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接连突破大关,人民币升值近期成为关注的焦点,做为外贸人,可以说这是件极为重大的事情。因此,今天特连转载关于“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类帖子若干。希望对此有全面的认识。 在转帖之前,先阐明关于汇率方面几个小知识1.浮动汇率制:一种国际汇率制度。在该制度条件下,汇率主要由市场力量(即供给和需求)决定,政府不设定及维持某种特定的汇率。有时也称作"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s)。当政府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时,该制度称为纯粹的浮动制。盯住“一篮子”(也称“一揽子”)货币是浮动汇率制的一种,这种浮动有两个特点,一是保值,二是波动幅度小。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外贸依存度看人民币升值中国经济周刊发布(有删改) 人民币升值从短期看弊大于利,从长期看却是中国摆脱初级产品 “世界工厂”的形象,促使产业升级,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的必然选择。短期:弊大于利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简单来说就是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在我国境内完成投资所需金额增加,外商投资的成本升高,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会使原来在境外完成投资所需的金额大大减少,部分有投资意向的投资商可能会将其投资意向转移。)一般来说,国家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对外贸的依赖程度。大国对外贸的依存度低,小国外贸依存度比较高。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外贸的增长。举例来说,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70%。一个国家经济的成熟程度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外贸依存度。较发达的经济体较少地依赖于外贸。高达70%的外贸依存度表明中国的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例如,服装和鞋类的出口依存度为71%、DVD机为63%。这些行业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中国的出口产品赚取的只是加工部分的加工费。而现代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利润显示,加工生产产业的利润只有5%。对于5%的利润来说,2%的汇率调整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有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人民币升值另一个可能的负面影响就是影响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外资接受国。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FDI) 的依赖和对外贸的依赖是相关联的。中国这些年一直采用鼓励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经济政策,而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同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当然,人民币升值将增加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给中国的外贸进口带来好处。但中国的出口依存度高于进口依存度。也就是说,从眼前可以量化的指标来看,中国从人民币升值中得到的好处少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既然人民币升值从短期可以量化的指标来看是弊大于利,为什么中国政府还要选择升值?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时机升值?减少贸易摩擦 改善外贸环境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的贸易摩擦持续增长,外贸出口环境恶化。来自商务部的资料表明,2004年前三季度,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46起,涉案金额11.1亿美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遭遇反补贴调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外贸出口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出口大国,外贸结构不合理。中国的出口市场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国家,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占了总出口的83%;由于出口产品类型单一(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出口产品价格处于低价位。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一方面需要出口来拉动经济,另一方面随着出口的增加,中国的贸易条件也越来越恶化。而人民币的升值可以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减少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改善外贸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如果进一步对人民币升值后的各行业情景做一个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因为人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如服装,玩具和纺织品等)将受损;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如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航空、化工和通讯等)将受益。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际购买力增强,机械和交通设备行业从高科技技术和设备进口中得益;航空企业在航油、飞机购买和租赁以及维修等方面有大量的美元交易和外债,所以人民币升值让航空公司特别是有大量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得益;化工类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减少,从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中得益;通讯类企业技术采购和海外资产并购中得益。 从行业利益来说,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是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扶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从长期来说,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吸引外资的角度来说,外资的投资成本增加,但技术密集型的外资企业的受影响程度远远小于劳动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这也是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科技进步政策的需要。鼓励外资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过程,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应用更高端技术,走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使中国摆脱仅仅是初级制成品的“世界工厂”形象。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负面影响有助于调整产品的市场目标结构,从而使外资投资的项目更关注国内市场,更多地通过提高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从而减少中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使中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 汇率改革不是为升值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时机,从中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上来说,中国经济2005年上半年运行在平稳高速的轨道里。