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针对美国不断进逼人民币升值来缩小两国的贸易顺差时,中国除了让人民币慢慢升值外,加大力度促使美国放宽高科技对中国的出口,缩小两国的贸易差额;中国还在慢慢改变加工型的经济模型,创立自己的品牌,研发和生产双管齐下,增大高科技的出口分量。日前,国家海关公布了2011年第一季度贸易数据,进出口主要是进口大幅增长,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贸易逆差也倍受关注。那么,这是一种趋势性变化?还是反映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政策性信号?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已发生明显变化,这主要体现在贸易总量、进口与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以及经常账户有可能正经历由贸易顺差向贸易逆差转折等方面。显然,这些变化都与贸易政策、贸易结构或贸易条件的重大变化有关。
这是因为,近一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现了某种积极变化,不再回避有关全球经济增长再平衡的敏感话题。中国官方官员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不再追求过大的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平衡将是中国外贸政策的基本取向,因为外贸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贸易的基本平衡。为了改善全球发展不平衡现状,中国正在制定相关政策,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将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2009年的5.8%降至4%。其实,中国已经开始行动,这从2010年贸易顺差减少及贸易顺差所占GDP比重开始下降中可见一斑。
当然,中国要参与全球经济增长再平衡,不是靠压制出口或单方面扩大进口,而是需要透过改善贸易结构来实现这一目标。2011年第一季度贸易数据表明,中国正朝着这个大方向努力前行。不过,贸易结构尽管有所改善,但问题还是依然存在,如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如何平衡增长、进口的"量"与"价"如何配合等问题。
对今年一季度数据与以往数据比较发现,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增长结构有所改善,但矛盾依然较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一般贸易受本国贸易政策的影响较大,加工贸易受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其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销售完全依赖国外,与国内投资和消费的相关性相对较低,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增长出现大幅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必然也会产生放大效应。例如,中国外贸总量增长自2000年后相当快,其中加工贸易增长更快。但受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外贸特别是加工贸易也遭遇重创。2010年后,中国外贸开始恢复增长,特别是在贸易结构改善上有所突破。相关贸易数据显示,2010年一般贸易增长39.9%,加工贸易增长27.3%(其中出口增长26.2%);2011年一季度一般贸易增长34.8%(出口增长31.7%),加工贸易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7%)。可见,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之间增长差距在10个百分点上下,贸易结构有所改善迹象显著。但是,贸易顺差压力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加工贸易顺差仍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以今年一季度数据分析,一般贸易项下贸易逆差为459.8亿美元,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为771.1亿美元,表明当前外贸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一季度贸易数据或许并不能代表全年情况,特别是一般贸易的贸易逆差与加工贸易的贸易顺差之间"互补性"平衡是否合理?一般贸易的高增长及贸易增长的结构性缺陷能否长期维持?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贸易数据却揭示了当前中国外贸走向已悄然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点更值得关注。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值得引起思考,那就是在今年一季度进口大幅度增长当中,既有量的增加,也有价格的"增长",而且价格增长要快于数量增长。这意味着什么?不妨以下面的两个案例来说明。例如,一季度铁矿砂进口量增加14.4%,但远低于进口均价上涨59.5%;大豆进口量减少0.7%,但进口均价却上涨了25.7%。仅这两项大宗商品的价格增长,就使进口"增长"达200多亿美元。这一现象启示我们,中国不能依靠这样的进口"增长"来改善贸易结构,也不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贸易平衡,因为这反倒可能引发输入型通胀压力。
和龙的经济
(1)①材料一反映了2006-2011年,我国的货物进口额和出口额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受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与2008年相比有所下滑。 ②我国的货物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或答我国对外贸易处于贸易顺差地位),表明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③外贸对我国经济的贡献率还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④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 ⑤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或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⑥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每点2分,答到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 |
试题分析:(1)本题是图标题,解答图表题时应注意“三看”、“两比较”。1.“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三看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2.“两比较”,即“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根据上述图标题的做题原则,通过观察图表,得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时间的变化,要注意变化趋势中的不同;其次要注意比较二者的不同,同时要得出结论;最后通过观察小注,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2)解答本题一定要注意设问“结合材料二中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不能抛开材料生搬硬套教材的有关理论,“我国出口的产品仍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不足10%。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针对上述材料,我们能够得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增加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创造自主品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或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同时,我们根据题中经济问题,概括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发展。 |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00-200字左右
2011年,和龙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8783万元,比2010年增长5.6%。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443公顷,比2010年增长0.6%。粮食总产量接近历史最好水平,达101375吨,比2010年增长18.5%。
