
(5)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置、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发布,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3.2 纺织企业自身的应对之策
(1)走创新之路。企业的发展强大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必须大力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时期,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方向新的发展,面对国际经济新形势,我国纺织业如何从“模仿”到“创新”,对于长期以来给外国跨国公司打工的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讲。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任何企业若没有创新是很难持续发展的,仅靠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是不能占领国际市场的。
(2)推行“品牌战略”。中国纺织业就必然长期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状态,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为打破“有规模、缺品牌”的困局,许多企业开始尝试以自主品牌出口。
(3)推进产品的多元化,提升产品档次和推进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技术含量低,贸易依然局限于低附加值的中低档产品。对此,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既要积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更要加强自主研发力度。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纺织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方向发展,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向中高端产品市场进军。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以及出口国,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了1000万,占全国工业就业人口的13%以上。入世后特别是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速度呈现高速增长。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世界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例的28.1%,成为纺织品服装业的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同时纺织品服装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出口产品种类之一,也一直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而纺织品服装行业又是对外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因此,利用经济学理论深入研究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发展优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 比较优势理论 19世纪初,李嘉图提出了“相对成本”说,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劣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即当一国所有产品的成本均比另一国高,即该国不具有绝对优势,但只要这些产品与另一国同类产品的成本差距的比率不一样,成本差距小的,就是本国国内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两国都集中力量生产各自最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仍然会使交易双方获得比交易前大的利益。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了要素赋予理论,指出一国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了该国丰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了该国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交易的双方均可从中获利。这个理论揭示了形成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丰富与供给的密集,这是对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的深化和发展。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资源禀赋 纺织品服装在我国的迅速发展是我国要素禀赋构成情况的自然选择,我国人口密度远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是巴西的69倍,是加拿大的409倍。因此,根据H-O定理,劳动力属于我国的丰腴要素,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行业特征 世界主要有三种典型的纺织品服装行业,第一类是技术密集型,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侧重于高新技术纺织品的研发和生产;第二类是资本密集型,多集中在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生产经营中档纺织品;第三类以加工中低档产品为主,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的是大规模常规产品,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就属于这一类。可见,在我国,纺织品服装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我国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所以我国应该出口大量的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该类商品。 历史因素 我国具有悠久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经验和技术比较突出,另外,纺织品服装行业也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竞争的行业之一,这些历史因素使我国的该行业具有先天的优势,促使我国大量出口纺织服装产品。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 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四组因素决定,它们分别是:要素条件,需求因素,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行业。因此,这四个因素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如图1所示。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见表1),这些优势的来源是什么?是什么促成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下文从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 要素条件: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我国纺织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利用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使该行业得以严格控制人力成本,这样我国的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世界主要竞争对手(见表2、表3)。劳动力成本在纺织产品生产成本中的比重越低,该国在这方面具有的价格竞争优势就越大。丰富而又优质的劳动力资源,使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通过低价竞争占领市场。 需求因素: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 纺织品服装属于日用消费品,全世界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量很大。根据WTO公布的世界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数据显示,仅2003年一年世界纺织品的出口总额就为1369亿美元,服装的出口额为1850亿美元,而我国当年的出口分额占世界的24.5%,稳居世界第一。这些数据说明,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另外,我国的纺织类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世界市场的差异化并不显著,再加上出口加工品的大量存在,使得该类商品能够占有很大的市场分额。 相关产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棉花等纺织品服装的重要原料的生产都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的化纤、纱、丝以及纺织机械的生产能力都居世界首位,可见纺织品服装行业的上游企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供货能力,可以以大量优质的棉、丝来保证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生产。 产业结构战略结构和竞争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大多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以T恤衫和西服套装为例,全国的平均出口单价为1.29美元,而西服套装的平均价格仅为28.81美元(参考2003年广东省工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产业出口的商品多为大宗低值品,在技术含量不高的这类商品中,价格优势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其他竞争者,所以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可以大规模占领市场。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 拥有比较优势并不能说明一定拥有竞争优势,而拥有竞争优势才能算得上拥有真正的比较优势。以我国纺织行业为例,该行业具有的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市场需求的转变而逐渐丧失,目前的世界市场,更倾向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致使我国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指数在逐年下降(见表1),因此,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出口品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是由土地、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基本生产要素决定的,它属于低层次的竞争力;而竞争优势主要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相关,属于较高层次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更多的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一种潜在的竞争力,它表现为一国的要素禀赋,所以比较优势是静态的,难以改变的;而竞争优势则更多的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状态,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它表现为知识技术等的构成,是一种动态的,可以改变的竞争力。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联系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可以相互转化。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即比较优势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竞争优势一般会加强一国的比较优势,使比较优势扩大化。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是相互依存的。一国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来表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如果没有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一般也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比较,都强调的是各国产业间突出的优势。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是各国相同产业间的生产率差异。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启示 充分发挥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我国纺织企业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具有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发挥丰裕劳动力优势的同时,注重劳动力素质的培养,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冲破进口国的技术壁垒。服装和深加工产品将是国际纺织品贸易的主体,所以,促使产品向精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冲破发达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所设的技术壁垒。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适应能力。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较多的停留在大宗低值品上,利润水平低下。今后要增加中高档服装出口的比例,适当提高服装卖价,不断提高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要实行品牌战略。努力用自己的品牌、自己有特色的产品来开拓与占领国际市场。总之,针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走低成本与高效率结合的道路,同时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促进企业利润水平、技术进步与市场竞争三者的良性循环,增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我国的纺织服装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