上半年公布的经济指标显示经济增长为9.5%,外贸保持持续增长势态,外商投资热情依然旺盛;从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经济持续利好,美元逐渐转为强势,处于加息周期;而国际能源价格和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这些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给人民币小幅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2003年到2004年,连续2年,中国的进口增长幅度超过了出口增长幅度。2004年,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额已经缩小到1.94%。2005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上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依然坚挺,中国的进口继续高速增长。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可见购买力增长在进口上可量化收益已经接近出口上的损失。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可以带来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改善中国国际贸易环境和减少外汇储备压力等长期的、不可以简单量化的收益。选择这个时机进行汇率调整,可以将可量化损失降到最小。进出口依存度的差额缩小也反映在这次升值的幅度上。2004年,中国的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的差额是1.94%,而这次小幅调整的1.93%就是一方面考虑了可以缓和贸易摩擦,提高国际购买力;另一方面也不至于对出口和吸引外资有破坏性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仅仅小幅调整的1.93%,低于世界市场的预期。事实上,人民币的这次汇率调整不是一个屈从于投机资金外部压力的结果,而是中国政府主动调整汇率政策,目的在于促进中国产业升级,改善中国国际贸易环境。小幅度调整显示了中国政府重视调整的可控性和渐进性,是长期准备和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且也从侧面显示了中国政府对自己的资本管制能力和驾驭宏观市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小幅调整重视的是可控性,在汇率调整以后,中国政府可以根据进口、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反应做进一步的调整。这样一方面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也使得人民币对周边国家和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巩固人民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地位。需要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目标不是升值,而是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这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次的汇率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表明中国的汇率政策将更具弹性,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可以减轻中国对美元的依赖,减少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参考” 而不是“盯住” 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但表明中国政府保留汇率调整的能力,也显示了中国政府开始积极主动地利用汇率政策来达到调整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中国产业升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增强经济发展持续性等一系列目的 2005-8-18 10:35:00 中国经济时报
尽管在预料之中,但人民币升值的宣布仍然来得太突然。虽然,与此前5%—10%的市场预期相比,2%的升值只是人民币进入浮动汇率机制的第一步,但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固定汇率的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言,这个升值显然已经影响到了他们。 2%的温和上涨对外贸影响有限 得知人民币要升值这一消息,浙江一家纺织品外贸企业的老板就暗自打起了算盘,目前绝大多数外贸服装订单的毛利在0.5元人民币,即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在0.5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小幅升值2%,意味着外贸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毛利将损失0.15元人民币。加上其他的运营成本,毛利跌破0.35元,意味着几乎无利可图。 纺织行业因为这两年利润被压得很低,所以受人民币升值影响比较大。对于其它行业,一般外贸企业的利润率都在3—5%之间,人民币升值也使之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一觉醒来,企业资产蒸发不少”,企业显得措手不及,这是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反应。影响不仅表现在企业户头上的美金市值蒸发不少,另外,人民币升值也将对于那些按原来的汇率来计算成本和收益,已出了货还没有回帐的企业,或是那些签了订单的企业而言,这种损失也许就更惨了。长远的损失还表现在升值带来的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这将直接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业绩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作为出口贸易大省,今年前5个月浙江实现出口280亿美元,贸易顺差161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的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欧美设限政策预计将导致三至四成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影响,而此次人民币升值,将再一次使纺织品出口企业,尤其是依靠量的扩张来取胜的企业或小企业遭受较大打击。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研究员徐强接受记者采访认为,2%的人民币升值对外贸有一些冲击,但冲击不是很大,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2%的幅度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对相关行业企业不会产生冲击。 “人民币升值已经说了很久了,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信息。正因为有了预期,理性的企业主体才对未来的人民升值有了准备,并做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即使有损失也会很小。”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金伯生这样认为。 金伯生说,2%的升值是符合我国汇率改革的“可控性”原则的,也说明政府对市场是负责任的。至少从目前来看,2%的升值并未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太大的震荡。“一点波动都没有的市场是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的。因此,汇率的浮动能让许多中国企业得到锻炼。”中国的企业要学会在竞争中成长,要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游泳。他认为,事实上,中国的企业习惯了安安稳稳地生存,在出现波动时已经开始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这就更要求汇率机制的改革。 长期看有利于改善贸易结构 人民币升值短期看来有“弊”,但从长远和大处着眼,也不能回避小幅升值带来的益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雨时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幅度有限,企业还是有比较强的消化能力。