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一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像我们的加工贸易原材料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这些原材料就便宜了,国外原油价格等的上涨也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抵消;二是有利于调结构,外贸依存度高的行业会转向内销,对国内要素依赖度高的行业会将对要素的依赖转到国外;三是有利于刺激内需,人民币升值以后使国内的收入相对增加,也就意味着购买力的增加,就拿买电脑来说吧,里面的CPU啊操作系统啊一大半的成本都是来自国外的,人民币一升值,成本降低了,电脑就一下子便宜了。” 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弊在哪里呢?人民币一升值就会导致出口减少,我们一些企业如果利润微薄的话就会倒闭进而造成员工失业。赵伟说强迫贸易顺差国的本币升值来减少自己的贸易逆差,是美国惯用的伎俩。以前对德国、对日本都这么干过。但是当时的马克、日元升值后并没有明显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处境。人民币升值有“九利七弊” 利者:有利于进口;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更合算;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弊者:出口受到干扰;市场投机盛行;新增海外 投资减少;国内就业压力加大;通货紧缩加剧;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受冲击;“暴富效应”陡增 近一段时期各种针对中国的贸易争端表明,西方国家对于人民币升值的欲望正在变成实际行动,而针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讨论也越来越深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科普出版社教授宋宜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陈先奎、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辛向阳、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处长徐克恩四位学者,研究了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战略问题。他们新近完成的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但利弊权衡的结果是“弊大利小”。 人民币升值之利 有关人民币“升值之利”,概括起来有以下9个方面。 1.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增加国外的消费品和生产设备进口,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产业水平。 2.使用进口原材料比率较高的厂商的生产成本会下降。在某些对外开放地区(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进口原料,他们并不喜欢人民币贬值。 3.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将增强。中国企业为开拓销售渠道,将扩大海外投资。 4.人民币升值,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利润增加,这将促使外商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随着逐渐开放,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可望上升。 5.在非制造业方面,如科、教、文、卫等将有重要意义。例如,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将有更多的家庭能将子女送到海外自费留学;有利于扩大国际旅游,而旅游签证达到一定标准后就是商务签证,可以促进中国的国外投资。 6.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债务负担。 7.合理估值中国资产。中国的劳动和资产的低廉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也必然在一定历史阶段得以调整。中国在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同时,必须调整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 8.有利于中国GDP在国际经济中地位。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计算)1980年为2.5%,1990年降到l.8%,1998年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980~1994年间贬值到1/5。只要人民币升值,中国的GDP就会超过德、法,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 9.增加国家税收收入。低汇率的实质是全民通过出口退税来补贴出口商的利益。这对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来说,并不十分合乎逻辑。 人民币升值之弊 1.对出口存在干扰,但不是决定性的。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情况下,中国的出口每年增长速度在23%~27%之间,进口在19%~24%之间。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增长率可能在6%左右,不可能是零。 2.可能导致投机盛行。由于以美元表示的国民财富迅速增加,股市和房地产达到高潮,“泡沫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继续扩大,可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 3.可能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新增的海外投资则会减少,因为这种投资变得相对昂贵。另一方面,国际游资的投机活动可能增加。 4.中国目前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必然会增加就业压力。 5.通货紧缩局面压力。人民币升值后,中国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国内生产企业遭到进一步打击。 6.许多尚不具备竞争力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例如在农业领域,许多基础作物的内外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现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已经让国人惴惴不安。而国有企业占多数的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同样缺乏竞争力。 7.产生一种“暴富效应”。日本就是一个例子。日元与美元的比率战后最早是350∶1,后来变成250∶1,最高到70∶1,日本人由此富得不会花钱,没有变成继续积累资本的能力
影响:
由于美国有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强,美元资产收益稳定,加上历史原因,没有其他货币能够取代美元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仍然需要以美元作为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这就导致流出美国的美元在海外不断沉积。
对美国来说,1971年以后,美元已不再承担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责任,因此可以不顾别国利益而根据自身需要滥发美元,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用以弥补美国持续增加的财政赤字。其渠道就是借助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源源不断地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另一方面通过美元回流购买美国国债获得大量廉价资金。
外国购买美国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为3%左右,而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平均收益率比3%高出数倍。大量廉价商品和廉价资金输入,降低了美国物价水平和利率水平,使美国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也能不受通胀之苦,每个美国家庭每年都能节省不菲的支出。
扩展资料
国内储蓄不足、投资大于储蓄的状况,也使美国保持长期贸易逆差具有必然性。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贸易逆差与其投资大于储蓄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1971年至2017年的47年中,除了1973年和1975年货物贸易顺差的年份储蓄率(总储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略高于投资率(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余年份都是投资率高于储蓄率。投资率与储蓄率差距越大的年份,贸易逆差也越大。
储蓄是指收入没有被消费的部分,投资是指资本存量增加的部分。储蓄等于投资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恒等式。当总储蓄与投资总额存在缺口时,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要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宏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