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所起的作用: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北伐胜利奠定基础。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黄埔军校,是1924年~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兴办的一所军校,当时校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黄埔军校,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
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
4、黄埔军校一期学员中最为突出的三个人物--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三人。前两人都是坚定的***人,而贺衷寒,先是***,后又成为***的死对头。
(1)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名湘耘,别名巫生,中国***早期的优秀党员、学生运动杰出领袖、“黄埔三杰”之首、北伐战争烈士;1921年10月经毛泽东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在湖南三师创立了“心社”,参加了安源路矿大罢工,担任过工人俱乐部党支部书记、水口山矿党团书记、黄埔军校特支书记和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1927年5月,蒋先云在北伐中壮烈牺牲,周恩来同志为其召开了追悼会,《向导》周报第189期上刊登了悼词——《悼蒋先云同志》;蒋先云于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入学考试与毕业考试均名列第一,他潜心攻读古今兵法,“学术两科,冠于全校”,与贺衷寒、陈赓被并称为“黄埔三杰”;校长蒋介石“爱之如手足”,党代表廖仲恺赞其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称其为“军校中的高材生”。
(2)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市龙洞乡陈赓泉湖村人。1922年加入中国***,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黄埔军校的正确读音应该是黄布军校。
1.历史背景与创办:
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由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共建。当时,中国正面临民族危机和军事建设的急迫需求。孙中山主席倡导创办军校,旨在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
2.教育体制与课程设置:
黄埔军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培养军事精英。学校采用军事体制,强调军事训练与教育的结合。培养学员的主要课程包括军事理论、战略战术、政治教育等,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学员提供全面的军事教育。
3.学员与教职人员:
黄埔军校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加入,培养了许多杰出的革命军事人才。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蒋介石等众多杰出***都曾在黄埔军校学习或任教,他们后来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
4.革命影响与传承:
黄埔军校培养的学员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埔军校的精神和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军队的重要传统和精神支柱。
5.纪念与保护:
为了纪念黄埔军校的历史意义,中国政府在广州建立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并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陈列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展示了黄埔军校的历史与精神,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参观。
总结: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军事学院,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军事人才。其创办与发展不仅对中国革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军事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埔军校的精神与传统一直在中国军队中传承,成为中国军人的骄傲和动力。通过纪念馆等形式,黄埔军校的历史和影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