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能实现保稳提质的原因是产业优势的发挥、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自贸协定的推进等。
1、产业优势的发挥
中国拥有健全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这使得中国在全球市场中具有竞争力。此外,政府在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
中国政府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货币和结构性政策等,这些政策有助于稳定外贸增长,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市场信心。
3、自贸协定的推进
中国在推进自贸协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有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便利化。截至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生效实施,这为中国外贸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便利的贸易环境。
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作用
1、拉动经济增长,外贸出口已和投资、消费一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机电产品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近30%。
3、创造就业机会,与对外贸易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达近亿人。
4、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备,进口税收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成为仅次于国内增值税的第二大税源,国家外汇储备已突破新高,提高了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
5、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国内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占进口总额的90%。
二、 中国外贸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对外贸行业有什么影响?假设你是一个珠三角的外贸企业老
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15世纪至17世纪的重商主义政策阶段
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海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转向金银货币。
与此相适应,产生了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
早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重金主义,即绝对禁止贵金属外流。
为此,当时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禁止货币出口,由国家垄断全部货币贸易,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所得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
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贸易差额论,认为:“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通的资本却会不断增值”所以,对货币不应过分加以限制。
于是管理金银进出口的政策变为管制货物的进出口,力图通过奖出限入,保证贸易出超,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重商主义思想的传播使保护贸易政策在西欧得到普遍推行。
对加速这一时期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二)18世纪至19世纪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并存阶段
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限制及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和服务、企业的各种优惠与特权,在国内外市场上进行竟争。
而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法规与措施,限制外国商品与服务的进口,鼓励本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受外国商品与服务的竞争。
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全球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已达50%,因此,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销售其工业产品。
而各国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则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妨碍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实现,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贸易政策。
于是出现了以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贸易学说。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奠定了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是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为依据的,主张从绝对利益出发。
把国内分工扩大到国际分工,每个国家只发展那些具有绝对优势条件的工业,并用这些优势工业的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换,而不必发展那些不具备优势条件的工业。
但这种理论在英国产业革命后,也不能适应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国外市场的需要,因此,继亚当斯密之后,大卫李嘉图又提出了“比较利益说”。
他认为:由于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上的优势地位不同,不利程度也不同,因此,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然后通过对外贸易进行交换,这样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流动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这种交易对各方都有利。
在同一历史时期,当产业革命在英、法等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经济并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一些国家的工业资产阶级则需求 *** 保护其幼稚工业,实行贸易保护,减少外国商品进口,以保护本国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工业。
于是形成了与贸易学说相对立的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
美国第一项财长汉密尔顿主张保护贸易的依据是:新的工业在早期的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知道效率提高到可以在免税基础上与外国同类商品进行竞争的水平。
因此,当时的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美国,因为英美两国经济情况不同,不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美国如实行贸易政策,将会严重损害其经济。
汉密尔顿的保护贸易主张对美国经济发展以及美国的产业革命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美国以后的贸易政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李斯特认为,当一国工业尚无力和外国竞争的时候,如果实行贸易政策,则该国必然会因工业被挤跨而导致灭亡,一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确定自己的外贸政策,而不应固定不变。
他认为,国家的富强不在于现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将来能创造多少财富,而能创造财富的是生产力,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三)一战至二战期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竟争的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代替了竞争,到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市场矛盾的尖锐化,垄断资本主义不仅要求垄断国内市场,也要求垄断国外市场,因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不同程度地提高关税、实行外汇限制、进口数量限制、鼓励出口,即实行以保护垄断资本利益为目的的外贸政策。