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肯定会对出口有些影响,但实际看来影响不是太大,因为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将会起到调整外贸出口结构的作用。人民币升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优胜劣汰的资源配置。一部分利润很薄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对于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承受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这将为中国整顿外贸出口企业鱼龙混珠的问题、改善贸易结构带来机遇。 “如今什么人都在做外贸,不规范不正当的内耗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竞争力,并使进口国家和进口商坐收渔利。”国家选择在此时升值,有其深远的考虑。7、8月份恰巧是服装外贸企业出货的淡季,此时升值,对纺织外贸企业而言可将损失降到最低。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日前指出,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跨越,就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恰好给出口型企业提供了这个契机。目前我国虽然对外贸易所占的份额很大,但从贸易中赚到的利润却是微薄的,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合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的发展了,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提高经济质量远比提高经济数量更重要。 徐强也认为,与贸易制裁相比,升值显然是一个更优选择。就今年上半年的中国与欧美纺织品争端来看,尽管取消配额后中国出口数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同期利润并没有相应的增长,给美国提供了优质低价的产品,还受到质疑和制裁,国内企业的价格战已经伤及自身。人民币升值恰恰为国内企业提高产品出口价格提供了一个契机。 一些出口企业也纷纷表示,尽管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他们的影响是负面居多,但从长远来看,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好机会。 在谈到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时,金伯生表示,企业要提升自身实力,不能只看眼前。重要的是要大量投入研发,提高技术,为企业的日后长期发展打下基础。企业也要学会使用金融保值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在学会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同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向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以获取国际竞争力。随着汇率的变化,企业肯定要在自己的产业战略上做一个调整。所谓企业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都会有这种调整的意识。 人民币升值:外贸业重负下前行
人民币不断升值成定局
汇改以来人民币一路高升,现在已累计升值超过3.78%。2006年12月29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8087元,突破7.81整数关口,再次创出汇改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不断升值无疑给中国的各行各业带了很大的影响,最为直接的要数外贸业。虽然从1994年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政府对人民币的干预程度降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已为业内人士所预见,并且不少企业还做了相应的准备,但是即便如此,此次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还是对外贸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外贸企业影响几何 从理论上讲,货币升值实际上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改变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来削弱它们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人民币升值3.78%,就相当于产品成本提高了3.78%,其出口的竞争力降低了3.78%。一国货币升值后,通过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上升,外国对其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规模得以制约。 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以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为主的三资企业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处于最低层的地位,利润率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的目的主要是看重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人民币升值以后,无疑将会抵消人力资本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中国的产品出口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某生产出口灯饰的节日灯企业负责人无不忧心忡忡的说,该公司今年拿到900万美元的订单,已经完成订单100万美元,6月份买了300万美元远期结汇,还有500万美元的订单要损失3.78%,损失达18.9万美元。 在人民币升值之后遭受打击的出口产业所受到的打击严重程度不一,享有外销低利贷款,外销退税,甚至以内销补贴外销的产业较没有受到此等优惠的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轻。享受优惠者多为比较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相关产业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补贴收入,而极力维持生产,这些无竞争力的产业都可依靠补贴勉强存活。 同时,因为不少中国厂家出口的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这些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业者,均没有按规定进行防治污染投资,而将造成的污染推给社会承担,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厂商因负担了污染防治的处理成本,相对前者缺乏竞争力,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无力出口而被迫倒闭,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违法者持续生存的不公平现象。这无疑对于守法的外贸企业不利。 在进口方面,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进口增加,对当地产业产生冲击,但受政府保护与未受保护的产业,所遭受的冲击程度不同。进口有管制的产业,即受政府保护的产业,在政府控制之下,不会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加进口。因此,此类产业并未受到影响。受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有高关税保护,此类产业仍相对有竞争力,所受影响相对也有限。本地产业受影响最大者,是那些没有进口管制,亦无高关税保护的产业,因进口大量增加,加之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相对较低,当地同类产业无法与之竞争而被挤跨。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低效率的当地产业依赖政策保护,受冲击小或没受冲击而大多继续生存;高效率的产业,因缺乏保护,受打击大反而被淘汰。亦即出现劣币驱除良币,产业结构产生逆调整,整体产业效率相对下降,失业增加的现象,不利于这些地方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某经济专家忧心忡忡的解释。 