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为700万的订单。大单是指金额在20-100万元之间的订单,特大单是指金额超过100万元的订单。因此,700万的订单属于特大单的范畴,可以简称为大订单,700万的大订单是指金额为700万的订单。
我国家具出口订单激增三倍,从长远角度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订单暴增利润“缩水” 外贸企业闯关高汇率
鲁骏在深圳经营一家做音频产品的公司,这家公司90%的订单都是出口订单,主要流向欧美日韩。
疫情以来,由于中国的复工复产明显比世界平均水平要快,很多音频产品的需求涌向中国。公司仓库里,堆满了即将发货的产品。临近年关,所有人都在加班加点忙碌着。鲁骏告诉记者,他们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四月底。
鲁骏称,客户的订单蜂拥而至,排交期基本上都是三个月以后了。2020年,订单大概增长了100%。
虽然订单量暴增,但他们的收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民币近期的大幅升值。
“2020年10月8日左右,我们打开美元账户一看,汇率从六点八几掉到了六点六几,一夜之间,对我们来讲,可能蒸发了几十万。”鲁骏说。
同样被汇率上涨困扰的还有李洪西,他的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业务,这几天他正为员工发工资发愁,因为公司账面上的人民币,已经不多了。
2020年5月27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7.1954的年内低点开始“反攻”,而这股势头在进入2021年以后仍未停止。新年第一个工作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5408;到了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764。李洪西算账,现在换10万美元,比去年6月份,就要亏上七八万元。
保利润 外贸企业应变求生
外贸企业往往生产在国内,订单来自海外,收的是美元,但购料、人工支出都需要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换汇就成为了一件不停吞噬利润的事。如何减少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外贸企业各有各的“招数”。
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鲁骏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重新确定订单价格。因为订单都是以美元计价,可是原材料等购买却是需要人民币。为了减少损失,鲁骏跟销售和财务的同事做出了四五种方案,他们决定产品价格涨价幅度的重要依据,就是对2021年汇率的预期。
除了调整订单价格对冲汇率风险之外,有的外贸企业还改变了订单报价的时效性,从之前的一年缩短到半年甚至三个月。这样虽然可能导致客户对企业的信心减弱,但是在汇率波动如此剧烈的情况下,保证利润成了当务之急。
除此之外,有的企业还在努力改变支付模式,给原材料等供应商支付美元,避免换汇来带的损失。
汇率避险工具受关注 外贸企业急需金融人才
汇率的变化导致企业利润大减,但涨价会让产品竞争力锐减,能够平抑汇率波动的金融工具此时就成了很好的选择。这些“金融工具”在实际运用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能否真的帮到这些外贸企业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银行都有外汇类的服务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一些银行表示,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前来咨询汇率风险管理业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期望能尽快锁定结汇汇率,以减少人民币快速升值所带来的结汇损失。
出口强劲也催生出更多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而锁汇,是当前进出口企业在应对汇率波动时,最普遍的操作。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外贸企业一般要通过汇率的远期合约来做套期保值,对冲远期汇率的波动。因为很多企业收款,可能要有一段时间,但是未来一段时间汇率怎么波动,是无法预测的。
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还是有不少小型外贸企业并未进行汇率避险。
李洪西坦言:“不了解锁汇,我们毕竟是跨境电商企业,产品是一个一个卖给消费者,订单再集合回来,不是传统外贸,没有大批量订单、FOB(离岸价),我们就没有这样的东西。”
除了觉得帮助不大之外,很多企业还会担心,使用金融工具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
深圳某科技公司CEO曹志锋表示:“我们也有跟银行在谈,包括T+1、锁汇,因为企业面临着现金流的问题,目前来看,这一部分的帮助并不是太大,我们主要是寻求供应商、客户端的理解。”
也有企业表示,十分需要金融工具的帮助,来规避汇率风险,但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企业在具体操作中,会显得束手无策。
鲁骏称:“如果能有这方面的人才,给我们做一些指点,直接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一些反向的操作,或者是期权的操作,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是更加有利的,这也是我们接下来要补的一个功课。”
好不容易旺季来了,纺织外贸订单却开始“逆回流”
