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国家的贸易条件分析(转)支持作者:金陵强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恶化一国的贸易条件,而贸易条件的恶化又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高速增长,为了探讨中国从中欧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德国、英国和法国)1993年到2003年的贸易条件变化,具体到大类产品,并分析其原因。
欧盟在2004年东扩之后,连续两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在不断大幅增长,但是贸易额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从中获益的情况。本文将从贸易条件出发,以中国与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为例讨论中国从中国欧盟双边贸易中的获益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贸易条件基本知识
(一) 贸易条件的概念和相关理论
贸易条件是用来衡量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出口相对于进口的盈利能力和贸易利益的指标,在双边贸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贸易条件有3种不同的形式: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国的贸易所得。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最有意义,也最容易根据现有数据进行计算。本文采用的正是价格贸易条件。
价格贸易条件又称为净实物贸易条件,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其计算公式为:
TT=Px/Pm其中Px 和Pm分别表示出口和进口价格指数。TT值增大表示一国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国出口价格的上升快于进口价格的上升(或出口价格的下降低于进口价格的下降),表示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增多;反之,TT值增大则表示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该国在贸易中获益减少。
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导向型贸易增长会使一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而进口导向型增长则会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同时,根据克鲁格曼的标准贸易模型: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反之,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
(二) 国内对贸易条件的研究
目前比较系统地研究中国贸易条件的资料是2001年商务部国际市场研究室接受联合国的研究课题而发表的《1993-2000中国贸易条件研究》。该研究认为,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之后一些学者也研究过中国整体的贸易条件变化情况,如林丽和张素芳的研究表明1994-2002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37%,崔津渡和李诚邦的分析表明1995-2005十年间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下降了26%。但是专门研究中欧贸易条件变化的几乎没有。而本文探讨的正是中国与欧盟主要国家的贸易条件。
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条件的变化
(一)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为了研究中国欧盟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本文选取了中国和欧盟三个主要国家即德国、英国和法国的贸易条件来研究。此三国是欧盟的主要成员国和核心国,而且中国与这三国的国际贸易额占到了中国-欧盟总贸易的一半以上,2003年,中国与此三国的贸易总额占中国-欧盟双边贸易总额的56%。
以中英贸易为例,我们首先说明计算价格贸易条件的方法和数据来源。我们在联合国商品贸易(COMTRADE)数据库中选取了中国和英国1993年和2003年(其中包含各商品数量的最近期为2003年)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SITC3)分类到3位数的数据。其中包含大部分产品的贸易数量和价值额数据。由于数据的可得性以及为了保持数据的可比性,我们从中剔除以下产品:贸易数量不可得的产品;单边贸易的产品,如中国仅从英国进口或出口的产品;仅在1993年或2003年存在贸易关系的产品。
在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得到150个产品组,其1993年贸易份额占总贸易份额的95%,2003年贸易份额为中英总贸易份额的68%,可以代表中英贸易的总体情况。
根据产品i的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数量,可以算出产品i的出口价格Px=Xi/Qx和进口价格Pm=Mi/Qm,从而得到i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TTi=Px/Pm。再根据产品i在总贸易额(这里指所取产品的总贸易额)的份额进行加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总体的贸易条件指数。同时,如果所取的权重为某一特定类别,如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制成品或者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我们同样可以求出某一特定类别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
根据同样的方法,我们可计算出中德和中法的贸易条件变化。
(二)中国与欧盟三国贸易条件变化
根据上面所列方法,我们分别算出中国与三国总体贸易条件以及各分类的贸易条件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中国与三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总体恶化,且幅度较大。其中中德的全部商品贸易条件恶化62%,中英31%,中法77%。而且其中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也都恶化了,中德、中英、中法分别为65%、28%和79%。
2.虽然整体贸易条件恶化,但其中也有部分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如中德在初级产品和中英在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条件均得到15%的改善,中法在初级产品上的贸易条件也略有改善,为3%。在贸易条件得到改善的产品上,1993年中国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进口价格,但随着出口价格的不断上升和进口价格的下降,两个差价越来越小,表现为贸易条件改善。
3.制成品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恶化程度更加严重。虽然中德、中英、中法在制成品上的贸易条件均恶化,但是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表现要比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好。中德、中法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恶化程度分别为72%和75%,但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只有55%和45%。而中英的贸易条件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恶化了43%,但在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上升了15%。
4.中国与三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中德和中法恶化程度更为严重,均超过了60%,而中英贸易条件恶化程度相对较轻,恶化了31%。
(三)中国与欧盟三国贸易条件变化的差异
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在1993-2003年间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为16%。中国出口到德国的产品多属轻工产品,出口的数量虽较大,但价值含量低而且需求弹性较大。同时,中国从德国进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和电气产品、汽车及其零件、飞机、光学仪器、塑料制品、钢铁制品、钢铁、铜及其制品和有机化学品等商品。德国产品质量高,售后服务周到,供货准时赢得了中国合作者和消费者的信任但同时价格也高。
中国出口到法国的产品相对集中。2004年,中国出口法国最多的前10大类产品依次为:办公机器和信息设备、服装和裘皮制品、体育用品和玩具等、音像接收录制设备及其制品、皮革制品旅行用品和鞋类、电器设备、声音和图像发射传送设备、金属制品、家用器具、塑料制品。法国进口这10大类产品金额为121.2亿欧元,占当年法国进口中国产品总额的73.5%。同时,中法双边贸易近几年快速增长。
与德国和法国不同,英国对中国的开放比较早而且贸易增长比较稳定。中德和中法的贸易比较不稳定,中德双边贸易在1996年和1997年出现负增长,中法贸易在1996年也出现负增长而且中英贸易一直保持正增长。虽然1993-2003年间中英双边贸易额的增长率(15%)略低于中德(16%)和中法(17%),但是比较稳定,所以贸易条件的变化也相对小于中德和中法。
总体而言,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与德、英、法三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均表现为大幅度的恶化,但是在具体的产品分类和国家上又有所差异。从产品分类上看,制成品恶化幅度大于初级产品,而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恶化程度又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从国家上看,中英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相对较轻。