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基本特点:即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也保护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或夕阳工业。
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保护的措施多样化,既有关税措施,也有名目繁多的非关税措施。
(四)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贸易化与新贸易保护抬头阶段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贸易化”的口号下,加强相互市场的渗透。
首先是美国为打入西欧和日本市场提出了“贸易化”,接着西欧各国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开始搞“贸易化”,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普遍地降低关税、减少进口数量限制、放松外汇管制。
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经济危机严重,市场问题日益尖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超保护贸易政策又重新抬头。
主要表现为:1对工业产品保护程度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程度提高;2非关税壁垒在新增保护政策中占据主导地位;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五)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至今的协调贸易政策阶段
协调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内制定一系列的贸易政策、法规,加强对外贸易有秩序、健康发展的管理;对外通过谈判签定双边、区域及多边贸易条约或协定,协调与其他贸易伙伴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权利与义务。
20世纪80年代前,美国曾长期主张无条件的贸易。
然而当进口迅速增长,美国公司第一次在国内面临激烈的外国竞争时,尤其是进入20实际80年代中后期,美国贸易地位迅速衰落,美国 *** 不得不重新审视其贸易政策和寻找新的理论依据。
1980-1988间,美国占世界进口份额从13%迅速增长到16%,而出口则在11%左右徘徊,结果导致美国经常项目从1980年的20亿美元顺差变为1988年的1200亿美元逆差,同期,欧洲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现象。
于是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保护要求暴发,于是新的贸易理论——协调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协调贸易理论认为: *** 国内寻求的是本国国民福利,而不是世界或外国消费者、生产者福利的最大化。
*** 的干预能帮助国内企业获得可能会被外国企业抢占的利润。
如果 *** 政策有利于国内企业贷款以增加生产设施,外国企业的扩张就会受到阻碍,结果便是国内企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增加。
同时,由于 *** 干预往往是基于对国内企业和 *** 的相对不公平竞争行为而实行的,因此这种干预也将迫使外国 *** 开放受保护的市场,进而实现贸易的目标。
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外贸政策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保护措施是针对某些进口商实施的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之间可以是互不关联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不确定的特点,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保护措施。
而保护贸易措施本身已制度化即随着 *** 管理贸易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充实和调整。
并且这些措施彼此相互配合,具有综合性、系列化优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管理贸易体系。
(2)管理贸易的法律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法律发展成为以对外贸易法规为中心,与其他方面的国内法规相配合的统一整体。
管理外贸法律的整体化主要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并且有一定的弹性,如西方国家用法律条款规定处理不同国家、地区和多边贸易关系的准则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控制、外汇管理、对外经济援助、技术转让等多项内容。
(3)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投资的化。
无论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还是美洲的经济一体化发展,都为协调贸易政策的实行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4)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增强。
贸易化和开放贸易体制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发达、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地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协议、协定,并以这些协议、协定为核心、协调本国贸易政策,以便推动贸易与投资的化,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对外贸易对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强。因此,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现状及把握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正确判断未来经济形势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历史回顾利用国际贸易,加速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和优化,尽快实现工业化目标,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我国对外贸易量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逐年扩大据统计,从78年至98年,我国外贸总量累计达175669.7亿人民币,98年是78年的75倍,其中进口累计83518.9亿,是78年的61倍,台车式抛喷丸落砂清理机,出口累计92150.8亿,是78年的90倍。进出口在20年中都保持了一定的增幅。且出口无论在增幅还是在量上都略高于进口,保持了较平衡的关系(见表1)2、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通常认为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NP的比重被称为该国的贸易依存度,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衡量该国国民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一般认为,贸易依存度在5%以下为不开放国,5%-10%为较开放国,20%以上为最开放国或典型贸易国。从表一不难看出,我国从78年以来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开放的程度已经相当高,基本从一个较开放国发展成一个贸易国。3、我国出口贸易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越来越大,位次已于97年升至第十位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出口量的增加,我国的出口额无论在量上还是在世界出口的比重及位次上都有明显的变化。80年,我国出口额为181.2百万美元,同期世界出口额为19906百万美元,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0.9%,位于第26位。到了97年,我国出口额为1827.9百万美元比80年增加9.1倍,占世界出口总金额的3.2%,在位次上已挤入前十名。并且在此之前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11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国。4、出口快速增长,为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98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仅增长了0.5%,但从79年到97年我国出口贸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幅。其中有13个年头保持了环比增幅在20%以上。(见表1)81年到98年,出口环比增幅平均为26.7%,GDP环比增幅平均为9.98%,出口增幅远远高于GDP的增幅,也高于同期投资(22.07%)的平均增幅。推动经济发展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因素中,出口起着日益显著的作用。5、我国对外贸易对GDP有一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我们用结构相对数法通过考察局部占全局的比重大小来判断局部对全局的影响程度,其中包括对总量和增量的影响。其公式如下:对外贸易GDP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相对增幅。公式中包括两部分:对外贸易GDP的贡献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对外贸易GDP的拉动度=贡献度*GDP相对增幅,钢管抛丸机。