家具出入口订单信息暴增?家具出入口订单信息猛增三倍是什么原因?家具出入口订单信息猛增三倍公司应急惹人提产,受国外肺炎疫情第二次爆发的危害,国外宅经济已经开演,家具产品需求提升,生产制造家俱的公司停产,来源于我国的家具已经被国外限时抢购。三季度至今,在我国出口贸易加快修复,家装行业出入口订单信息的受欢迎水平超过销售市场预估。
彭石清的家具制造厂生产加工地在惠州,每一年加工厂年产值超出五亿元人民币,超出三分之一的业务流程是来源于外贸订单。彭石清告知,今年初出入口订单信息在不断下降,但10月份之后,她们的外贸订单出现了井喷式的提高。中国香港简欧家具集团公司经理彭石清,上月大家又再次整体规划,取出一部分生产能力供货国际市场,外贸订单量最少在之前的三倍之上,在这个全过程之中,前边相对而言还可以融入,可是到后边国外的订单难以彻底按时做给它。
据专业人士详细介绍,家具全产业链正迈入一轮史无前例的市场行情,订单信息猛增、原料需求量很高。家具企业管理者冯小和对销售市场的火爆感触颇深。冯小和的工作中每天忙得不相往来,一方面开拓新的生产流水线,另一方面应急惹人。冯小和表明,企业的生产能力早已无法跟上订单信息的增速了,出入口订单信息排来到2020年3月份。
家具出入口领域的不断转暖,从上市企业的三季报数据信息中也可窥一二。这一轮强悍的国外要求,也产生中国家具版块迅速走高。目前为止,家居定制领域的9家上市企业皆已公布今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汇报显示信息,2020年1-10月,家具定制领域营业收入和纯利润的均值增长幅度各自为1.48%和-19.01%。
如果进口商考虑下更大的订单,你们会降低价格吗。
近期在纺织人的朋友圈中一段视频被频频转发,视频中业务员们挤在染厂办公室中,等待着染厂相关负责人员排出计划,而染厂负责人的桌上堆着的,却是一张张加急单。
所谓加急单,指的是在染厂排单已经满了的时候,纺织企业为了做一些比较紧急的订单,付出一些额外的金钱让自己的单子先做,染厂则把一些不太紧急的单子往后移,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插队凭证”。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加急单的出现意味着市场行情的火热。
“几个月以来,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地忙生产,为了订单大幅增加感到庆幸。但人民币大幅升值,让我们的利润缩水了一大截,越是订单多营收好的企业,损失越严重,这谁受得了?”浙江纺织企业负责人李勇对于这阵子的情况大为不满地表示。
要知道早在2020年11月18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上升至1美元对人民币6.5593元,正式开启了“6.5元时代”。
与此同时,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继刷新近两年半新高。
但这并不是企业成本压缩的唯一事件。
2021年春季,一波纺织服装的布料上涨浪潮,再次冲击了整个市场。
一家主要生产布料的浙江企业透露,去年一年原料走势都比较平稳,布料价格也基本上没有太大波动。但今年春节之后布料涨幅较高。
最重要的原因是布料的原料、纱线全面上涨,导致胚布价格上涨。加上今年天气又暖得较早,纺织企业一拥而上开始生产,导致对布料的需求突然紧张起来。
中原期货棉花研究员表示,今年初,随着海外市场的多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原油价格的大幅度反弹,导致了纤维料的大幅度上涨,其中氨纶、粘胶上涨后的价格均超过了疫情前的价格水平。
他还表示“目前纺织服装订单表现较好,普遍订单在4月份,有些甚至排到6月份。其中纱线订单较好,而布料订单相对偏弱,主要原因是原料上涨幅度较大,终端企业接受难度较大。”
可是你要知道,对于纱线旺盛的需求,并非只有国内纺织企业,东南亚的需求也不小。在这背后,与东南亚部分纺织服装成品订单回流当地有关。
中原期货研究员表示,2020年8、9月曾经出现过部分东南亚订单转到中国的情况,这个要归功于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强有力防控,以及中国拥有完整的纺织产业供应链。
随着疫情的逐渐稳定,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东南亚国家也陆续地开始接单。
这对于不少外贸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毕竟价格才稳定没多久,眼看着快到手的订单没了,谁都不想。
就目前情况分析看来,未来全年纺织品消费方面,中国国内的消费将大概率是呈现趋于稳定的状态。
而对于中国纺织品出口来看,2021年的3、4季度仍旧需要关注美国和欧洲的疫情,以及接种疫苗的保护力度。
会考虑降价。
降价谈判需注意:1、首先,应该分析客户当时的状态确定客户手上是否是真的有订单,答应了客户目标价格之后他是否真的会下单,可以问客户这些问题:货物数量有多少,如果一切OK,什么时候可以下单打定金过来。,除了价格外,付款方式、其他条件是否已经OK了,如果客户当时没有订单,那么你给客户降价,降到客户的目标价格,也并没有什么作用,客户过段时间过来确认订单早就不是这个价格了。另外强调一点,价格谈判,其实从你的报价就已经开始了,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报价的环节。
2、其次,翻聊天记录及跟进的情况判断此时的谈判进度,如果和客户之间还没有讨价还价交锋,那么就不要太容易降价。采购往往有几个特点:永远不接受供应商的前两次报价永远会让供应商觉得他有很多备选供应商。永远会让供应商觉得他自己能够决定订单。
3、特别是外贸客户中,存在着大量的客户类型是中间商,对于中间商来说,你轻松的给出的低价格,也会误导让他给他的终端客户较低的价格。而当终端客户一砍价,他就会找我们砍价,如果你在之前就已经把降价空间给让了出去,他砍不下来价格,就会因为中间商利润问题,就会折了单子。这个度有些客户并不一定会把握,所以就要我们来把握。了解清楚上面两个点,即使有降价空间,也要采用阶梯降价法,幅度要越来越小,第一次降3%,第二次降2%,第三次降0.5%。所以,不要给了客户很低的价格,还让他感觉我们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他还能继续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