2011年末,和龙市大牲畜存栏数24543头,比2010年增长3.4%。其中牛存栏数24448头;猪存栏数19276头,比2010年增长5.5%;羊存栏数7544只,比2010年增长5.5%。2011年肉类总产量4896吨,水产品产量达149吨。2011年实现林业总产值44599万元,比2010年增长2.8%。 2011年,和龙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30081万元,比2010年增长30.7%,占GDP比重为53.3%,比2010年提高8.5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82.7%。和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37047万元,比2010年增长67.8%。其中市属工业597908万元,增长74.2%。2011年,和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5576万元,比2010年增长77.7%,其中市属工业493748万元,增长85.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9783万元,比2010年增长47.3%,其中市属工业38916万元,比2010年增长48.6%;实现利税总额53938万元,比2010年增长41.1%,其中市属工业52179万元,比2010年增长42.5%。以天池矿业、天池选矿、庆兴煤业等企业为代表的采矿业实现总产值311033万元,比2010年增长51.8%,占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超过五成,达52.0%。
2011年,和龙市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5亿元,比2010年增长8.6%。 2011年,和龙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0851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38.2%。其中进口总额8307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75.2%;出口总额2544万美元,比2010年下降18.2%。在进出口贸易中,延边天池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全年进出口总额达7556万美元,占和龙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69.6%。
2011年,和龙市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9.0%;实现旅游总收入1.4亿元,比2010年增长32.1%。
摘 要:本文介绍了我国过去和现在对外贸易的概念与发展历程,然后描述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息息相关,并且用数据说明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3/view-7329709.htm
关键词:对外贸易;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建议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概述与发展历程
1.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与现代的对外贸易
我国对外贸易在古代主要是“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显示自己贤明德威而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这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外交往关系。现代的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国与国、国与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对外进行商品和劳务的交往关系。她与古代的对外贸易不同,不仅范围扩大了,而且目的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2.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始于秦朝而兴于汉代繁荣于唐朝发展于明朝暗淡于清朝。汉唐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丝绸之路”形成了,其对外贸易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繁荣景象,访问、观光、经商的人从世界各国纷纷来华,不但陆上贸易有所发展,而且海上贸易尤其兴旺。宋朝时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鼓励海外贸易,那时我国对外贸易的港口十分繁荣。明朝时,因郑和下西洋而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接贸易,他们的足迹遍布亚非欧三大洲。但是盛极必衰在清朝时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我国近代的对外贸易
1840年鸦片战争强迫打开我国国门,清政府与侵略国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求和条约,中国从此沦陷成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进入了最黑暗、最耻辱的时期。中国经济被西方列强通过对外贸易的方式进行经济侵略。
(3)我国当代的对外贸易
当代我国对外贸易思想发展主要受苏联的经济体制的影响,有着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和国家垄断外贸管理体制被作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转变并积极与国际经济贸易交往通行规则接轨的基本路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是一直保持着持续而高速的增长,从1978到2004年,我对外贸易额全球排名有着质的飞越从第32位上升到全球第三,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从1%增加到2007年的7%左右;经济发展取得的进步十分明显,GDP从1978年的千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十万亿元,在全球排行的位次被不断提升。
我国在对外贸易方面,进出口总额从百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万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百分之十几。我国的外贸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利用外资不论是量还是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我国不仅单边贸易在增加,双边贸易更是迅速发展突波千亿美元大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往来有所下降甚至低迷,但结合我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还是在不断的增长,经济增长带来对外贸易的增长而对外贸易又反作用于经济增长,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确立了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是因为改革开放为她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增长。1978年~2010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年平均增长16.8%,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高出8.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年平均增长17.2%,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高出9.2个百分点:进口年平均增长16.4%,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7.3%高出9.1个百分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货物贸易更是高位大幅增长,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20.1%,比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9.3%高出10.8个百分点。近几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期间取得,这既表明中国出口商品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证实了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进口,对支撑受危机冲击国家和地区出口、降低国内需求萎缩压力,以及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2.对外贸易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改革开放前,中国长时间处于经济短缺状态,为了“互通有无、调节余缺”才会有对外贸易,而且规模很小,又以进口为主,因此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没有也无法显现。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不论从国民的意识还是行动它都被列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交往形式,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一,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迅速扩张的出口贸易规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贡献度不断提高。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增长速度,据统计,1979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9%,货物出口额平均年增长率达17.2%,高出GDP7.3个百分点。自世贸组织以来,二者发展速度进一步扩大。2001年~20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提高到10.5%,出口增速相当GDP两倍,高达20.3%。
3.对外贸易为国家增加了税收和外汇储备
