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词汇的英语 论文写作技巧 - 论文润色公司

  【摘要】本文通过收集中国经济词汇的中式 材料,并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研究,试图找出经济词汇中中式英语 倾向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形式,并提出克服中式英语的各种技巧。 
【关键词】经济词汇中式英语英语  
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的经济词汇,这些词汇要么出自于中国的官方正式文件或专有名词,要么来源于人们现实经济活动中的约定成俗。作为对外宣传和对内交流的手段,这些经济词汇不可避免地会被 成英语,然而要保证 的准确性可接受性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 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其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形式。对于同一思维对象或内容的思维角度就不尽一致,从而在语言上采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因而不同民族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东西方两个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的不同以及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在 过程中,很容易掉入中式英语的陷阱。 《译学辞典》曾对中式英语作出如下解释:中式英语(Chinglish,它是由ChineseEnglish两词掐头去尾拼缀而成)指口头或书面表达的不地道的英语。

曾在外专局工作多年的美国专家Joan Pinkham曾对中式英语下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Chinglish,of course,is that misshapen, hybrid language that is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所谓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中式英语的表达方法以及词汇的选择和搭配都是中国式的,它不符合英语的规律和习惯和思维方式;它是死译、硬译、字对字 的结果。因此,中式英语是不规范的,甚至是晦涩难懂的,更有可能令人产生误解。由此可见,透视经济词汇 中的Chinglish倾向,进行中式英语的分析与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经济词汇 的中式英语倾向的原因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信、达、雅被封为是 的黄金标准,但在实践中要达到这个标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害怕出政治差错” 
经济类词汇大多首现在官方文件中,其 对忠实原文的要求就更为严格。一旦出现纰漏,后果严重,再加上 “信、达、雅的 标准字当头,因此为了保险,译者认为直译比较保险,从而过于拘泥原文字句,机械地从字面上对号入座”,因而译文常常迁就中文,易产生不符合英文词法句法的中式英语。 
2、频繁出现带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词汇 
Joan Pinkham在她编写的《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一书中,将中式英语称为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文特色的英文)。中国的经济词汇在中国的具体运用过程中有可能使那些原产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学术语的含义有所改变,从而更适合中国国情和反映中国的经济特色,更不用提中国的经济词汇,除少数借用固定的经济术语外,大部分是中国所特有,无法从英文词典中找到现成的对应词,也就不会有现成的英译法,更容易产生中式英语。如中文有摇钱树之说 ,有些人就把它按照中文习惯把它译成“money tree”, 然而英语中也有 “cash cow”(产现金的牛)的比喻。这二者虽然一个是”,一个是”,但含义却是一样的,尽管在各自的语言中都十分地道,但是在对外 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译成后者会更地道。再如与数字结合的词组很多都是中国专有的,在英文里找不到相应的词组,即使深刻理解了原文,用通顺易懂的英文译出来,也未必理想。英语专家王弄笙在其《近年来汉英 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中提议将三条保障线译作the system of three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既强调了数量的概念,the system又使三者浑然一体,还体现了社会保障的范畴,可谓言简意赅。 
3、中英文本身的差别 
英语要求句子结构紧凑、逻辑关系严密、层次分明、主谓关系密切,而中文(尤其是政府报告)句子偏长、句型结构单一,多用并列短句或并列谓语,“一逗到底”,连接成分使用不多,层次不太明显。 
二、经济词汇 的中式英语的克服策略 
1、 前了解相关经济领域的知识,熟练掌握同一概念的中英文表达法 
比如要 三角债 ”这一词汇,如果译者对于三角债的具体含义不清楚,根据字面意思直译成“triangle debts”,那就不太准确,因为很多情况下,三角债都不仅仅只牵涉到三方,这里的是指”,所以不能与英文的 triangle 对应,应根据实际情况译成“chain debts”更确切。因此,了解经济知识,在 过程中对 人员的语言理解力和 质量都有很大帮助。 
2、掌握一些经济英语的 技巧 
(1)要注意调整句子结构。要尽量吃透中文的精神,摆脱中文字面的束缚,从英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按照英语习惯,对句子进行重组。从东方民族重在综合思维形式,强调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以时间顺序为语序链,形成流水型的句式结构跳到西方民族重在分析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直接表现于句子结构以主语和谓语为核心,统摄各种短语和从句形成了树杈形的句式结构。如眼下,咱只盼着有关部门对工薪族们作一个详细的调查,对我们的收入心里有个数,别出来个咱累死也够不着的房价。“Now, I am expecting the departments concerned to survey on us “the salaried”, so as to gai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ur income and abandon such a high price we can’t afford even if we toil to death.”就是一个抛弃了 “中式英语”,掌握了句子结构调整的较好的例子。 
(2)增词或减词的灵活运用。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许多差异汉译英时为了使译文通顺而且更加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或者减少原文中一些不符合英语习惯的词。增词的情况表现为根据意义或修辞的需要增加表示时态意义的词,增加英语不及物动词隐含的宾语意义的词或是根据句法上的需要,增加原文句子中所省略的词。由于英语是主要借助语言手段(词汇、句型、语法等)来实现语言的连接。而汉语不是依靠语言手段,而是靠意义上的连贯来实现的。因此,汉语在转化成英语时,增减词法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类词语的准确 、帮助克服中式英语有百益而无一害。如一次性筷子的用量猛增,不但加重了环境的负担,而且加速了森林的破坏。就可以省略连词的方法达到如下比较标准的 :Booming use of throw-away chopsticks increases the burden of our environment and accelerates the destruction of woods. 

(3)使用近义词或同义词灵活替换 材料中的重复词。在一份报告中上市一词在同一段落里就出现三次处,但译者却根据具体情况巧妙地分别译成 “go to the market” “be listed”等。报告中还出现其他的上市”,译者都根据上下文变换词汇、确定搭配,给出了不同的译文。如:“无氟冰箱一上市就领导了一场环保革命 ’”就被灵活地 成 Freon-free refrigerator leads an “environmental revolution” on its going to the market.众所周知,普通商品的上市可以说 go to the market,但金融领域的上市”,如公司、股票、证券等的上市却要用“be listed”。如上市公司:listed companies,上市证券:listed securities等。 
(4)用代词代替、使用概括性名词和变换用词等手段替代重复指称。中文为了结构的平衡经常有重复的现象,而英语不喜欢重复,所以汉译英时要想方设法避免重复。现举用代词代替的例子:实现了千百年来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到大规模退田还湖的历史性转变。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原文出现三次,“出现两次并且原文中围湖造田”“与湖争地属同意反复等中国特色的句型结构,在克服中式英语后译成“This represented a great shift from the centuries-long history of reclaiming farmland from lakes to restoring it to them on a large scale.”同样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译文中lakesfarmland只出现一次,再次出现使用了代词it them来代替。既避免了重复,又增加了连贯性。 
(5)紧跟潮流,不断学习新出现的经济词汇和知识。举几个例子:Quickionary 扫描器字典,Telephovision 电视电话,Anot-for-profit group 非赢利集团,Megatrends Asia 《亚洲大趋势》,Quantum Fund 量子基金 ,Hedge Fund 对冲基金。一般说来,译者的综合素质越高,知识面越广,英语的造诣越深,越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其译文中的Chinglish就越少。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人用英语表达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词汇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带有中文特色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如果我们能用好以上各种方法,就能达到既帮助克服中式英语,又提高译文质量,最终实现中国英语中的经济词汇在繁荣中国经济和跨交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目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人工智能系统AI生成,国外stocksnap摄影无版权图库。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外贸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