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进行转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并建立梯度发展态势,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目前我国可以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设备,通过高技术人才在吸收、消化、改造后扶植发展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科技兴贸”战略条件下,促使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带动经济的增长。我国对于一些有能力生产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应该自己生产,减少进口,这样既可以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说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二)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应在全国实现有梯度的产业布局,实行多元差别化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实现商品结构由粗放、数量扩张型向集约、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培育国际化品牌,从根本上优化商品的结构。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只能在自主品牌中挑选部分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在对国际市场进行科学细分的基础上寻找与众不同的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实现差异化战略目标。这样做不仅可以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并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提前占领市场,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而对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办公用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等六个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我们更需要培养自己的核心品牌,提高它的附加值,树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以“节约资源和环保”为原则,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改革,通过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对工人的装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在境内的加工,通过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实现我国加工贸易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同时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创建自己的品牌和国际市场营销渠道,使加工贸易由贴牌生产走向自主设计生产,拥有产品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的国际知名度。适度集群发展加工贸易企业,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节约资源和环保的原则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通过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合理应对贸易保护,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调整服务贸易结构,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根据佩第—克拉克定律:劳动力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由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后会随着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带动整个服务贸易业的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业一旦大力发展必然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缓解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就需要把对外劳务输出和国际旅游作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主攻方向,并利用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承接服务外包,实现技术的逐渐升级到应用开发等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效率,形成政府、企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和联动机制,加强服务贸易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和解决高素质人才的就业问题。同时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大力促进信息服务、文化产品、运输、金融、保险等部门的出口,培育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实行品牌战略,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加强政府调控,完善出口政策
我国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来规范外贸行为,建立健全外贸监控、促进机制和预警反应机制,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通过取消或降低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削减出口配额,加征出口关税和环境税等措施有效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控制高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