人民币升值以后,一些外贸企业之所以无法承受这一风险,业内人士认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处于全球化的劣势地位,产业固化难以升级,无法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获胜。因此,人民币升值再次为外贸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敲响了警钟。 的确,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从大国到强国的挑战,其实最关键的是中国整个生产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来决定中国贸易的转变过程。在亚洲国家中,韩国、日本都曾经历过本币升值的困难时期。尤其是日元在1985-1986年间升值达45%,这给以出口为导向的日本经济沉重的打击,日本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此期间从4.9%下降到2.5%。然而,日本通过产业结构改造,用几年的时间逐步走出了本币升值的阴影。日本银行的投资调查显示,出口业的萎缩使国内很大一部分资金投向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如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电子产品等制造厂商不仅从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而且从制造业转向非制造业,因而使第三产业得到了加强。从日本的发展经历可见货币升值具有双重性,关键在于如何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的重组和升级提供了有利因素。 "实现产业升级,就是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惟有如此才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有助于外贸的健康发展。"业内专家也如是提醒说。 重负下的前行 无论如何,人民币不断升值已经成为定局,变压力为动力以实现外贸业更为健康发展才是当前大计。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有风险意识,采取相关措施。如在浙江,为规避一旦人民币升值而导致收益减少的不可测因素,一些企业的出口远期外汇收入,正倾向于选择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作。在缴纳一定银行利息和费用后,企业将未来的人民币收益锁定,让保险公司承担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贸易损失。 据浙江华天集团副总经理张青峰介绍,这种做法在绍兴纺织出口企业中比较普遍。同样,杉杉集团国际商务部部长朱素君也透露说,他们与外商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尽管还没有为因人民币升值而直接提高产品出口单价,但凭借双方长期建立的信用关系,一般都会在私下协商,一旦人民币升值造成企业损失,外商应考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人民币升值已成为目前外贸签约的重要考虑因素。"他也无奈的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黄先海认为,在出口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外商愿意接受我国企业提高产品出口单价的要求,说明外商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值很高,对升值幅度的期望也很大,"企业4%左右的提价幅度,在外商对人民币升值幅度预计范围之内"。另外,受欧美对我国纺织品"特保"影响,我国对欧美的纺织出口量会明显减少,一般会促使我国纺织品海外市场价格上涨,这可能也是外商愿意接受我国纺企提价要求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政府来说,业内专家建议,各级政府还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各项对外贸易,在WTO规则准许的范围内辅之以多种经济政策,如运用计划、税收、价格、财政、信贷、利率等各种经济杠杆,通过经济、法律、行政各种手段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例如通过关税政策、配额政策,使应该受促进的产品出口得到更多的保护和鼓励,而应该抑制的产品(非必需品)的进口受到更严格的管理和限制。在这一点上就有人建议利用WTO 相关政策,在WTO 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的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以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弥补人民币升值所致的外贸行业收入的减少。从而达到既优化产品进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收支,又达到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通货膨涨效应的目的。 同时因为人民币升值使得以相同的人民币表示的投资量可以兑换成更多的外币,相对减少了投资成木,有利于我国国内企业到海外投资,发展跨国经营。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强势时期,日本在80年代后半期及90年代日元大幅升值期,都采用海外资本扩张的策略,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大量企业走出国门实现跨国经营,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充分体现,我国应借鉴美、日等国的成功经验,鼓励企业通过扩大海外生产规模的方式来回避风险和降低生产成本,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 然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单纯依靠出口导向战略是相当危险的,极易受外部冲击,从而使经济的持续发展无法保持,甚至发生逆转,为东亚经济危机提供了佐证。对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国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程度的一个指标,这一指标在不同国家,在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一个适度的区间,并非越大越好。从外贸来看,外资企业进、出口已占我国外贸总额的一半以上,其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结果,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主动力。因此,适当调整外资政策,减轻对外资的依赖。 当然,除了汇率可能影响中国外贸业以外,其它诸多因素也正对外贸业的发展构成严重的潜在威胁,这些或许更需引起注意,贸易界人士忧心忡忡的说。如面对市场的开放力度加大,进口产品的竞争力逐步增强,外国产品在取得平等贸易条件进入中国市场后,中国的产品会在价格、品种、质量及营销手段而暴露出竞争劣势,这些产品容易受到发达国家质量标准、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反倾销等方面限制与阻挠,产生种种争端,这些争端可能会涉及到数量限制、贸易政策、海关通关手续及程序、植物卫生检疫标准、政府采购、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等等。如仅就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言,中国的产品出口贸易受其影响颇为严重。 因此,从根本上还是要加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优势产业,努力增加产品附加值,参照技术壁垒质量标准要求,了解产品进口国的最新技术标准、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制订新的技术标准和规则、争取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探索有利于各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国货币进行交易。本币结算是指用本国货币进行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之间因商品交易、劳务供应或资金调拨等原因所发生的货币收、付业务的清算。本币指的是某个国家法定的货币,除了法定货币之外其他的货币都不能在这个国家流通。如中国大陆唯一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所以这时我们也把人民币称为本币,但这种概念大多是用在汇市上的。除了本币之外其他的都统称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