从统计的结果看自78年到98年,我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度和拉动度除个别年份由于贸易逆差为负外,其它年份对外贸易对GDP的增长都起到一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其中83年GDP增幅中有66.1%是对外贸易贡献的,当年GDP增幅10.9%中有7.2个百分点是对外贸易拉动的。97年贡献度高达33.9%,也即97年我国GDP的增幅中33.9%是对外贸易贡献的。拉动度为3%,说明.在8.8%增幅中有3个百分点是对外贸易拉动的。98年,因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量锐减,环比增幅减为0.5%,对GDP的贡献度减至5.3%,拉动度减至0.4%。可以这样说,出口锐减因而没能对GDP增长起到相应的拉动作用是98年GDP增幅未达8%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对外贸易对一个开放的国家而言其分量显而易见。二、我国对外贸易的未来势分析1、对外贸易的国际环境分析(1)世界经济变化和国际市场走向由于国际形势的动荡,国际组织对今后经济形势的预测观点不一致。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前景"报告中预测世界经济增长率为1.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为2.2%-2.3%,德国《世界报》98年12月19日刊文章说,根据多家国际机构预测,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可达2%,2000年提高到3%。从上我们可以初步判断,9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在2%左右应是较科学的。(2)世界贸易和我国主要贸易国(地区)的变化根据经合组织的预测,99年、2000年世界贸易将会分别增长5.3%、、6.1%,高于98年4.6%的数字,说明99年以后世界贸易将会出现恢复性增长。对于我国而言,几个主要贸易国的情况,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可能更具直接意义。和一般预测一样,观点各不相同,我们保守点估计,美国经济增长率仍能保持2.5%-3%。虽略低于98年3.5%的增幅,估计对我国外贸影响不大。日本经济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日本经济的衰退,估计对我国外贸不会有刺激作用。香港在99年估计不会摆脱负增长,但恢复性回升是极有可能的,应该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欧洲和欧盟经济99年将保持温和增长,2.2%以上的增长率,不会恶化我国对其的外贸关系。(3)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及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中国加入WTO的原则是以关税减让为主要代价,并以享受发展中国家待遇为前提。加入WTO的好处可归结为以下三点:a、可以在130多个成员国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b、通过世贸组织解决国际贸易摩擦,保护中国经济贸易利益。c、及时获得国际经贸信息。减让关税是中国加入WTO最主要的代价,这也是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随着进程的加深,我国在进口方面不断削减限制。从92年以来关税四次下调,平均关税已由45%降至17%,并承诺2005年将进一步降到10%。97年降税品种中高于平均降幅的约占40%。几大类产品平均降幅为:矿产品31%、、化工原料及产品19%、木材及纸制品32%、机电产品18%、轻工产品31%、农产品34%、纺织品17%。加入WTO,关税大幅下调,除有利于缓解我国国内缺乏的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产品进口外,还将增加其他商品的进口,直接后果是进口总额和数量的增加。对于出口而言,其作用也一样,由于取消了贸易歧视,我国较有优势的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产品出口会大量增加。这是从理论上来判断,但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我们不难发现,短期内加入WTO对我国进出口好处并不十分明显。94年以后,我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对外贸易状况良好。如果加入WTO,进口会因关税大幅下挫而大增,加之国内目前采取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极易引起进口的大增。这种情况下,如果出口不能即刻跟上,外贸形势反转极有可能出现,逆差取代顺差。排除其他因素不计,短期内出口优势仅集中在纺织品和家电上,对整体出口形势影响不大。2、对外贸易的国内环境分析(1)上半年的宏观形势及对GDP增长的影响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189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放慢且对民间投资没有明显催化作用,估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后的GDP增幅。物价指数持续走低,消费需求依旧不足,对经济增长的限制作用不会有实质性改变。外贸出口下降,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头五个月我国出口总额676亿美元,同比下降5.3%;进口605亿美元,增加15.3%;顺差同比减少118亿美元,照此乐观估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贸形势不恶化,净出口也不会对GDP增幅有理想的贡献度和拉动度。(2)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及对进出口增长的客观要求以上对宏观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对GDP增幅有重大影响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在今后一段时间情况不容乐观。从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估计99年GDP增幅会在7.6%-8%之间。排除其他因素不计,出口至少要保持98年的贡献度和拉动度或略有提高才会有保证。反之,若出口下半年有大的转变,好于估计值的话,可能对GDP的增长有更理想的贡献和拉动作用。(3)人民币今后的走势及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整个地区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贡献,时至今日如果继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就会与启动内需的政策相矛盾。人民币坚守在8.27的水平上,在周边国家都贬值的情况下,实际人民币汇率是升值的。这种情况下,最直接的结果是进口大量增加,而出口大幅减少,这一点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外贸运行中已充分得到体现。更有甚者,人民币保持坚挺使扩大内需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难于有效实施,因此可能导致整个宏观经济继续走软。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今后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政策遏止住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其结果对于外贸而言将有效改变出口锐减,进口激增的局面。3、我国对外贸易的未来趋势的研判(1)从历史统计数据来看,79年-98年净出口对GDP的平均贡献度7.6%,平均拉动度为0.56%,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投资、消费、出口)中占有的份额是较小的,对经济的拉动度也不大。一方面说明虽然外贸在经济增长幅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很有限,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另一方面说明如果进出口进一步增加,将毫无疑问会对GDP的增长有较强贡献。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99年对外贸易的状况和98年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动。照前半年的情况看,99年净出口估计会低于98年的数字,因此对外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度基本不会高于98年0.5%的水平,其在GDP增幅中充其量只能占0.5个百分点。净出口总额会在(400-450)亿美元之间。(2)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基本已形成较合理的格局,从理论上讲一种格局的形成是个时段的问题,因此一两年内无论是产品结构还是地区结构都不会有实质的变化。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口中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尽管初级品进口不断增加,但短期内不会危及目前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总额80%,出口占85%左右;初级品进口占总额近20%,出口占总额15%弱。在地区结构上,广东、上海、江苏等省(市)将会保持绝对优势不变。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仍是美国、日本、香港和欧盟,但并不排除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增加,如非洲和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