中国与欧盟国家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
(一) 总体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1.出口退税等出口鼓励措施。中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采取了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使得很多企业采取“只外销,不内销”策略,因为出口意味着可以减少成本。同时,1993年以来,我国开始改革高度集中的外贸体制,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下放出口的审批权,同时,还采取了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措施并设立保税区,促进出口组织等。这样,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出口价格水平。
2.国内对进口产品需求的增长。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设备,国外原料,中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且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外消费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两方面的需求引起进口价格的持续上涨。
3.出口企业中大量外资的存在。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吸引外资的特惠政策,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企业中外资份额在不断增长,从上世纪90年代初30%以下逐渐上升到2005年的80%以上。外资中很大部分是跨国公司。为了达到减轻税负、逃避管制和转移资金及利润等目的,它们通常会采取高价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做法。即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又降低了出口产品价格。
(二)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恶化
1.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低廉且供给充裕。中国的劳动力价格都非常的低,2004年非熟练劳动力年薪在5000美元以下,熟练劳动力的年薪也是略高于5000美元,远远低于西欧的劳动力成本—均在30000美元以上。同时中国劳动力供给量也很大,不仅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从事大量低技能的劳动,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充足的供给和激烈的竞争自然会压低劳动力的价格。
2.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中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大部分面临完全竞争,很少有打得出去的品牌,核心价值低,替代性强;为了在众多的同质企业中更有竞争力,这些企业往往采取低价战略,结果形成恶性循环,这在频繁的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中也可以看出。
3.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有所上升。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不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替代性相对较弱。而且,随着我国不断地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我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所以此类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情况相对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
总之,中国与欧盟3个主要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在近10多年来恶化程度很深,但恶化程度又因具体的产品分类和国家而有所差异。一方面,我国要不断增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升级和增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档次,另一方面,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不能过分依赖主要产品;在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也要注意贸易条件的变化。越来越多地以低价出口产品不是长久之策,提高出口产品的价值从而提升贸易条件不可忽视。
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及问题分析
杜哲俊
摘要: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普雷维什提出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贸易条件发生了恶化,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正文:
19世纪初由李嘉图提出的、在20世纪被赫克歇尔与俄林发展的比较优势学说,从比较成本和要素禀赋差异出发,论证了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因此主张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比较优势学说因而也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但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却对其提出了重大挑战,对当代国际贸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内容
1.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贸易条件恶化论是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针对1929年大危机后拉丁美洲国家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在1949年5月向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中提出来的。
二战后,传统贸易理论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就是对贸易条件的争论。普雷维什经研究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处于长期恶化之中。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技术进步的利益不能平均分配。从理论上讲,如果发达国家和处于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收入能根据各自生产率增长的比率而增加,那么,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相对价格就会依生产率增长的不同比例而调整。但是,实际上两者的价格并不是严格地按照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化,当技术进步实现后,制成品的价格不一定下降,如果企业家和生产要素的收入增加幅度大于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则制成品价格反而会上升。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收入增长低于生产率增长,所以,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呈下降趋势。
其次,制成品市场结构的垄断性。由于国际市场制成品具有垄断性,在世界经济繁荣时期,制成品价格的下降幅度比初级产品低得多,致使两者的相对价格即贸易条件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制成品的贸易条件上升,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品——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则不可避免地恶化。
1.2?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
在普雷维什提出这一理论后,汉斯·辛格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拓展了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他注意到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出口制成品的事实,开始将贸易条件恶化论拓展为以下3方面的内容:一是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恶化比率高于发达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的比率;二是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比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的价格下降的更快;三是初级产品占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较高比重意味着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对它们的影响更甚于发达国家。
