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个国一定时期内,各种类别的进出口商品占整个进出口贸易额的份额。 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水平,产业结构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优化外贸结构:是指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高出口产品质量、丰富进出口产品的种类来保护本国利益。
2、优化外贸结构具体方法:(1)从出口高能耗、搞资源耗的初级粮食、生铁等产品转变为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积极鼓励自由知识产权、自由品牌产品的出口;(2)建立健全国内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和制度,不断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避免被国外质量标准拒绝;(3)制定积极的税收政策及融资政策,鼓励文化、服务、劳务的出口,使劳务出口免税的营业税与货物出口的增值税退税相平等。
对外贸易,亦称“外国贸易”或“进出口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对等贸易:卖方承担向买方购买同等价值的商品或劳务的贸易方式
展买贸易:在本国举办的国际性博览会或集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进出口交易的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通常被称为“三来贸易”,包括来料加工贸易、来件装配贸易、来样加工贸易,也叫加工贸易。
补偿贸易:先以赊购的形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和技术等,待投产后,用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偿还货款的本金和利息。(补偿贸易与加工贸易结合,通常称为“三来一补”。)
(1)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发展对外贸易,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发展对外贸易,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