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可能那店铺里有一小部分是真的剪标.其它都是仿的.我淘了500块钱的10来件,说是什么YXLY\SC等等.回来当时感觉还不错.后来仔细检查.感觉太次了,跟地摊货一样...因为我是学面料这个专业的.
品牌衣服剪标什么意思
剪标专柜正品即剪标尾货。所谓的剪标尾货,就是品牌商为了避免尾货产品对正品造成价格冲击,将标识剪掉后进行低价处理。这类剪标尾货的面料、做工、质地都和正品一致,但价格往往只有正品的1/10,所以很受时尚人群的喜爱。
“用二三折甚至更低的价格淘LV、CK等名牌剪标货”,这是近年来悄然在时尚人群中流行起来的一种“物美价廉”的新购物方式。外贸批发市场、尾货市场甚至一些街边小店,都是大牌名品的可能藏身之处。
而在何处、以何种价格可以扫到这些号称“剪标销售的尾货”,也成为潮男潮女之间相互传授的秘笈。
不过,便宜没那么容易占。虽然“少花钱,买名品”的消费观念很实际,但是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后发现,“剪标”尾货中暗藏的“猫腻”还真不少。追着潮流跑的时尚达人虽然号称熟谙剪标大牌销售潜规则,但一不留神,仍难免买到仿品或是“二手衣”。
扩展资料:
1、一般厂家为了保证当季产品的销售价格不受到影响,都会把商标完全去除后才拿出来处理,所以真正被迫销毁的“剪标货”,一剪刀下去决不会留情。要么是剪个月牙形,把商标上的字全抠掉;要么就是把商标“连根拔”,只剩下两道商标缝线依稀可见。
反正不能让认出来.,不要相信老板所谓的“剪牌货”,那种标牌上不痛不痒打个小洞、剪个小角的,都是哄外行人的“噱头”。
2、生产厂家为防止因为质量问题而造成件额不足,生产时,往往会比客户要求的数量多出几件。但外商对加工的服装数量和面料管理都非常严格,加工服装数量多出订单商标的数量基本控制在3%—10%之间,即100件衣服最多多加工10件。
因此,一般相同的款式只有三五件甚至一两件“残次品”,而且一般没什么大的质量问题。在面料方面,一般也剩不下什么面料,即使有也是几件、十几件,绝不会有大量的剩余。
同一款外贸服装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经常会看到同一款XX号,同时有几十件、几百件在线。要么这位卖家是第一手的批发商要么就是和厂家或第一手批发商很熟识,否则是绝对拿不到那么多货的。
百度百科-剪标尾货
所谓剪标就是把衣服的唛头、吊牌剪掉,当然有的只是在唛头剪个洞,吊牌保留,因品牌公司而异。剪标服饰一般都是品牌服饰的过季产品那来处理而产生的,其服饰的面料、手工、质地和真正的品牌服饰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因为款式是上了季度或再上个季度的,而那出来清仓处理的。
所以价格要比原来的价格大大的便宜,一般厂家为了保证当季产品的销售价格不收到影响,都会把商标完全去除后才拿出来处理,所以真正被迫销毁的“剪标货”,一剪刀下去决不会留情。
扩展资料:
非法售卖剪标服饰是犯罪的,以下是一例网上兜售剪标商品获刑的案例
被告人朱某、肖某均是白领,2006年,网购开始蔓延、流行之际,两人利用工作间隙合伙在网上注册开设了一家网络店铺。自2006年底至2010年3月间,两人从他处购得假冒LACOSTE、JACK&JONES、COLUMBIA、ZARA等14个注册商标的服装、服饰、鞋帽等商品,并放在网店销售。
为了掩人耳目,两人在店铺中称这些商品是外贸余单,还把部分衣物的商标剪掉,他们以为这样就“安全了”。殊不知,商标没有了,但衣服上刺绣的品牌LOGO仍能清楚地说明这些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身份”。
不久,朱某、肖某被市公安局抓获,并从仓库内查获LACOSTE、COLUMBIA等注册商标的服装、服饰、鞋帽14500件,价值人民币47万余元。经审计,该网络店铺营业期间,共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近590万元人民币。
法院审理后认为,两被告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仍予以销售,且金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最终判处朱某有期徒刑3年,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判处肖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百度百科-剪标
人民网-网上兜售剪标商品获刑 白领成知识产权犯罪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