这样,辛格认为,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代替出口初级产品,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其结果只能是转换了贸易条件恶化的内容,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问题。
2?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及发展问题
2.1?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2003年已跃居世界第四大贸易国,这成为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发展态势来看,我国外贸非常令人满意,特别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了转换升级,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这种情况会使我们认为我国的贸易条件较之以前大为改善。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根据上文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叙述,我们可知,一国的出口价格相对于进口价格下降表示贸易条件恶化,即该国必须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换取同样数量的进口商品。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即整体贸易条件下降了14.2 %,造成的负面收入效应在2000—2003年相当于当年GDP的1.0 %~1.2 %。这其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成为导致我国整体贸易条件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期制成品贸易条件下降了14 %,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下降了2 %。实际上,从1998年至今,制成品贸易条件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走势几乎相同,但从1999年后两者开始分道扬镳,制成品贸易条件继续恶化,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好转。由于初级产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较小,且贸易条件改善的程度有限,因此未能带来整体贸易条件的好转。由此可见,我国的贸易条件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得到改善。
2.2?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与普雷维什和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所论述的内容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我国也存在自己的具体情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呢?
(1)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我国出口产品中制造业产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有很大下降,而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近年来涨幅大大高于制造业产品价格。从出口方面来看,由于我国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后,产品技术含量高,劳动生产率高,致使某些产品大量出口,从而压低了国际价格。另外,从进口的构成看,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重、化工业的生产和投资增长,导致对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需求的大量增加,其占进口的比重也随之大幅上升。我国新增的铁矿石进口量占2003年全球新增产量的51 %,新增原油消费占全球新增量的35.3 %。而这些初级产品的进口价格由于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在近几年一路攀升。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而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这就造成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2)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企业内贸易的结果。企业内贸易,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企业内部所开展的国际贸易,即在跨国企业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跨国贸易行为。现实中,跨国企业进行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为了利用转让价格获得高额利润。就跨国企业而言,对于发生在其内部各实体之间的交易价格,完全可以由企业按照整体规划来自主确定。跨国企业在我国往往采取高价进口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而低价出口制成品的策略,来达到其减少企业税负、避开风险与管制、调拨资金和有效分摊费用的目的。而外资企业在我国贸易额中已占到1/2强,因此,它们的这种做法使我国的贸易条件更趋恶化。
(3)关税制度的不完善。虽然我国近年来已经对关税体系进行了深入改革,但我国的关税结构仍不尽合理,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关税的实际征收率明显低于名义征收率。在关税平均水平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实际征收率并未得到实质性提升,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保护作用,而且,对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大部分的加工贸易来说,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等的高关税,必然导致进口的高价;同时,出口退税、进口减免税的存在,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产品的价格。这样又进一步恶化了我国的贸易条件。
(4)经济全球化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上对我国贸易自由化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自由贸易的开展,我国产业安排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忽视了对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安排,这样虽然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但长此以往会使我国经济发展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而且,由于发达国家与我国相比,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因此发达国家的生产率提高速度与产品更新速度均快于我国。这更造成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3?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如上所述,我国贸易条件特别是制成品贸易条件确实处于不断恶化之中,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使用关税、配额等手段来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空间越来越小,我国贸易条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而贸易条件恶化的趋势将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保持我国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维护改革开放带来的辉煌成果。
3.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由于一国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因而结合我国产业技术水平来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优化,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
(1)应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在确保就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以机电产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新材料、医疗、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更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进行了产业调整,2003年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到出口总额的51.9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占到了25.2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层次和规模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要积极吸引世界先进技术,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2)由于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贸易中具有相当的地位,我们应当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要大力加强对传统出口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技术含量,积极将新技术、新材料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升级,使其重新获得比较优势。