据统计,1991年~2010年,20年间我国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为72186.5亿元,出口退税额为47017.5亿元。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减去出口退税后,国家财政从进出口环节中直接获得的税达到12518.4亿元。改革开放前我国外汇储备极度短缺,1978年仅有1.7亿美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的政策措施的实施,90年后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了顺差时代。1990年~2010年,除个别年份贸易逆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顺差,其中2008年高达近3000亿元。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2010年,2.8万亿美元相当于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关口的1990年的256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充足的外汇储备,对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金融危机有着重要作用。 4.对外贸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对外贸易不仅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就业机会被创造而提供的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经济学理论认为,扩大出口会为我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扩大进口则有助于为外国提供就业机会。多年来,我国进口贸易快速发展,顺差不断扩大,既为我国巨大的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就业途径,也部分抵消了进口所带来的就业机会转移。
5.对外贸易使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加深了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尤其是我国成为世界首要出口国、仅次于美国的进口国和经济体后,我国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由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总值的1.8%提高到2001年的4.2%,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9.3%。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1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3.6%,远高于美国的6.7%。如果没有我国的贡献,当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2.5%降至1.8%。从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数据我们可知,2000年~2009年,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7%和15%,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总量3%的发展速度。特别是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量下降了12.8%,而中国的进口量增长2.9%,对缓解市场需求萎缩压力、带动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十分明显。
贸易壁垒是指来自国外的商品和劳务被本本国为保护本国经济而设置的人为限制。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来的是,我国的贸易壁垒事件发生频率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关税壁垒和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都被全球化的到来大大减少,贸易各国纷纷使用新式手段来保护本国经济,例如,反倾销、技术壁垒等。由于出口快速增长,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大受害国,中国发生反倾销案子累计达800多起。同时我国的出口被美国用各种办法限制,不仅有一般的关税和配额,而且反倾销诉讼、技术与绿色壁垒、具有严格标准的动植物检疫等一些特别的措施被使用。其次,我国人口红利在慢慢消失,劳动力已不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
从2004年起,民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珠三角出现了。几年过去了,招工难迅速在全国经济增长核心带扩散。虽然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中国的出口制造业,短期内使大批农民工被迫离岗返乡,但是随着经济持续走稳,企业却再次面临更严重的招工难。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大幅度提高工资抢人,而有些企业则因为雇佣不到足够的工人不敢接订单,形成产能闲置。对此,我国的劳动专家指出,招工难于我国人口红利趋于结束有直接关系。最后,在中国制造下的贸易顺差已不能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从1994年我国开始进入贸易顺差时期,迄今一直享有贸易顺差。但是过度的贸易顺差对内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净损失,资源的过度输出和消耗,对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成为贸易摩擦的根源。而且中国制造不利于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创造的产品附加值低是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总之,面对这么多的机遇,我国应该做好全面的促进工作:
(1)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低碳、绿色贸易之路。我国要提高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的能力,降低高污染产品的出口,走可持续出口贸易之路。
(2)以创新为动力,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创新是竞争能力的核心,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活的源泉,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3)扩大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做大做强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经济价值是十分庞大的,我国现在是处于各国贸易链的最低环节,不仅获利少而且对环境伤害十分严重,不利于我国环境保护。
(4)协议与自主开放并举,开放方式多样。开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历史告诉我们开放不能局限于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区,否则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优化发展空间布局,确保稳定持续发展。发展不能敷衍了事而要确保质量以便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
(6)优化结构,提升贸易产品知识含量。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出口的商品要有知识含量。
(7)加强国际竞争与和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平与发展是各国取得的共识,国际竞争是国家居安思危的有力佐证。
面对这么多的挑战,我国更应该积极面对取长补短,努力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采取应对措施:
(1)加强区区域一体化建设,贸易壁垒会区域贸易自由性的特征下减少,有利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和发展,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在世界范围内被推动。
(2)积极应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利益博弈加剧的规律性表现,也是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性原则和维护买一权利的表现。
(3)加强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着力发展行业职业培训,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适用的人才;进一步开放教育领域,引进国外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资格认证。
(4)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国际营销能力。
(5)加快低碳经济发展,大力支持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绿色同行证,抢占低碳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国际贸易新市场。
(6)防范国际经济风险,建立健全全开放型经济运行的风险防范机制,才能切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