(3)我们还应当扩充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从而大量降低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贸易条件改善。
3.2?加强行业协会和进出口商会以及中介机构的建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以市场信息为导向的,特别是价格信息,是一个企业经营决策之本。由于体制因素,我国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手段也极为有限。在此情形下,发挥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们可以承担许多国际贸易中不宜由政府或企业管理的事务。但在我国,这些协会、商会往往带有半官方的性质,习惯于行政管理和谋求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它们不仅不能成为进出口企业的好帮手,还横生枝节,给企业以额外负担。因此,我们应当大力加强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将其进行市场化运作,摆脱政府色彩,发挥其收集市场信息,协调行业竞争,提供咨询服务,推进行业技术进步等积极作用,以此来促进我国贸易的发展。
3.3?强化对关税体制的改革力度
我们应积极推进关税体制改革,优化关税结构,促进我国贸易更好地发展。我们应当逐步取消不合理的减免税政策,特别是要规范加工贸易关税方面的政策,努力把加工贸易引向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同时要针对整个产业实施关税优惠政策,而非针对单个企业、项目;要给予国内外所有企业国民待遇,以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3.4?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改革力度
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但其中我们要花大力气对外贸企业进行改革,因为外贸企业是进行进出口业务的载体,只有它们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才有可能促进我国贸易的健康、平稳运行。为此,我们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真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外贸企业制度;要加强外贸运作中的科技含量,推进外贸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还要改变企业分散经营的状况,实施行业集中策略,实现规模经济,以此来促进外贸企业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吕春成.国际贸易原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3]?吕春成.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谢飞.贸易条件、技术进步与发展战略选择[J].财贸研究,2003(6):1-6.
[5]?董国辉.“贸易条件恶化论”的论争与发展[J].南开经济研究,2001(3):11-14.
[6]?陈雪梅,郭熙保.贸易条件恶化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7):52-57.
[7]?赵玉敏,郭培兴,王婷.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J].国际贸易,2002(7):18-25.
[8]?张觉力,王文龙.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其意义[J].经济问题探索,2002(10):13-16.
http://www.softscience.gov.cn/view_info.jsp?INFOID=7110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今天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满目疮痍,而我国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当年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我国人民正在用人民币给世界不断的施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的加强,大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之势,很显然,美国经济非常象二战结束时的英国和法国,表面很强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美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需要人民币却毫不犹豫地坚挺出来,而我国跟一系列国家签订了"国家货币互换协议",说明人民币将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本位金,这对于我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稳定各国的贸易结算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贸易萧条的状况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状况下,我国对于欧洲,依然派出了强大的,高规格、高标准的政府采购团,我想,这不是政治问题,当然也确实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国,不跟我合作,就不会受到人民币的眷顾,你的企业产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为商品在于流通,流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告诉各国,我国很强大,不差钱,各国自有紧密的协作,加强贸易,才可以共渡难关;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乘机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所限制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自我技术和产业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叫"仍一块肉,牵回一头狮子",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当然,还有更好的诱饵,不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吗,我国军方的武器采购清单已问欧盟准备好了嘛?非常明确,贸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国家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尽管老欧洲一些人仍然偏执和偏见,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除非那个笨蛋萨科奇!
当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同样困难,在整个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会独善其身?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
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叫"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所以今后我国更会以人为本,政策更利于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倾斜,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力度,这样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及未来更显贴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国目前不要忌讳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术,新领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除了技术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重点的领域里,不单是要让企业生存,还要让企业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更需要在十年内,大量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3、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在年底持续恶化下去,我国也必将采取 更激进的"A、B、C"刺激内需疗法
A、购房者和已向银行申请暂时在(3)年内,停止向银行 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间,购房者不算违约;
B、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减半,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
C、失业者,尤其失业的产业工人,半年内有国家支付失业保障金,半年后,国家强行安排工作上岗;
除此之外,国家每月给每个公民发 300-1000元的 消费券,用于消费指定范围内的消费。
结论: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未来十年,我国将继续沿着他的特色之路坚毅不拔,毫不动摇的走下去,他走过了大江大河,爬过雪山,踏过草地,什么路没见过,什么凶险没遇过,如今我国走的是康庄大道,高速铁路向着未来疾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